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人類的遺傳 教材版本:北京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師姓名:王建華 學校 :順義區第五中學 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是初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學素養不僅是對知識方面的要求,同時還包括能力與情感方面。本節課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創設問題情境,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并通過分析、推理、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地位與作用本節內容在《生物學課程標準》中屬于“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一級主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二級主題,其具體內容標準是“解釋人的性別決定”,屬于理解水平。本節內容對于學生正確看待生男生女問題有重要意義。教材內容分析生物的生殖發育、遺傳變異是生命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基礎。在學習完生物的生殖、生長和發育的內容后,安排遺傳和變異的知識,是對生命探討的自然深入。本章內容的設計遵循了科學發展的順序:第一節由孟德爾經典的豌豆雜交實驗引出生物性狀的遺傳規律,提出遺傳因子(基因)的概念;第二節解決了什么是基因、基因在哪里;第三節進入到人類的遺傳,本課時的內容“人類的性別決定”是遺傳的基本規律在人類性別遺傳中的體現,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學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初中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生源一部分來自于周邊農村。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較弱,且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多數同學對生物學奧秘充滿興趣,喜歡動手、且能夠憑借具體事物進行邏輯思維。性別是種特殊的性狀,對于學生來說存在著一種神秘感,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在此之前學習過的生物的生殖、發育以及遺傳部分的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課前,學生可能會認為生男生女是由男性或女性決定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實驗材料:圍棋子、標有父親、母親的紙袋、制作X、Y型紙板2.搜集各個國家人口普查男、女性別比例數據、男女性染色體圖片等資源制作成PPT課件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正常男性和女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的差異,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2.說明育齡夫婦生男生女的道理,解釋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二)能力目標:1.能對比男性與女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的圖片,說出其異同點;2.能運用數據表統計和分析實驗數據。(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能夠對重男輕女現象作出正確的評價。2.關注性別比例失調對社會和國家潛在的危害。3.在實驗觀察、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積極思考與交流、合作的樂趣。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一)教學重點: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人類性別決定的過程(二)教學難點:人類性別決定的過程,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出示:新生兒圖片講述:孩子的降生對于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此時父母及其長輩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是什么?其實人的性別也是一種性狀,性別是怎么決定的?生男生女是怎么回事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探討。回答:男孩還是女孩思考借助直觀圖片創設問題情境,明確課題。 人的性別是怎么決定的?講述:對人類性別問題的研究,科學家們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男女細胞內染色體的觀察上,但直至1956年才正確鑒定出男女細胞內染色體的正確數目為23對,46條。出示:人類體細胞內的染色體組成圖片提問:1.仔細觀察圖片,找出男女性體細胞內染色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根據觀察你能推測出人的性別可能與哪一對染色體有關嗎?2.哪幅是男性體細胞內的染色體組成,哪幅是女性體細胞內的染色體組成?出示:科學史資料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較長的X染色體上攜帶有900-1200個基因,而Y染色體上僅含有78個基因。這些基因中有與X染色體上相同的,也有自己特有的。出示:Y染色體上部分基因圖片講述:其中有些基因就是Y染色體上特有的,它是能夠促使胚胎發育成雄性的基因。因此,在人類中,有Y染色體的就表現為男性。觀看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觀察圖片,比較男女染色體存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觀察圖片閱讀科學史資料,并根據資料內容作出判斷讓學生先對染色體有一個感性認識,知道數量、大致形態。并比較出男性、女性的染色體有什么區別。借助科學史幫助學生認識X、Y性染色體的特點。人類的性別遺傳講述:前面我們學習過性狀可以在親子代中傳遞,決定性狀的基因是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子代的,性別也是一種性狀,它的傳遞也遵循這個科學過程。【活動一】:小組討論人類的性別遺傳過程,完成學案中的遺傳圖解。請一位同學到黑板用X、Y紙板替代染色體,演示并講解其過程。并讓學生根據此過程,思考: 1.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取決于什么?2.后代的性別是何時決定的?小組活動:完成學案一,思考并回答問題,得出子女的性染色體類型,分析其比例。其余同學靜聽、幫其糾正錯誤。通過對一對性狀遺傳規律的遷移,從理論上分析性別遺傳的規律。用X、Y紙板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性別遺傳的過程。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例講述:我們剛才從理論上分析了子女的性別比例是1:1,現在我們就通過一個小實驗來驗證一下后代生男生女的幾率。【活動二】探究生男生女的幾率實驗材料:兩個小紙袋分別代表父親和母親,圍棋子白色2粒,黑色1粒。 師生共同分析實驗的步驟和含義。1.小組中一位成員從寫有“父親”紙袋中隨機摸出一個棋子,另一位成員從寫有“母親”紙袋中摸出一個棋子,在表格中記錄摸出棋子(染色體)的組合情況。然后將棋子放回原紙袋中,混勻。2.重復步驟(1)九次。兩個同學交換,重復10次。提問:一組的實驗結果準確還是全班的平均結果更準確?強調:生物實驗重復多次,實驗結果越接近真實值,誤差越小。出示:全球人口男女比例數據資料講述:我們發現,從理論上來講,后代中男女比例應該為1:1。但是這個比值的前提條件是要在大樣本范圍內,如果樣本數量少,就可能得不出這樣的比例。開始探究實驗,完成學案二,將探究結果填入表格。次數 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閱讀資料通過分析實驗的過程,進一步明確實驗的意義。運用數學的統計方法,用實證的形式說明后代中男女的比例是1:1。通過呈現全球人口男女比例這一直接證據,幫助學生認識到大樣本下男女性別比的確接近1:1,并體會現實中有時不是1:1的原因。解決問題知識擴展剛才我們強調的是,從理論上,生男和生女各占二分之一的機會,也就是男女比例應該接近1:1。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小資料: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例。講解:我國針對性比例失衡采取的措施。學生觀看資料并討論下列問題:我國性比例失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性比例失衡會造成哪些影響?通過分析資料,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等能力。小結這節課我們是從染色體的水平上解釋了人類的性別決定方式。而實際上,人類的性別決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受到多種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基因、性激素、環境等。所以,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課下還可以去查閱資料,進一步學習。傾聽對本節課知識小結,全面了解決定性別的因素。板書設計第三節 人類的遺傳一、人類的體細胞內有23對(46條)染色體男性:22對+XY女性:22對+XX二、人類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三、生男生女決定于與卵細胞結合的精子類型父親 母親親代的性染色體組成: XY × XX生殖細胞: X Y X受精卵: XX XY性狀表現: 女孩 男孩教學設計的特色及反思1.用剪成X、Y型的紙板代替性染色體,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性別遺傳的規律。2.本節內容遵循科學探究的過程,先讓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的性狀遺傳規律,從理論上分析生男生女的幾率,然后通過學生親自開展探究實驗和閱讀全球人口性別比數據資料得以驗證,幫助學生再次體會到科學的實證性。3.本節課注重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通過讓學生分析我國性比例失衡的可能性原因和影響,引導學生關注性別比例失調對社會和國家潛在的危害,幫助其正確看待生男生女問題,對重男輕女現象作出正確的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