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鳥的生殖與發育學科生物學段:初中階段 年級8年級相關領域動物學、動物行為學、動物生理學教材書名:生物學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 7 月以下內容、形式均只供參考,參評者可自行設計。 教學過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敘事的方式。如教學設計已經過實施,則應盡量采用寫實的方式將教學過程的真實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現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學設計尚未經過實施,則應著重將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以及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辦法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項目及格式僅供參考,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內容,生命觀念又體現在局部與整體觀、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等方面。基于以上思想,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著重體現了局部與整體觀、結構與功能觀等生命觀念,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等方法以科學探究的方式,探討鳥的生殖與發育中存在的現象和規律,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關愛鳥類,珍愛生命。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北京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十章第二節《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的第2課時的內容,主要介紹了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鳥卵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早成鳥和晚成鳥的區別等。學生情況: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已經具備了實驗觀察能力,能對問題進行推理和判斷。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活動探究法。教學手段:板書與ppt課件結合,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插入圖片、視頻等激發學生興趣。技術準備:制作課件、搜索視頻資料等,統籌安排,明確小組分工,布置任務,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1、能描述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2、探究鳥卵的結構,并能說出各部分的功能。3、能說出早成鳥和晚成鳥的區別。4、關注鳥類與人類的關系,培養關愛鳥類的情感。?問題框架(可選項)討論問題:鳥類有哪些繁殖行為?討論問題:鳥類繁殖一定會筑巢、孵卵、育雛嗎?探究問題:超市買的雞卵能發育成雛鳥嗎?探究問題:以雞卵為例,你知道鳥卵有哪些結構嗎?實驗問題串:怎么敲開雞蛋的?→卵殼膜有什么作用?→氣室有什么作用?→胚盤的作用?→卵黃、卵白的作用?探究問題:從受精卵細胞到有殼的卵的形成過程?探究問題:有殼的卵是如何發育成雛鳥的呢?8、探究問題:早成鳥和晚成鳥有什么不同嗎?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教學過程(文字描述)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燕子為什么要啄春泥呢? 生:鳥類要筑巢。 問2:鳥類筑巢的目的是什么? 生:繁殖后代。 師:我們共同了解鳥類的生殖和發育。 [設計意圖:詩詞導入,激發學生興趣。]二、講授新課(一)鳥類生殖和發育的一般過程 視頻: 天堂鳥的繁殖行為。 問1:在這段視頻中,看到了鳥類的哪些繁殖行為? 生:求偶、交配。[板書] 問2:除了求偶、交配行為,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還要經歷哪幾個階段?小組討論:由小組代表描述本組的觀點。[板書:筑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問3: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定要經過這些階段嗎?有沒有例外?講解:杜鵑鳥不需要筑巢、孵卵、育雛。小結:鳥類生殖和發育的一般過程包括經過求偶、交配、產卵。[設計意圖:介紹鳥的生殖發育的一般過程。](二)鳥卵的結構和功能(雞卵為例)問1:杜鵑鳥是如何從卵發育為雛鳥?問2:超市買的雞卵能發育成雛鳥嗎?你知道雞卵有哪些結構?板書:根據學生描述,畫出雞卵的結構,并注上卵殼、卵白、卵黃、卵殼膜。過渡:那么,它還有沒有其他結構呢?我們打破卵殼,一探究竟。 問3:實驗之前,老師要調查一下,你是怎么敲開雞蛋的?為什么從鈍端磕開?講解:雞卵的鈍端有空腔,空腔即是氣室。[板書]問4:氣室有什么作用呢?氣體從哪里進入卵殼的?講解:卵殼上有許多小孔,用肉眼看不見,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呢?演示:雞蛋放入40-50℃的熱水中,觀察卵殼表面產生的氣泡。實驗:觀察雞卵的結構(1)學生閱讀“學案任務一”,參照課件的實驗操作,熟悉實驗步驟。(2)第1步:用鑷子將雞卵的鈍端敲出裂紋,除去卵殼。 撕開外卵殼膜,看到內卵殼膜 、氣室結構。 學生匯報:發現內殼膜和氣室,分析功能。[板書](3)第2步:將內卵殼膜撕破,把內容物倒入培養皿中。學生匯報:發現系帶、卵黃上的小白點(胚盤),分析功能。[板書]講解:通過牽拉系帶,理解系帶固定卵黃的功能。觀圖:比較受精的卵和未受精的卵的差異,分析分析胚盤的作用。結論:超市里購買的雞蛋不能孵出小雞。[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分步驟實驗觀察雞卵,認識卵的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三)卵的發育(雞卵為例) 1、有殼的卵形成過程問1:受精卵細胞如何發育成有殼的卵?問2: 鳥類的受精作用發生在什么部位呢?圖解:鳥的生殖系統模式圖。講解:胚盤、卵黃、卵黃膜共同構成了卵細胞。細胞膜——卵黃膜,細胞質——卵黃,細胞核——胚盤。模擬實驗:卵在鳥體內的形成過程。操作:最后我們用鑷子夾破卵黃膜。[設計意圖:著重講有殼卵的形成過程,從精卵結合到鳥卵產出,有利于學生從本質上認識鳥卵的結構。]2、卵的孵化問1:有殼的卵是如何發育成雛鳥的呢?卵黃、卵白如何變化?為什么? 視頻: 雞胚的孵化過程(雞的受精卵的發育過程)。 小結:通過認識鳥卵的結構和功能,我們可以看出,鳥卵復雜的結構都是為了胚盤發育成雛鳥。[設計意圖:了解雞胚的孵化,并且分析卵黃、卵白具有提供營養的功能。] 3、早成鳥和晚成鳥問:卵孵化成雛鳥,雛鳥有什么不同嗎?育雛:鳥在孵出以后,發育過程不盡相同。 [設計意圖:了解早成鳥和晚成鳥的差異。] (四)愛護鳥類 展示講解:灰喜鵲育雛期間大量捕食松毛蟲。古人就有愛鳥的意識: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愛鳥意識。板書設計:鳥的生殖和發育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方式多元綜合評價:包括紙筆檢、課堂行為記錄(學習表現評價)。除了紙筆檢測評價方法以外,還要進行課堂學習表現評價,記錄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及主題活動的表現等等,采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評價量規項目權重主要觀察內容基準分評分學生學習表現學習方法自主20學生在學習的時間、內容、方式等方面自主性的體現,自我評價的機會等。A:54B:48C:42 D:36 每檔均可在±6分內評分備注:總分60分,另外40分為紙筆測試(作業)合作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態度,合作學習的行為表現,(包括傾聽別人的發言,參與討論,共同完成探究和實驗等)探究根據探究活動的不同目標,重點觀察探究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學態度、觀念和獲取知識、訓練技能等方面的目標達成度。參與程度廣度15不同層次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程度;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學生的參預程度。深度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層次水平。學習效果方法能力25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活動,科學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驗能力、信息搜集處理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知識技能根據課程目標,學生對有關知識、技能學習的目標達成度。情感態度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簡評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1、導入環節:以學生熟悉的詩詞“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分析和解釋現象,導入新課。2、利用視頻觀察“天堂鳥的繁殖行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思考鳥的求偶、交配等繁殖行為。經過小組討論,根據已有認知,抽象和概括出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通過特殊的種類如杜鵑鳥不需要筑巢、孵卵、育雛,認識鳥類生殖發育的一般過程即求偶、交配、產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3、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依托,聯系實際,以“超市購買的雞蛋能否孵出小雞?”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探究雞卵結構的興趣。把觀察實驗轉化成探究性實驗,對比受精卵的胚盤和未受精卵的胚盤,比較差異,明確胚盤將來發育成雛鳥,得出結論,超市購買的雞蛋不能孵出小雞。在實驗過程中,應用觀察法,從整體到局部、從外到內,有順序的了解雞卵的結構,并根據相應的結構分析卵殼、卵殼膜、氣室、系帶、卵黃上的小白點(胚盤)的功能。4、利用模擬實驗法,根據鳥的生殖系統模式圖,模擬有殼卵的形成過程,分析卵黃和卵白的功能,理解系帶的形成和作用。分析卵細胞的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的在雞卵中的位置,最后用鑷子夾破卵黃膜,驗證猜想,得出結論。5、視頻觀察卵的孵化和鳥的受精卵的發育過程,再次驗證胚盤能夠發育成雛鳥。并且閱讀教材早成鳥和晚成鳥的資料,了解早成鳥和晚成鳥的差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