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教學設計寧晉縣第六中學 劉春娟教學設計思路本節課是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第一課《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本節是本章其他章節的基礎,旨在學生學會觀察植物的方法和通過對植物各器官的觀察,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首先通過第一章第二節學會觀察的復習,引入對一個完整植株的觀察。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根、莖、葉、花各部分的特點,對照書本找到相應的名稱和分類,然后思考各個部分的功能以及和環境的適應關系。這些環節以小組內合作的方式進行,以組間競爭完成。最后,師生共同進行課堂小結,并對所學知識進行當堂檢測。教學目標(一)知識性目標1.說出實驗室觀察植物的一般方法。2.識別一般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器官。3.舉例說出常見的植物的變態莖、變態葉。(二)技能性目標運用實驗、觀察的基本方法,識別植物各器官的形態。(三)情感性目標關注身邊的植物,養成愛護花草的好習慣。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觀察植物的方法。難點:嘗試用觀察的方法來識別植物體的根、莖、葉。教學媒體大豆、狗尾草的根;楊樹的枝條;完全葉若干。幻燈片、大屏幕、多媒體設備等教法與學法實驗法、小組合作探究、觀察法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情境導入:(大約3分鐘)1.身邊事導入:同學們都見過美麗的花嗎?植物的花形態各異:有的花大,而且顏色艷麗,還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味;有的花小,不鮮艷,甚至讓人看不出它是一朵花。植物的其他部分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們應該怎樣觀察植物呢? 2.講述:今天,我們就從研究身邊的植物出發,走進神秘的生物世界!3.板書:“第一節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 4.講述:我們今天就在實驗室中觀察一下植物,那么我們該如何觀察呢?5.提問:第一章中講述了觀察的方法,誰能說一說呢?1.學生很感興趣,紛紛作答.5.學生討論回答:觀察要有明確目的,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方式上從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方位上從先整體后局部,先宏觀再微觀,由外到內,從左到右,觀察。激趣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復習歸納,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合作探究一:(約7分鐘)1.對于某一個植物,我們該如何觀察呢?我們可以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2.我們今天按照一個順序,觀察不同的植物。那就是,按照由下到上的順序,根、莖、葉、花的順序觀察植物。3、出示學習目標:1)、說出實驗室觀察植物的一般方法。2)、識別一般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器官。 3)、舉例說出常見的植物的變態莖、變態葉。4)、關注身邊的植物,養成愛護花草的好習慣。4、教師提出 :探究目標11)大豆和狗尾草的根的區別,對照書本上的圖找出相對應的種類。2)比較生長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的根的差異,這說明植物的器官和環境有怎樣的聯系?5.請小組總結發言,并講述植物的根系分類。大屏幕顯示:不同植物的須根系和直根系。1.學生回答,可以按照從表及里。3.學生齊讀學習目標。1、學生小組內活動,進行觀察、討論。5.學生小組內討論總結,并派代表總結發言:根系有直根系和須根系兩種:直根系由主根和側根組成,主根明顯、粗大、較長,各級側根依次較小、較短。須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組成,主根生長緩慢或停止,根呈叢生狀態,無主次之分。溫故而知新,復習舊知,學習新知。通過學生齊讀,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結合實物進行對比記憶,既形象直觀,又容易加深印象,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探究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舉三得的目的。合作探究二:(7分鐘)1.觀察楊樹的枝條,教師指出探究目標2:1)對照圖示,莖上都長些什么?2)馬鈴薯、甘薯、姜、藕判斷它們是不是莖。2.小組總結發言。3.老師講述變態莖。變態部分,有的特別發達,有的卻格外退化。根據形態上的差異,可分為兩大類型:地上變態莖,如肉質莖、葉狀莖、莖卷須、莖刺等;地下變態莖,如根狀莖、塊莖、球莖、鱗莖等。1.小組內合作觀察,思考探究。2.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3.學生聽講,可提問。學生對比枝條上的結構,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知識。小組代表發言,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合作探究三:(8分鐘)1.教師引出探究目標3:1)對照圖找出完全葉,都有哪些結構組成?2)與課本中圖2-3幾種變態葉進行對比,各有怎樣的不同?2.小組發言,老師講述。3.大屏幕顯示各種變態葉:1.小組探究討論2.小組上臺發言3.學生觀看,并提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小組成員間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完成探究目標。合作探究四:(約6分鐘)1.幻燈片展示幾種植物的花,如月季花、玉米、楊樹等花朵圖片。2.教師指出探究目標4:1)學習風媒花和蟲媒花的概念,并給出這兩個概念的相關資料。2)觀察不同的植物的花,推斷它們的種類。3)歸納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特點,并填寫書上的表格。3.請各小組歸納發言。4.講解依靠風力傳粉的花,叫風媒花。風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麗,如玉米和大麻的花。依靠昆蟲傳粉的花,叫蟲媒花。蟲媒花一般較大,如:桃、杏、梨、蘋果的花,都是蟲媒花。1.學生小組活動,討論思考,找出答案。3.小組充分討論后,舉手發言。4.學生聽講,有問題可以提問。學生小組活動填表,培養學生的對比歸納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講解,增加知識點,拓展知識面。大家談(5分鐘)1.總結 我們今天按照根、莖、葉和花的順序,研究了不同植物。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1)植物的根系是怎樣適應周圍的環境?2)說說你所知道的變態莖和變態葉。2.請學生談談自己對以上兩個問題的認識。分小組討論,老師參與其中的討論。1.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集思廣益,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課堂小結(3分鐘)1.師生共同歸納總結。2.提出問題:1)結合“合作探究1”說出根系、直根系和須根系的概念2)結合“合作探究2”說出莖、節、節間、變態的概念。3)結合“合作探究3”說出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特點。1.根據問題自學知識2.結合合作探究的內容,回答問題。3.先自己思考,后各小組自由討論,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構建知識框架。當堂檢測與課后作業(6分鐘)問題1:我們所食用的蔬菜,白菜、蘿卜、甘薯、草莓、大蒜、香蕉,都是吃的哪一個部分?問題2:分析大王花的特點,從它的氣味上,可以確定它是蟲媒花。作業:看“開眼界”的資料,并注意思考我們吃的水果和蔬菜是植物的哪一個部分。請學生思考這兩個問題,并說出自己的意見。學生思考,回答課堂鞏固,檢驗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板書設計第一節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一、根1.根系:所有根 總和 種類:直根系和須根系2.直根系:主根和側根區別明顯3.須根系:主根不明顯,由不定根組成二、莖1.莖的定義:主干和側枝2.莖的基本特征:具有節和節間三、葉1.完全葉包括:葉片、葉柄、托葉四、花1.蟲媒花:昆蟲2.風媒花: 風第一節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 教學設計寧晉六中劉 春 娟教學反思本節課內容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都相對比較熟悉,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會比較容易,但缺乏知識的系統性。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大量圖片并輔以實物以及一些活動盡量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系統化,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我覺得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1、能突出重點,巧妙地突破教學難點。植物的變態現象以及植物器官的生長與環境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過大量圖片以及豬籠草捕蟲葉捕捉昆蟲的視頻讓學生對植物的變態現象有一個直接的整體感性認識;并讓學生通過對豬籠草、仙人掌、馬鈴薯、芋頭等變態現象進行分析,通過自主學習,理解植物變態是為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培養他們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對于不同植物傳粉方式不同則以生活中常見的不同類型的花的圖片展示以及教師的適當引導進行講解,尤其是花粉粒特點,通過談話引導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歸納。2、學生上臺當“老師”,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更好的完成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的任務,我在教學中加入了“學生上講臺扮演教師角色”,讓他們一起幫助、促進學生積極、充滿激情的投入到任務的完成之中。并讓學生在分析、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增強與別人合作的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在本節的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課堂學習激情和學習效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3、板書設計條理清晰,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和梳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