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一、教材內容分析 人類在很長時間時期內, 都是依靠肉眼來觀察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的, 不過我們周 圍還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體, 要看到它們就要借助顯微鏡, 這節課就是介紹如何使用 顯微鏡。 二、實驗目的:認識顯微鏡各結構名稱及作用。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顯微鏡的結構。 難點: 為正確使用顯微鏡打下基礎。 (熟知顯微鏡各結構名稱及作用)學情分析 學生們平時沒有接觸顯微鏡的機會, 但是都通過很多途徑見過顯微鏡, 對它有一定的認識和 了解。四、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顯微鏡,寫有“上”字的玻片,動、植物標本,擦鏡紙,紗布。 在上課前分好組,并把顯微鏡發放到各組的操作臺上,放置到指定的位置;發放實驗時所用 的器材及材料。 五、教學過程(第 1 課時) 1、介紹顯微鏡的結構 通過掛圖讓學生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熟悉各部分名稱和相應的功能。 (這時要求學生們不要 私自動用操作臺的各種儀器材料。 ) 2、取鏡和安裝 示范從箱內取出顯微鏡的, 及安裝顯微鏡各部件的操作過程。 示范后讓學生按要求取出顯微 鏡,并安裝上所需要的部件,放好顯微鏡以備使用。 (學生沒有真正使用過,對于取鏡安裝比較陌生,所以這部分要詳細說明。顯微鏡是比較精 密的儀器,操作時要小心謹慎,保護好科學儀器。 ) 3、對光 示范操作顯微鏡的對光操作過程, 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顯微鏡的光學系統部 件。而后學生練習對光操作,教師檢查對光操作情況。 4、觀察 示范物體的觀察操作過程,講明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后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在各小 組間進行檢查并糾正錯誤操作。 ①、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在壓片夾壓住, “上”字對著通光孔的中心。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調整鏡筒下降,直到物鏡接近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碰到載物 臺上的玻片。 ③、左眼看目鏡,逆向轉動粗準焦螺旋,后調整細準焦螺旋,使看到清晰的物像。 ④、練習移動標本,了解移動的規律。觀察其他標本玻片。 5、整理 實驗結束后,安規定要求把顯微鏡放入鏡箱內。 【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1)起支持作用的是:鏡座、鏡柱、鏡臂、載物 臺和鏡筒。 (2)遮光器的作用: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3)具有放大物像功能的結構是:物鏡和目鏡 (4)將低倍物鏡換至高倍鏡時應轉動:轉換器 (5)可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是:反光鏡和遮光器 (6)粗準焦螺旋:大幅度調節鏡筒的升降 (7)細準焦螺旋:極小的范圍內升降鏡筒 (8)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 的乘積。 測試:學生兩人一組互相指認顯微鏡各結構名稱。 小結: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顯微鏡的各結構名稱及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