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附件8優秀課例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學 科生物年級七年級教師李艷霞所在學校都江堰市塔子壩中學版本、冊數課目名稱北師大版本七年級上冊《顯微鏡》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能力目標:通過練習使用顯微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自覺遵守實驗室規則的好習慣,能珍惜、愛護實驗器材,樂于科學探究。教學重點、難點及措施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顯微鏡的使用,學生規范獨立操作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的物象。措施: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操作的學習,師為主導,生為主體互動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學習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剛進初中校園,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尤其對既動腦又動手的實驗操作有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點,就能引導學生自主、主動學習,加強學生動手和動腦能力的培養,與同學團結合作的培養,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科學探究的好習慣,為以后物理和化學的實驗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活動設計活動目標媒體資源使用及分析情景導入新課學習歸納總結拓展延伸知識自然過渡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 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收放顯微鏡使用技巧引出下節課的內容顯微鏡實物展示師生探究實驗室規則:生物課代表發言分組合作學習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小組學習成果展示:介紹顯微鏡的結構師演示顯微鏡的使用、生操作、引導學生發現操作要領分組練習使用觀察永久裝片①e字母裝片②植物根尖裝片③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學生操作,師巡回檢查,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評價激勵學生的發現展示,師評價激勵激發興趣,引出顯微鏡下的世界學生自主進行規則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初步學習分組練習使用,培養規范使用顯微鏡的能力學會合作培養歸納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學實物顯微鏡實物顯微鏡實物應用信息技術環境教學小結應用了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教學實物很直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激發學生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名稱,激發學生使用顯微鏡觀察到顯微鏡下的細胞結構,從而認識微觀世界。使用合理,效果較好。解決了哪些教學關鍵問題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資源?1、教學實物解決了教學的關鍵問題:認識顯微鏡和正確使用顯微鏡。2、形成的生成性資源:學生自覺養成遵守實驗室規則,學會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能愛護和愛惜實驗器材資源,能動手動腦進行實驗操作,能大膽地提出問題并嘗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教學反思應用前后教學效果的比較,教學創新、資源應用創新、交互過程和結果的思考等。生物科學既是自然科學,又是以實驗為主的科學。初中是生物課第一個把學生帶入實驗室的,但當今的大部分初中校園,初中的生物課時得不到保障,每周只有兩課時,大多集中在下午(遇到學校大型活動就被放掉)。很多的實驗活動不得不取消,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驗操作變成教師枯燥地講實驗,學生沒精打采地聽或看實驗。塔中的生物組的教師們為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靈活多變地、創新地開展實驗課,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思維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習物理、化學等學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節課教師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微觀世界,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讓學生自主地、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通過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認識顯微鏡的結構,進一步練習使用顯微鏡,在使用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難能可貴!),并嘗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為生物實驗室無多媒體裝置,不能借助現代媒體。學生第一次進實驗室,特別好奇!后記:上了兩節實驗課后,學生每節生物課都期盼到生物實驗室,(根本不可能,每周只有兩課時)。可喜的是生物實驗室可能要安裝多媒體裝置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