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節肢動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概述節肢動物和昆蟲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明節肢動物的結構特征與生活環境相適應;3.概述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列表、比較幾種節肢動物主要特征,提高知識的概述能力。2.觀察蝗蟲,找出昆蟲的主要結構特征,理解蝗蟲成為世界性害蟲的原因,加強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通過科普小講堂環節,鍛煉學生上網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能力。(三)情感目標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以及生物是進化的觀點。2.認同應辯證地認識節肢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概述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教學難點舉例說明節肢動物的結構特征與生活環境相適應。教學設計思路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展示瓢蟲、蝗蟲、蝦、蜘蛛和蜈蚣,通過觀察與思考填表比較歸納出他們共同的特征,并在老師的點播下理解這樣的結構與環境是相適應的,同時與前面學過的幾種動物比較,推測出生物進化的趨勢。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觀察比較等學習方法,透過具體生物的特征找共同的特征,并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昆蟲的主要特征:觀察蝗蟲的結構示意圖,結合教材相關內容,識別推測各部分結構及功能并總結歸納蝗災與蝗蟲哪些結構和生理特征有關。通過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結構特征與其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對于蝗蟲呼吸的知識,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感知腹部呼吸,推測氣門是呼吸進入腹部器官的一個通道。學生對蝗蟲的結構及功能有一定了解,接下來組織學生觀察幾種其它昆蟲結構,歸納昆蟲的主要特征。節肢動物和人類的關系:主要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回答,然后在進一步補充、歸納,讓學生辯證的認識到節肢動物與人類關系的利與弊。 最后一個環節是科普小講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一種節肢動物的信息,并制成PPT,老師在課下選出最有代表性的一組課上到臺前向同學展示,不僅鍛煉學生上網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學準備 1.教師的準備 有關節肢動物的圖片、視頻資料,蝗災的視頻資料,蝗蟲模型,搜集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相關的資料。 2.學生的準備收集身邊常見的節肢動物,小組準備科普小講堂的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導入:提到節肢動物有的同學可能感到有些陌生,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節肢動物,下面通過視頻初步了解一下節肢動物。視頻展示。觀看視頻初步感知節肢動物的地位。激發學生的興趣。概述節肢動物的主要結構特征過渡語:現存于地球的生物都是與環境相適應的,而且都有其獨特的結構,節肢動物又哪些特殊的結構令它們成為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動物類群呢?組織學生觀察5種節肢動物圖片,完成學案的表格及下面思考題。表中所有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這些特征對于節肢動物有何好處?你能推測節肢動物由哪種動物進化而來嗎? 表中哪些動物結構很相似?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你知道它們稱為什么動物嗎?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講解:觸角和足統稱為附肢,所以節肢動物是由于附肢分節而得名。 由小龍蝦圖片講解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引導學生說出外骨骼的優點,教師提問外骨骼同時限制節肢動物生長,節肢動物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展示蝦蛻皮圖片。通過視頻讓學生理解身體附肢分節的意義。引導學生歸納生物進化趨勢。依據實際觀察的結構,填寫表中內容。小組討論交流討論完成思考題。認真比較,總結出所有動物的共同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认x瓢蟲的結構最相似,稱為昆蟲。學生思考得出外骨骼的優點,從圖片理解蛻皮的意義。 學生通過視頻理解分節使運動靈活從而有利于取食,躲避敵害,生殖等。在教師引導下歸納出生物的進化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幫助學生在分析判斷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形成形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以及生物的進化觀點。通過實驗了解蝗蟲的身體結構及各部分功能過渡語:昆蟲的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類群,與人類息息相關,認識他們是非常有必要的。以蝗蟲為例,來認識昆蟲的主要特征。播放蝗災視頻,創設情境:你認為蝗災與蝗蟲哪些結構和生理特征有關?組織學生完成學案上的探究內容:1.用手摸一摸蝗蟲身體背面,感覺蝗蟲堅韌的體表,這樣的體表有什么作用?2.觀察蝗蟲實體,結合課本圖片認識蝗蟲身體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每一部分都有都有哪些結構?思考各部分結構有何功能?3仔細觀察蝗蟲口器外形,然后用鑷子取下口器的各個部分放在解剖盤上觀察。捏一捏口器的上顎,有什么感覺?思考口器特點對其生活有什么意義? 引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并對學生回答進行補充。展示:演示實驗(蝗蟲的呼吸)提問:為什么蝗蟲的腹部進入水中,則死亡?講解:蝗蟲的體表有氣門,用于呼吸。提問:蝗蟲的呼吸方式又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組織學生歸納蝗災與蝗蟲的哪些結構有關。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內容,思考討論。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得出:1. 蝗蟲體表堅硬,由于蝗蟲具有外骨骼,既能保護身體內部的柔軟器官,也能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以上特點使蝗蟲更好地適應陸地環境,活動范圍更廣泛。2. 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學生上臺對著模型表述蝗蟲身體各部分結構以及功能。3.口器結構復雜,上顎堅硬且邊緣有鋸齒,有利于切斷磨碎食物。 通過教師的實驗圖片,理解氣門與呼吸有關,是氣體進出通道。理解氣門的細小,適于陸地生活。 學生總結歸納。通過小合作完成實驗,結合課本,學生由感性的觀察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在分析判斷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形成形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幫助學生由感性認識出發,理解蝗蟲的呼吸。培養學生科學實證的意識。訓練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歸納昆蟲的主要特征在認識蝗蟲的結構基礎上,組織學生觀察6種昆蟲圖片,組織歸納昆蟲的共同特征。補充:昆蟲中蒼蠅有一對翅,虱沒有翅,所以昆蟲一般有兩對翅。讓學生上臺展示本組收集的昆蟲,組織學生辨認這些是否是昆蟲。認真觀察,歸納昆蟲主要特征: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等。一組學生代表展示本組的昆蟲,其他同學根據所學一起辨認真假昆蟲。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觀察比較等學習方法,透過具體生物的特征找共同的特征,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增強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關系展示節肢動物與人類關系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這幾種節肢動物與人類關系讓學生辯證看待節肢動物與人類的利與弊。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回答,學會辯證看待節肢動物與人類關系。訓練學生學會從多個途徑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進一步感受動物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科普小講堂選出小組代表臺前展示小組代表臺前展示本組準備的一種節肢動物的科普內容。提高學生網絡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結束語地球上生存的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每種動物都可以稱為是人類的“老師{”,讓我們永遠保留一顆好奇心,將來去探索更多的生物奧秘吧。學生聆聽鼓勵學生將來去探索更多的生物知識。板書設計節肢動物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 身體和附肢都分節主要類群:昆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