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 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授課教師陳淑瑜年 級七年級學 科生物授課時間2017年9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描述生物圈的范圍。2.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3. 認識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二、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和討論,處理和歸納資料,并以適當形式表達,發展建立模型的思想。三、情感態度目標:1.初步認同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2.初步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學情分析:一、知識結構:經過上一節的學習,學生理解了生態系統概念的相關內涵,能判斷就舉出的例子判斷是否屬于生態系統,也能對生態系統進行簡要的分析;但是對于生態系統的類型了解不全面,也沒有全面地認識生物圈。二、學習習慣:七年級學生剛接觸生物學,還沒完全適應生物學的學習方法,掌握概念更多是依賴于感性認識,因此需要教師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事實,支撐概念的生成。三、心理特征: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強烈的興趣,但是對于宏觀的知識較難理解。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二、教學難點: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對于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征,學生并不難理解,而且學生的學習習慣決定了學生對視頻、圖片比對文字感興趣,因此知識目標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任務前置,引導學生帶著思考閱讀和自學。小組合作法:教學的難點,學生比較難理解,同時學生的能力水平有限,尤其是“建模”思維相對欠缺,因此采用小組合作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合作學習,以此突破難點,從而理解本節課的重點。教學過程:一、引入環節 復習引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回顧生態系統的組成。二、新授環節1、生態系統的類型:教師展示任務:辨析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嘗試完成連線練習;如果有不清楚的,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進行加深學習(資源和環境:自制flash小程序,微課視頻)通過控制終端,展示學生連線答案,師生合作進行講評(資源和環境:自制flash小程序,控制終端)www.renjiaoshe.com2、生物圈教師提出問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是否有聯系?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認識幾種跨生態系統棲息的動物,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自主選擇觀看微課,認識涉及的動物(資源和環境:微課視頻)師生合作講評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從生物的角度理解生態系統的相互聯系;并補充介紹其他角度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嘗試在紙上繪制出生態系統相互聯系的“模型”學生展示繪制的成果,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并由此引導學生認識“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回歸課本,教師指導學生做好筆記,畫出關鍵知識點(資源和環境:數字化教材)3、生物圈的范圍教師提出問題:生物圈的范圍有多大?教師組織學生,嘗試在flash中舉例說明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資源和環境:自制flash小程序)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生物圈的范圍三、小結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技術應用:一對一電腦教學終端“荔灣教育”資源平臺下教與學應用:制作課件、幫助學生回歸課本、落實知識點資源應用:自制flash小程序:生態系統的類型連線(用作突破“生態系統的類型”知識點),生物生存的環境(用作突破“生物圈的范圍”知識點)。兩個小程序,均采用Macromedia Flash 8進行編程。微課視頻:荔灣區教育平臺的公共微課(作為“生態系統的類型”知識點的補充)、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的自行編輯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微課視頻采用重新編輯的方式,突出重點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資料引用:《生物學》七年級上冊課本和教師用書“荔灣教育”資源平臺下教與學應用(數字教材和知識點微課)百度百科評價方法或工具:課堂觀察:觀察學生的投入情況,檢測學生情感目標的達成練習和提問:課后練習題和課堂提問,檢測學生知識目標的達成情況電腦測試:通過電腦測試終端,檢測本節課的知識點的達成情況。教學反思:1、充分整合各種資源:借用微課、電子課本等資源開展教學還充分利用了多種資源,包括自制的flash小程序,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生物圈”的生成。2、借用一對一終端實現教學個性化:通過采用先學后教、微課突破難點的方式,對知識水平不同的學生實現個性化教學。3、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發展核心素養: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繪制生態系統相互聯系的模型,培養學生建立模型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資源應用情況序號名稱來源1微課(生態系統的類型)錄制“荔灣教育”資源平臺下教與學應用2生態系統的類型連線flash自制3微課(猞猁、鰻鱺、揚子鱷的介紹)錄制東田教育——“荔灣教育”資源平臺下教與學應用4“荔灣教育”資源平臺下教與學應用平臺上自行制作課件5生物圈的范圍flash連線自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