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描述人類染色體的組成和傳遞規律。(2)解釋生男生女的原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人類染色體的傳遞規律,能夠科學理解和正確對待性別遺傳的問題。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遺傳學知識,能夠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教學重點】(1)描述人類染色體的組成和傳遞規律。(2)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教學難點】探究染色體與性別決定之間的關系,正確對待生男生女的問題。【教學方法】激趣、合作探究【課前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預習內容,調查不同范圍男女性別比例。【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課件展示金星圖片《金星秀》是一檔全新的大型時尚文化脫口秀節目。由著名舞蹈家金星獨挑大梁,細數文娛熱點話題,進行麻辣犀利點評,風靡整個娛樂圈。同時,金星的性別話題再次喧囂塵上。課件展示:奧運懸案1932年波蘭運動員斯坦妮斯洛娃瓦拉謝維奇創造了世界紀錄,獲得了女子一百米冠軍,后來在美國遭遇了一起汽車搶劫案,被無辜槍殺。醫生在尸檢時發現這位被波蘭人民稱為女英雄的運動員,原來是一位男性。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一起去解開其中的奧秘吧!二、問題引導,探究質疑(一)人類染色體的傳遞1.男、女染色體的差別課件展示:人類染色體圖譜,找出相同與不同之處。思考:(1)人類體細胞中有多少對染色體?分哪幾大類?(2)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體如何用字母表示?嘗試寫出男性和女性染色體的表示方法。?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歸納,小組內交流(1)人類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第23對與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其余22對染色體,形態大小基本相同,叫做常染色體。(2)女性性染色體:XX;女性體細胞22對+XX 男性性染色體:XY ;男性體細胞22對+XY; 2.人類染色體的傳遞(過渡)我們的父母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那么你的體細胞中有多少對染色體呢?學生思考:(1)想一想:在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細胞中可能有多少對(條)染色體?課件展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觀察一 觀察二 思考:細胞分裂后染色體數目是否發生變化?②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數有什么變化?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反饋:(2)原來在形成生殖細胞時,由于細胞進行了一種特殊的分裂方式,染色體減少一半,這種減半有什么規律?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數目減半,且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3)那么,人類染色體是怎樣在親代和子代之間傳遞的呢?課件展示:人類染色體傳遞過程示意圖①推測染色體從親代到生殖細胞再到受精卵的傳遞規律。 課件展示: ② 傳遞規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分析,小組討論,完成圖解。 受精卵染色體又恢復到原來染色體數目 (4)生物進行有性生殖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要減少一半,這有何意義?這樣才能使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時又恢復到原來的染色體數目,從而使后代和親代的染色體數目保持恒定,維持了遺傳信息的相對穩定。結論:人類的遺傳信息就是通過染色體在親代和子代之間傳遞的。(5)深入探究我們知道,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細胞中,有1對性染色體。以性染色體為判斷依據,在細胞分類的過程中,男性會產生幾種精子?女性會產生幾種卵細胞?課件展示:男女性染色體分裂示意圖學生觀察、討論,反饋,歸納:男性精子(2種):X或Y,數目相同男性卵細胞(1種):X(二)人類的性別決定(過渡)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精子有2種,卵細胞有1種,那么,不同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的機率如何呢?生男生女的機會怎樣?生男生女是由誰決定的呢?開動腦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從理論上論證你的結論。智慧背囊:1.借助調查資料學生展示課下的調查結果,各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與其他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小組內討論分析結果。初步得出結論:男女比例接近1:1。2.教材模擬實驗——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課件展示:提出問題: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嗎?作出假設: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制定實驗計劃:①材料用具:自帶一定數量的不同顏色的同種材料。②方法步驟:參考課本P105方法步驟進行。溫馨提示: (1)用不透光的容器,隨機抽取。(2)拿出的材料應放回原容器內,確保以后抽取機會均等。(3)抽取應足夠多,盡可能地減少誤差。 (4)注意分工明確,忙而不亂。(5)注意實事求是,不偽造數據。(6)每次抽取完畢,迅速把你得出的數據填到表格上。實施計劃:按照計劃,分組按步驟完成探究活動,并將記錄的結果進行統計整理。 最后統計男孩和女孩的總數,并算出比例。學生實驗,教師走進學生,參與學生實驗,各小組對結果分析總結;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實驗數據,并填入匯總表。表達交流:(1)請同學們對比各小組探究結果與全班的結果是否一致?怎樣做才能使實驗結果更準確?不一致,但很接近。應重復多次取球,次數盡可能要多。(2)全班模擬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的結果說明了什么?學生得出結論:調查范圍越大,男女比例就越接近1:1。(3)這個結果說明什么?學生:生男生女機會均等。3.理論驗證——生男生女遺傳圖解我們通過模擬實驗論證了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那么理論上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課件展示生男生女遺傳圖解,學生完成圖解。小結:(1)兩種類型的精子(含X染色體或含Y染色體)與卵細胞(含X染色體)結合的機會是均等的。XX——女孩 ;XY——男孩。(2)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生男生女機會均等:1:1。4.拓展延伸(1)假設一對夫婦生育的第一個孩子為女孩,請問這個女孩的性別是在什么時候決定的?如果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肯定是男孩嗎? 學生討論交流,師生達成共識:在受精卵形成時決定性別。如果這對夫妻再生一個孩子,不一定是男孩。因為受精時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機會仍然各是50%。(2)性別是由一對性染色體決定的,而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這兩者會不會有矛盾呢?實例:1990年,科研人員在人類的Y染色體上發現了一個男性性別決定基因,該基因能控制早期胚胎的性腺形成睪丸,從而發育成男性。結論:人的性別是由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的。危害:性別比例失衡成中國最大的人口問題。我們應該這樣做:加強法律法規保障;用科學的世界觀對待自然遺傳規律,尊重女性,宣揚男女平等的觀點。6.知識鏈接其他生物的性別決定:(1)XY型:所有的哺乳類動物、兩性分化的植物;(2)XO型:蝗蟲、蟑螂;(3)ZW型: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少數昆蟲;(3)ZO型:極少數昆蟲。 三、總結收獲,反思提升本節課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把你學的知識梳理總結,看看你學到了什么?【板書設計】 第三節 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一.人類染色體的傳遞1.在體細胞中 : 男:22對+XY 女:22對+XX2.在生殖細胞中 :精子:22條+X或22條+Y; 卵細胞:22條+X二.人類的性別決定1.生男生女機會均等2.生男生女由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精子的類型決定【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性別遺傳,對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的確存在著神秘感,因此學生比較感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這一節課的知識點不多,只有兩個知識點。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堂設計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并且安排了模擬實驗,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中,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有明確的分工,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積極思考,并且通過討論得出結論,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通過檢測也發現一些問題:少數同學對于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和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未能區別開來,對二者的關系僅僅局限在記憶環節,不能較好地理解運用,這些問題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加以注意,注重強化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