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幾種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教學設計教學基本信息學科生物課題探究幾種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授課教師肖瑤學段初一年級第一學期學校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北京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依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強調的:科學探究既是科學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運用建構主義“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的教學設計思想,確定本節知識主題,圍繞如何引導學生實現該主題的意義建構進行教學設計。二、教材分析“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北京版生物學第四章生物的營養第三節人和動物的營養中的部分內容。新課標中與本實驗內容直接相關的重要概念是 “生物圈中的人”這一主題中的第 2 項:消化系統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肝、胰、大腸和肛門,其主要功能是從食物中獲取營養物質, 運輸到身體的所有細胞中。此實驗可以幫助學生“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了解它們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及其含量,為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奠定知識基礎。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要從食物中獲取,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教學過程中可以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進行探究。本實驗可以作為訓練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同時又與健康生活觀念的形成息息相關,所以本實驗與科學探究、健康地生活2個主題都有密切的關系。三、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學生在生活中通過各種媒體對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方面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也已經熟知食物中含有的六大類營養物質,也已經了解了驗證六大類營養物質的方法,但是沒有自己動手實驗親自驗證。本節課是該部分內容的第二課時,學生在課前不僅了解了驗證方法也進行了實驗設計環節,對于初一學生而言,對于通過實驗來學習生物學感到尤其的興奮、好奇的。但是學生的動手能力不高,合作探究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探究,學會合作、懂得交流。本課時設計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真正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四、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說出同一種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說明同一種營養成分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不同。能力目標:通過本節課中的實驗,培養學生能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分析;體驗設計實驗、正確操作、取得數據、經過分析和綜合得出科學結論的一般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悟并認同科學的實驗設計需要嚴謹性。教學重點說出同一種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說明同一種營養成分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不同。教學難點探究實驗的操作和總結五、教學手段、方法和用具準備教學手段多媒體、學生匯報和演示說明教學方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探究法、練習法、討論法用具準備試管、試管夾、試管架、酒精燈、火柴、石棉網、三腳架、淀粉溶液、蛋清液、高錳酸鉀、VC溶液、清水、燒杯、廢液缸、滴管、雙縮脲試劑、碘液、培養皿、鑷子等實驗器材以及多媒體設備六、教學流程圖教學流程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講述】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人和其他動物都要從外界攝取食物獲取營養物質和能量。一日三餐是我們獲得營養的主要途徑,這是我們學校的一周食譜,學校為何如此安排我們的食譜呢?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各種營養成分,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提問】如何驗證這些營養的存在呢?怎么驗證很干的食物中有水分呢?www.renjiaoshe.com【講述】我們還可以通過將食材放在石棉網外沿,用酒精燈點燃它,看燃燒后是否剩余有灰白色物質來驗證無機鹽。【提問】如何驗證食物中有淀粉、蛋白質、脂肪的存在呢?【講述】我們還可以通過高錳酸鉀褪色現象來驗證食物中是否存在VC。聽講并回憶。【生答】將食材放入試管中烘烤,看試管壁上是否有水滴出現。【生答】我們可以在牛皮紙上用按壓法看食物是否會在紙上留下油漬驗證脂肪存在。可以用滴加碘液看溶液是否變藍驗證淀粉。用滴加雙縮脲試劑看溶液是否變紫色驗證蛋白質的存在。回憶,明確探究目的和方法實驗探究【講述】除了以上這些食物外,我們生活中的其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呢?今天我們可以利用學過的驗證方法,探究自備食材中到底含有哪些營養成分,老師已經為各組準備好了你們可能用到的試劑和用具。請大家用15分鐘時間完成實驗。15分鐘后,各小組選派1名代表按照要求展示結果學生實驗通過探究體驗,理解同一種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以及同一種營養成分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不同。體驗探究的全過程交流匯報我們組探究的食材是……柚子、土豆、香菜、不同食材中VC含量是否相同(6種)、雪碧、雞肉、白蘿卜2、我們組選用……驗證方法,看到……現象,說明……(烘烤法、燃燒法、按壓法、碘液驗淀粉、雙縮脲試劑驗蛋白質、高錳酸鉀褪色驗Vc)各小組展示實驗結果,并回答其他同學的疑問,其他組進行評價并指出不斷完善的地方。發現實驗設計中的不足,回顧實驗設計的問題和操作的嚴謹性,進一步提高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小結【交流討論】檢驗時沒有觀察到明顯的現象,是否意味著完全不含有這種營養成分?【講述】科學家用更為復雜、精細的檢測方法檢測出了不同食物中不同營養成分的含量如表所示。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盡管我們沒有驗證出來的物質也確實存在于該食物中,只是含量太少,我們的這種簡單的檢測方法檢測不出來。【提問】還有其他可能導致實驗現象不明顯的嗎?【展示】土豆、香菜檢測蛋白質的結果比較。說明原材料顏色對實驗現象的干擾。2、一種食物中是否含有一種營養成分?3、不同食物中同一種營養物質的含量一樣嗎?【講述】通過檢測不同食材中VC含量是否相同的那組同學實驗結果,看出在同樣情況下,不同食材褪色程度不同,從而初步判斷食物中同一營養物質不同。根據科學家更為準確的數據更能說明這一結論。【講述】我們同學中還有一組同學選擇了檢測雪碧中的營養成分。【展示】雪碧PT4、結合這一組同學的實驗結果和今天的實驗結論談談對你的飲食習慣有什么影響?【生答】1.可能因為含量太少也許看不到現象,也有可能是顏色的干擾。2.同一種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3.同一種營養成分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不同4.均衡膳食,少吃零食。從探究結論總結提升形成健康生活的觀念。八、板書設計板書設計實驗結論:同一種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同一種營養成分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不同均衡膳食九、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一.創新點1、提出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然后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利用簡便實用的檢驗營養成分的科學方法獲得相應證據解決問題。同時也留給學生充足的主動探究的空間,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2、此實驗提高了學習興趣,且實驗材料豐富,為說明不同食物同一營養成分不同,在引導學生探究時,特別保留了一組學生做不同食物中VC含量不同的實驗。盡量避免其他因素對結果的干擾,讓結果更有說服力。3、學案包括組長版和組員版兩種,組長除了需要完成結果記錄外,還需要掌握所有組員的驗證方法,以便進行輔導和幫助,同時要明確分工,提高有效性。結果記錄表以表格的形式主要有兩方面好處:一是學生記錄更方便,既記錄了物質是否存在又記錄了現象。二是通過橫、縱向比較能夠大致得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比較直觀。二.反思1、此探究活動要求學生檢驗隨機帶來的食材,為了預見可能出現的現象和結果(問題),嘗試過比較多的食材。2、通過學習的實驗的現象和數據,更清晰的反應相關的生物學知識,比教師的直接的講述更直觀,更能指導學生的健康生活,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不僅是一節以探究為主的課型,同時也體現出了培養生物學素養理念。3、實驗方法的選擇是針對初一學生認知特點、知識儲備設計的,4、在今后的課堂上,應該加強學生生物學術語的運用(描述現象、產生觀點)訓練。加強學生規范操作的指導以及幫助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的概括總結能力的提升訓練“探究幾種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活動報告組長: 組員:食材名稱提出問題食材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假設食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訂并實施計劃預測食材中的營養成分后選用何種檢驗方法?選取哪些實驗用具?簡要步驟組長如何安排小組分工?結果記錄(有√無×,現象:顏色)淀粉蛋白質Vc脂肪水無機鹽有無現象有無現象有無現象有無有無有無交流匯報內容1、我們組探究的食材是……2、我們組選用……驗證方法,看到……現象,說明……(烘烤法、燃燒法、按壓法、碘液驗淀粉、雙縮脲試劑驗蛋白質、高錳酸鉀褪色驗Vc)實驗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