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四章 第二節蒸騰作用保定十三中 李洋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描述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2.說明蒸騰作用對植物生長發育的意義。3.舉例說明蒸騰作用對自然界的作用。4.舉例說明蒸騰作用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的過程,理解植物的蒸騰作用,并運用蒸騰作用原理指導植樹造林。情感、態度價值觀:1.關注植物蒸騰作用對環境的影響。2.確立“植樹造林是每個公民應盡義務”的觀念。二、教學重點:1.蒸騰作用的概念和對植物生活的意義。2.氣孔的調節作用以及與蒸騰作用的關系。3.蒸騰作用的過程。三、難點:氣孔是如何調節蒸騰作用的。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導入配樂播放森林的圖片在這炎熱的夏天,你是否想到景色宜人的風景區度假納涼呢?看到這樣一組森林的圖片,是否感覺到置身林間小路中,仿佛有一陣陣涼爽濕潤的風向你襲來呢?而這涼爽濕潤就歸功于這些植被的蒸騰作用。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學習今天的內容:蒸騰作用。學生觀看圖片思考二、互助探究蒸騰作用的場所及概念出示圖片(班級窗臺上的水培綠蘿)問:是否感覺到很熟悉呢?有同學觀察到過一段時間之后,瓶子里的水會減少,有的同學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植物主要從什么器官散失水分?請大家作出假設。班里的生物小組,利用課下時間做了探究實驗,請他們匯報一下實驗的過程及現象。通過他們的介紹,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水從葉片的哪個部位散失呢?植物體內的水分以什么形式散失到體外呢?播放視頻讓學生找到答案。引導學生總結蒸騰作用概念。學習小組介紹實驗情況:作出假設:植物主要從葉片散失水分。學生介紹蒸騰作用實驗的完成情況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實驗過程:1、選取一株植物體上的兩根枝條,記為A、B。2、A、葉片涂有凡士林(密封葉片),B、葉片未涂凡士林3、適宜環境放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現象:葉片未涂凡士林的塑料袋內壁上有水珠出現;涂上凡士林的塑料袋內壁上沒有水珠。植物主要從葉片散失水分。觀看視頻,找到答案:水分從氣孔散失,以氣體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總結: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叫蒸騰作用。三、自主學習蒸騰作用的調節和過程過渡語:蒸騰作用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復雜的調節機制和過程,請同學們進行自主學習挖掘它背后的奧秘。布置自主學習任務:1、按照自主學習任務單中“1、2、3題”的要求,進行自主學習,獨立填寫任務單中的相關內容,時間5分鐘。2、小組相互討論,解決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時間2分鐘。一、蒸騰作用的調節播放視頻,葉片中有一張一合的小嘴,這些都是什么呢?誰來介紹一下氣孔?用連線的方式,指出保衛細胞、氣孔、表皮細胞。保衛細胞有什么特點呢? 保衛細胞這樣的特點,有什么作用呢?訂正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答案。小結二、蒸騰作用的過程 任何生物體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蒸騰出去的水分從何而來,又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請欣賞短劇《小水珠的一天》扮演根的同學說說水分是如何吸收的。扮演莖的同學說說水分是如何運輸的。扮演葉的同學說說水分是如何調節蒸騰作用的?。小結:植物蒸騰作用的過程閱讀課本,自主學習,并填寫自主學習任務單。小組討論學生展示連線的方式,指出保衛細胞、氣孔、表皮細胞。半月形,保衛細胞外壁比內壁薄。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外壁向外膨脹多。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時,細胞壁恢復原狀,氣孔關閉。訂正答案。植物通過保衛細胞控制氣孔調節蒸騰作用。學生表演、介紹。學生總結: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細胞→根部導管→莖葉中的導管→葉肉→氣孔—→大氣四、互助釋疑植物蒸騰作用的意義過渡語:水分是怎樣被利用的?出示資料: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9℅左右用于蒸騰作用,這對植物體是一種浪費嗎?下面來探究蒸騰作用的意義。提出問題1、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而大樹體內的水分卻是從低處流到高處,這是為什么?2、炎熱的夏季,大樹為什么不會被強烈的陽光灼傷呢?總結蒸騰作用對于植物生活的意義。植物對于自己本身來說必不可少,對于生物環境又有什意義呢?怎樣對待地球上的生物呢?植物的作用是其他生物所不能替代的。哪里有綠色,哪里就有生命,希望大家在每年的3.12植樹節,積極參與到植樹活動中,并且在今后的每一天都愛護花草樹木,讓這些美好的生命都得到我們應有的善待。學生回答1、水分從氣孔蒸騰,使植物體內產生將水分向上運輸的拉力,從而能夠促進根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通過莖向上運輸到植物體各個部分。2、蒸騰作用使水分從葉表面大量散失,帶走熱量,降低了葉表面的溫度。這樣,植物就不會因為氣溫過高而被灼傷。總結意義:1、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2、降低葉面溫度,使葉子不至于被陽光灼傷。學生回答:增加濕度,降低溫度。學生發表意見。五、總結歸納,融會貫通學習任務:1、小組根據大屏幕上的提綱相互提問,進行總結。說說自己的其他收獲。2、搶答:生活知識大比拼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搶答。(1)為什么說大樹底下好乘涼?(2)栽種植物時,為什么要選傍晚或陰雨天,并且去掉其大部分樹葉,并罩上黑色的防曬網?(3)樹木為什么到了冬天會落葉 ? 3、習題演練?小組提問,總結。搶答練習,訂正答案。六、布置作業爭當植物探索家葉片上、下表面的氣孔數量一樣多嗎?請各個小組進行討論,設計出可行的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分析原因,探索出真相!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 蒸騰作用一、蒸騰作用的場所:二、蒸騰作用的概念:三、蒸騰作用的調節:三、蒸騰作用的過程:四、蒸騰作用的意義:六、課后反思1、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對自然界中的很多現象充滿好奇,樂于動手,能比較熟練地操作顯微鏡;學生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對植物的葉片結構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可以作為本節課的基礎。此外,學生知道沙漠地區雨量稀少,空氣干燥,森林地區雨量充沛,空氣濕潤,以及一些與蒸騰作用有關的常識。以上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對于蒸騰作用的概念來說,學生通過實驗并不是很難理解,但是對于蒸騰作用的調節,蒸騰作用的過程以及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的意義等問題,理解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動畫來幫助學生理解,此外,學生對植物蒸騰作用散失大量水分也可能產生誤解,甚至會誤認為這種現象對于植物體本身是有害的,所以要注意適時引導。3、利用好師友互助的教學方式,多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盡量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知識。對于師友展示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討論解決。4、在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要將要求具體化,學友做什么,學師做什么,要分工具體、明確。5、學生活動較多,要注意上課時間的安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