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開啟生物科學之門》教學設計欽州市靈山縣煙墩中學 盧鑑萬課題第一單元 第一章 開啟生物學之門(課題內容)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概述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2、概述顯微鏡的操作方法3、概述測量的方法和探究是一般步驟二、過程和方法: 1、分組學習討論,提高學生知識歸納能力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3、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團結協作的情感;培養合作探究意識及創新意識學情分析本章是全書的開篇章節,是依據課標中的科學探究的要求來安排的。怎樣更有利與培養學生的興趣呢?給他們感性的東西要比理性的東西好。重點難點重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操作方法難點:測量的方法和探究是一般步驟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實驗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教具學具教學圖片、教學動畫等教學流程圖直接開篇復習進入課程---目鏡和物鏡的比較---熟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利用顯微鏡觀察,熟記顯微鏡操作步驟---通過習題鞏固---探究測量的方法和步驟---習題鞏固---探究的一般步驟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復習對比1.目鏡的比較2.物鏡的比較思考、回答問題。復習鞏固問題引入目鏡和物鏡的比較通過圖表來做比較,安排學生去填寫相應的內容,并加深記憶和融會貫通。學生填寫、觀看教師講解對比總結利用顯微鏡觀察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與安放 2、對光 3、觀察 讓學生寫出相應的結構,并說出相應的功能學生根據問題去閱讀課文,并把相關問題解決。學生回答問題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提高學習學習興趣通過進一步的復習,讓學生對顯微鏡的結構更熟悉,從而應用顯微鏡觀察時更得心應手。習題鞏固1、實驗中我們觀察了寫有字母“e”的裝片,你在顯微鏡中觀察到的像是怎樣的?2、某物所成的像在視野的右上方,若要將此物移至通光孔的中央,則要向 移動。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學生回答學生討論圖文學習激發興趣判斷污點位置1、轉動轉換器,發現污點不見了,說明污點在哪?2、旋轉目鏡,污點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哪?3、如果污點可能在裝片上,你如何確定污點就在裝片上?學生思考聯系生活實際方法:轉動轉換器,污點不動;旋轉目鏡,污點不動;移動裝片,污點移動。結合例子,激發學生興趣探究竟1、測周長: 2、測面積3、測體積學生閱讀相關文字內容,把相應知識點標注出來不滿一格的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知識總結合作學習使用量程合適的溫度計使用溫度計時應注意:看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測液體溫度時,玻璃泡要 被測液體中,不接觸 ,待溫度計示數 后再讀數; 讀數時不要從液體中 溫度計,視線要與液柱 相平。 學生進行思考作答鞏固知識圖文結合知識鏈測量時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誤差是難免的。但是如何減少誤差呢?首先,我們要有正確的測量方法,避免錯誤的方法;其次,可以采取測量多次取平均值等方法,盡可能減少誤差。通過教師的講述,自己總結相應知識,并在課本上標注。通過閱讀加深理解能力圖文結合激發興趣學習探究的一般步驟板書設計 第一章 開啟生物學之門一、目鏡與物鏡的比較1.目鏡的比較2.物鏡的比較二、利用顯微鏡觀察1.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2.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三、探究竟1.測周長2.測面積3.測體積 4.使用量程合適的溫度計 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