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類的性別決定》教學設計一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本節內容涉及到了“隨機性”,隨機問題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本節課突出了對學生選擇恰當的實驗材料、自己設計實驗和分析實驗能力的培養。體現探究式學習的樂趣和優勢。二 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課時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第三冊第十三章遺傳和變異第三節人類的遺傳第二部分內容人類的性別決定。是初中所學遺傳內容的最后一部分。人類的性別決定是遺傳的基本規律在性別和方面的體現。主要內容包括:人類的染色體組成、男女性染色體的異同和人類的性別決定過程。 (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過生物性狀的遺傳和生物的遺傳物質兩節的內容,對生物遺傳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通過初一年級的生物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和小組合作進行簡單的探究實驗的能力。但是初二學生正在處于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有限,輔以形象思維才能很好的發展抽象思維。 (三)前情分析:在以前的教學中沒有組織學生活動,一般都是通過列式分析出男女的理論比例,學生缺乏對隨機性的切身體驗。(四)教學策略: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看小品 “超生游擊隊”引入課題;問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側重實驗,加深學生對隨機的認識;培養能力,學會針對實驗目的選擇最恰當的實驗材料。三 、教學目標(一)生命觀念: 1.?90%學生能夠說出人類正常體細胞內染色體組型及正常男性和女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差 異; 2.?80%學生能夠解釋精子的染色體組成決定子女性別的道理; (二)科學思維、科學探究: 1.?學生能夠根據染色體組成判斷細胞類型; 2. 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選擇恰當的實驗材料的能力(三)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學習性別決定的偶然性因素,學生能夠認識到生命的神圣,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的意識; 2.??通過性別決定過程的學習,學生破除性別決定由雙親之一決定的錯誤想法。 教學重點:1.學生能夠解釋精子的染色體組成決定子女性別的道理2.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選擇恰當的實驗材料的能力教學難點:學生對“什么決定子女性別”的真正理解突破策略:學生自行選擇實驗材料,并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四、教學過程教學步驟與時間預計教學目標達成的師生雙向活動設計意圖第一:導入教師:播放錄相:《超生游擊隊》片段 提問:這對夫妻為什么吵架呢? 生男生女到底怪誰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人類的性別決定。 板書:人類的性別決定學生:觀看錄像回答問題激發學生對性別決定的興趣,引入課題。第二:關于人類性別的討論教師:人類有幾種性別?? 出示圖片:圖1:男人和女人 圖2變性人(男性) 板書:關于人類性別的討論設問:但是科學家卻說他實際上是一個男人,為什么呢?原來科學家發現他的染色體組成和男人的一模一樣。? 他的染色體組是什么樣的呢?出示圖片:男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教師:而女性染色體組成是這樣的出示圖片:女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教師:男人與女人的染色體有哪些不同?布置任務:比較男女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學生:有一對染色體不同 學生:說出男女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的異同點。出示人類染色體圖教師:科學研究表明正是這對不同的染色體與性別分化密切相關,所以將它們命名為性染色體,和性別分化無關的染色體則叫常染色體,有22對。教師:男女這對性染色體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呢?學生:男性體細胞內性染色體是一長一短,而女性體內是一樣的。男性的性染色體中有一條與女性體內的染色體是大小形態一樣的。教師:生物學家將男女相同的那條染色體命名為X染色體,那條短的則叫Y染色體。 Y染色體雖然僅相當于X染色體的三分之一,但仍然攜帶著許多基因,特別是可某些Y染色體上的基因是X染色體上沒有的,如對早期胚胎能否形成睪丸起決定作用的基因。此外,Y染色體上還有與精子生成有關的基因。通過設置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人類性別的判定教師:男女的性染色體分別是?學生板書:男(XY)女(XX) 教師:如何表示男女的染色體的組成?學生板書:男:(22對+XY)女:(22對+XX)教師:生物學上怎樣判斷一個人的性別呢?學生:看他(她)的性染色體;通過現象發現本質第四:人類子女的性別決定教師:剛才小品中這對夫婦想生一個男孩,男孩的性染色體是?學生:XY,教師:他的細胞內的Y染色體是他的父親還是他的母親給他的 呢?學生:父親教師:生男生女是誰起決定性作用啊?為什么? 學生:父親,因為子代體內的Y染色體只能來自于父親。教師:看來我們應該給女人平反了,正如小品中所說:“生男生女,老爺們兒是關鍵。” 教師:但父親真的可以決定生男生女嗎? 性別決定是在什么時候?我們先一起回憶一下人的生殖過程。播放flash教師:你說出人的有性生殖過程中,子女的性別什么時候決定嗎?學生:受精時承上啟下,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讓學生作出預測,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第五:模擬實驗教師:請設計實驗:模擬精子、卵細胞隨機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探究生男生女的幾率出示:實驗材料:1.紙袋兩個(父、母)2.選擇其一(A:黑白圍棋子若干 B:紙牌40張 C:硬幣若干)教師:選擇一種實驗材料,針對實驗材料設計模擬實驗,。學生:分組挑選實驗材料并討論實驗方案,將實驗數據記錄在實驗結果記錄表教師:1、你認為選擇哪一種實驗材料最適宜?你考慮到了哪幾方面的因素?學生:每組組長匯報所選的實驗材料,并說明選擇該材料的原因。教師:選擇實驗材料的一般標準:一是要容易獲得,易于培養;二 是要便于實驗操作;三是要有明顯的實驗效果,便于觀察記錄。孟德爾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選擇了豌豆做雜交實驗材料,豌豆具有閉花傳粉,自花授粉和相對性狀多而明顯等無與倫比的獨特之處,使它成為遺傳學實驗中獨特實驗材料之一。孟德爾選擇了它也就相當于選擇了成功。教師:2、你是怎樣設計實驗步驟的?學生:每組組長匯報本組設計的實驗方案和實驗數據。教師:請對其他組的方案進行評價學生:討論教師:3、通過分析實驗數據你推測生男孩的概率是多少?學生:50%通過甄選實驗材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六:分析實驗結論教師:為什么是50%?學生:因為男性精液中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與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的數量相等,并且精子與卵細胞是隨機結合的。所以一般來說,每一胎生男生女的概率相等,并且都是50%。 板書:男:女=1:1 教師:回到剛才的小品,他們已經生了三個女兒,推測一下這回讓他們如愿以償生個兒子的概率是多少呢? 教師:小品中的夫妻一直沒有生兒子怪誰呢? 怪女人?學生:性別由男性的精子決定,所以不能怪女人。 教師:怪男人?學生:性別是在受精的時候決定的。男人能選擇和控制一定讓哪種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嗎?不能。因為進入陰道的精子多達數億,哪些精子能夠進入輸卵管是不確定的,哪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也是不確定的。教師: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機會是幾億分之一,所以我們應該珍愛生命。 教師:怪誰呢?學生:與卵細胞結合的那個精子中的性染色體是X還是Y。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結論并拓展拓展資料分析: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別比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男女出生性別比正常應是103:100至107:100,而中國這一比例高達119.86:100。 我國農村出生人口性別比已經達到122.85 :100 ,目前全國處于婚期的男性已多于女性1800萬人,預計到2020年,20歲至45歲的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人出示:“關愛女孩”拓展學生思路,讓他們學會多視角的思考問題。小結本節課的重點是:人類的性染色體組成決定人類性別。討論:一對夫妻已經有一個女孩了,請預測他們第二個孩子的性別是什么?幾率是多少?學生:男:女 = 1:1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在本節課上,學生興趣一直很高,尤其是通過小品片段引入,使學生的興奮點一下子集中到了“子女性別到底由誰決定”的問題上來。緊接著出示的男女染色體組圖讓學生初步認識到了性染色體決定了人類的性別。在子女性別問題上學生存在兩種錯誤觀點,一是:子女性別由父母雙方決定。二是:子女性別由父方決定。針對這兩種觀點引出模擬實驗。學生在選擇材料和實驗設計上都得到了鍛煉。最后通過親身模擬試驗,學生能分析實驗數據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整節課內容連貫,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敢于說出自己的猜測,對待實驗的態度嚴謹,小組成員合作默契。 但本節課還存在不足之處:在最后分析重男輕女問題時不夠全面,由于課上時間有限,分析只涉及到了“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的影響,實際上在農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勞動力問題,男性在承擔沉重的體力勞動方面有優勢等諸多優勢,本次課沒有充分分析這些因素是一個遺憾。六、本次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本節課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往的模擬實驗都是老師提供一種實驗材料,學生只能用這一種材料在課上做實驗。而本次課上在模擬實驗之前,給了每組學生紙袋兩個,黑白圍棋子各兩枚,紙牌20張,硬幣兩枚,骰子兩個;思考:1、你認為選擇哪一種實驗材料最適宜?你考慮到了哪幾方面的因素?并出示選擇實驗材料的基本原則:一是要容易獲得,易于培養,二是要便于實驗操作,三是要有明顯的實驗效果,便于觀察記錄。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知識自由選擇一種實驗材料,并用所選材料設計并完成實驗。實驗完畢后各組學生交流實驗方法、評論此模擬實驗選擇哪種材料最為恰當,哪種實驗操作最簡便,最符合實驗原理。四種材料均可以完成實驗,但是對于本實驗來說選擇黑白棋子和紙袋最為簡便且較貼切。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對于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有所幫助。附:實驗記錄表:次數受精卵中性染色體組合后代性別123456789101112后代個體的數量:男=???????? 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