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設計者:區秋華 審核者:勞純濤課題第五單元 第一章 第1節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第1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 識別腔腸動物2.了解水螅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概述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3. 舉例說明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4.培養學生觀察、探究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討論水螅的身體結構特點,達到能概述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的目標。2.在學習、觀察、討論和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精神。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認同動物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2.交流人類對動物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認同愛護動物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對于常見動物魚、鳥、哺乳動物等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腔腸動物就比較陌生,對于腔腸動物怎樣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以及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比較陌生,缺乏系統的認識,動物在日常生活中與人類的關系又比較密切,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感興趣,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重點難點重點:1.水螅的形態結構特點及生理特點 2.通過了解水螅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掌握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難點:水螅的形態結構特點及生理特點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法”整個教學過程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切實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認知過程,掌握學習生物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規律,從而達到弄懂、記住、會用的目的。教具學具 珊瑚標本、PPT課件、相關的視頻等。教學流程圖 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結論→鞏固提升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導入【展示各種海葵的圖片】1.固著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艷麗的花朵,因此有人稱之為“海中之花”,然而它卻不是植物,而是動物。那么它們是如何獲取食物的呢?你知道它是哪種動物嗎?2.你認為動物與植物的區別是什么? 思考并回答有關問題.結合已有知識,分析得出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營養方式的不同。通過美麗的海底景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認識學習動物學的知識作一個引領和鋪墊。觀察水螅一、先展示導學案上的問題1.生活環境:水螅生活在 中2.外形:水螅通常一端會固著在 上,口周圍有多條柔軟細長的 ,身體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這種體型稱為 對稱。這種體形便于它感知周圍環境中來自各個方向的 ,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御。3.身體結構:水螅的體壁由 和 兩層細胞構成。4. 攻擊、防御:水螅利用 細胞攻擊和防御,這種細胞在 處尤其多。5. 捕食和消化:水螅怎樣捕食水蚤?它是如何將水蚤消化的?帶著問題觀看視頻。 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并得出水螅是低等的多細胞動物的概念。觀察水螅二、播放視頻:1.水螅的生活環境和外部形態特點。2.水螅的捕食和消化。三、引導學生說出水螅的主要特征。明確水螅是一種腔腸動物。觀看視頻、小組討論學習,填寫學案、討論交流學案上的問題(見學案)。總結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1.出示其他幾種腔腸動物的圖片并加以介紹,引導學生歸納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2.出示幾種動物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哪種動物是腔腸動物,并說明理由1.總結歸納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2.思考、交流從具體對一種腔腸動物――水螅特征的分析,到感性地認識腔腸動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腔腸動物的共同特征這一重要概念。關注腔腸動物與人類關系1.提問:你認為腔腸動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嗎?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嗎?(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新聞資料等)2.播放視頻:大堡礁正面臨“滅頂之災”。3.讓學生說出看過視頻后的感受和體會。1.觀看視頻。2.說出自己觀看視頻后的體會。1.聯系生活實際、與已有的知識聯系,加深理解。2.情感教育。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談談你對腔腸動物以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各抒己見,總結歸納所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梳理所學知識,幫助構建知識框架。鞏固提升展示練習(見學案)思考、練習、討論鞏固提升板書設計 第一章 第一節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一、腔腸動物(一)常見種類水螅、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蟲等(二)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有利有弊合理的保護與利用 課后反思:?1.在本節教學中,教學從問題情境入手,使學生通過觀看各種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圖片或視頻,對眾多的腔腸動物有一個直觀感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們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這樣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探究活動,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2.在閱讀的基礎上,設計了練習題,還要求學生做標記,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感知,體現了動中學的特點,體現了學生主動的理念。 3.課后的自測題采用了學習評價策略,重視評價性學習。使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評價能力,以評促教,評價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