資源簡介 河少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章 第四節 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柏鄉縣槐陽中學 李麗娟一、設計思路新課改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緊密結合新課程理念,安排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設置懸疑激發興趣”、 表達交流, 建構知識體系、小組討論等步驟。通過學生主動的、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逐步達到知識、能力、情感等教學目標。本節課以“生物聯系生活”、“生活應用理論”為設計主線,為學生創造觀察、對比、分析、交流、表達、動手的機會。培養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究的能力,建立關注身邊植物、關注自然的情感。二、教學分析1、教材分析《苔蘚和蕨類植物》是河少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章第四節的內容。教材介紹了四大植物類群中的兩種,進一步學習“生物的多樣性”要求的植物類群中重要的內容。第二節已經學習了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而被子植物是下一節的學習內容。對此兩種植物類群主要學習它們的生活環境、特征、常見種類、,對研究地球上植物的多樣性,植物的進化過程及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2、學情分析綠色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每位學生所熟悉的,因為日常生活的身邊隨處可見,但學生對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特征等知識卻知之甚少。七年級學生還缺乏足夠的生物學知識作為依托,由于生活在北方及條件的限制,也很難拿出具體事物觀察,因而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難度,給本節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只能借助于課件的圖片來學習。三、學前準備1、學生準備: 利用業余時間到大自然中觀察各種綠色植物的生存狀況和生存環境,增加對這些植物的感性認識,培養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的情感。2、老師準備:充分備課,主要是課件準備,收集大量苔蘚、蕨類植物的圖片,閱讀有關資料,制作、反復修改課件。四、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 (1)、概述葫蘆蘚的生活環境結構特點及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腎蕨的生活環境結構特點及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與人類的關系。2、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樹立生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的觀點。(2)、培養學生關注自然、關注植物、熱愛學校的情感。3、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歸納、交流、表達、合作、動手能力。五、教學重難點重點: 1、苔蘚和蕨類植物主要特征。2、苔蘚和蕨類植物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難點: 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高等的特點。六、學法教法:以課件展示豐富多彩的圖片吸引學生興趣,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分析,討論,從現象歸納本質結論,并表達交流。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來源:Z+xx+k.Com]課前熟讀回顧上節重點導入新課講授新課一、苔蘚植物二、蕨類植物鞏固練習歸納總結情感滲透?知識再次鞏固小組得分總結動手操作拓展提高課堂升華最后總結結束本課(一)老師導入,提出問題:1、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2、藻類植物在生物圈的意義及和人類關系(二)展示學習目標(三)展示課件,幾張苔蘚植物圖片,導入新課。老師提出問題1、苔蘚植物的代表葫蘆蘚的生活環境,結構特點和生殖方式是什么?2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藻類植物和人類關系有哪些?(四)展示課件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比較表。討論: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多數生活在什么環境中?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結構特點?3、二者的共同點?評價學生回答,和學生一起總結,抽查小組回答,小組加分。。(六)展示課件(苔蘚植物在各方面作用的圖片)討論:1.苔蘚植物在生物圈的意義是什么?2.苔蘚植物為什么能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評價學生回答,總結苔蘚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指示植物的原因。(七)展示課件(幾張蕨類植物圖片)然后展示出腎蕨圖片提出問題討論:腎蕨生活在什么環境中?與苔蘚植物相比蕨類植物有什么結構特點?靠什么繁殖后代?評價學生回答,總結蕨類植物多生活在潮濕環境中,有根、莖、葉分化,有輸導組織,植株高大,孢子繁殖后代。再出示蕨類植物的孢子囊群圖片4.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八)出示多媒體課件,卷柏、貫眾、滿江紅、石松、芒萁及煤炭形成等圖片。討論: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2、古代蕨類植物哪里去了?評價學生回答,總結蕨類植物可食用(如菇類)、可藥用(如卷柏)、可觀賞(如)可做綠肥(如滿江紅,強調生活在水中)、飼料。今天使用煤是主要古代蕨類植物形成的。(九)展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比表。提問:1.各自的生活環境?2.各自的結構特點?3.三者的相同點?評價學生回答,和學生一起總結三種異同點。(十)展示海帶,葫蘆蘚,腎蕨,三張圖片提出問題討論:三者的進化歷程(十一)看課后當堂練(十二)聰明頭腦轉一轉 出示檢測題(十三)課件出示小結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重點(十四)拿出《百分百>,背誦課前預習的基礎知識老師總結小組得分情況三組得分一樣小組,各組2號同學上黑板上寫幾個本節出現的關鍵字詞:葫蘆蘚,孢子囊,腎蕨。評出優勝小組,全體鼓掌祝賀,對全體學生表現給予極度肯定與表揚。謝謝大家每次上課前幾分鐘,學生齊讀上節課重點內容。學生舉手,點名回答 小組加分。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觀察后,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表達。學生的答案有多種。學生齊讀53頁葫蘆蘚一段學生舉手積極發言小組加分學生齊讀全體起立,一分鐘背誦,對桌互背,然后坐下。小組討論2分鐘,然后積極搶答,爭取小組加分。理解、對比,認識藻類和苔蘚的生活環境和主要特征。對比掌握。各小組積極回答問題,爭小組加分觀察,思考然后帶目的讀課文學生觀察,思考閱讀課件是相關內容,然后書上標記出重點。理解、體會、提高,認識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主要特征。學生閱讀課本,思考、體會、交流、表達。理解、體會苔蘚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指示植物。觀察、思考后回答 學生很有興趣,觀察思考帶目的閱讀課文,找出相關內容,積極回答。理解、體會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特點好奇的觀察學生齊讀,然后全體起立,背誦一分鐘,同桌互背,然后坐下齊讀課文,觀察、思考然后積極回答蕨類植物的相關作用,并在書上標記出來。理解、體會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小組迅速討論一分鐘對比學習,加深記憶。小組討論,積極作答學生迅速做好,然后爭搶回答問題討論,思考,積極回答。學生相互合作,自主完成,交流各組派代表展示成果,分析結果,同組成員隨時補充。其它組的同學提出質疑,作好記錄,學生相互評價。積極回答學生迅速拿出,然后起立背誦學生依然在背其它學生在紙上書寫學生興奮直至全體起立對知識回顧,溫故而知新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和回答問題積極性。讓學習有目的的去學習吸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樹立關注自然,關注身邊植物的情感。有目的學習獨立思考,尋找答案,培養思維能力當堂掌握,彰顯高效課堂培養合作、分析、表達能力,發揮學生主導作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學生交流表達、師生互動突出重點。。對知識的掌握和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有目的觀察、發現、分析、歸納能力,樹立熱愛學校,熱愛自然。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集體榮譽感。[來源:學#科#網Z#X#X#K]培養觀察、分析、對比、表達能力,培養熱愛學校,熱愛家鄉,關注自然的情感。加深印象,加深記憶要速度,要效率,彰顯高效課堂。觀察、討論、表達、理解、體會中得到提高,加深印象,達到突出重點的作用。培養觀察、分析、表達和合作能力。培養知識貫穿,總結能力,加深印象記憶。對本節知識鞏固知識再次鞏固。增強集體榮譽感考察書寫能力,否則,背過了卻字寫錯。培養集體榮譽,自信學習八、板書設計第四節 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 生活環境:陰濕 葫蘆蘚 結構特點:假根,莖葉結構簡單。一苔蘚植物 生殖方式:孢子繁殖 與人類關系 生活環境:陰濕 腎蕨 結構特點:有根莖葉分化,有輸導組織二蕨類植物 生殖方式:孢子繁殖 與人類關系九、教學反思1、本節課內容主要包括: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兩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比較探究,自己觀察小組合作,當堂對比掌握了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三種植物的相關知識。2、通過小組討論、表達交流、合作探究,、對桌互背,同桌互背等多種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分析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書寫能力以及高效掌握等都得到提高,課堂的教學過程我認為還比較成功。3、課堂的最后的“聰明頭腦轉一轉”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及驗證,學生表現很棒。4、不足之處:一個是在教學中受條件限制,教師無法拿出實物展示給同學門。再一個由于時間有限,沒有過多讓學生上臺展示,只是最后環節,檢驗了個別學生的書寫,從而也反應了學生好多知識僅是背誦過了,而未必會寫,這也提醒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多注重書寫能力。在今后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發揚我的長處,認真總結我的不足,力求每一節課都精彩!2017.1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