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病毒》教學設計 莆田第十七中學唐紅嬰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了解了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細菌的細胞結構,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本節課所學病毒結構與以上3類生物結構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此外,現在學生思維活躍, 生活中也會聽到很多關于病毒的信息,如非典,H7N9等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等,因此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并在此基礎上利用網絡查閱資料,擴寬學生的視野。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理解病毒在活細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復制增殖。 3、舉例說出病毒對動、植物和人體的危害,病毒的類型以及病毒與人類關系等基礎知識,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嘗試制作噬菌體,鍛煉學生的設計、制作與創新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了解病毒性傳染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及其在預防接種方面的應用,關注人類的健康問題。 2、認識病毒對人類的害與利的兩面性,確立一分為二的辨證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能夠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病毒在活細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復制增殖。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1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活動 從“同學們小時候打過預防針”引入新課,提出問題:1.打入同學們體內的是什么嗎?進而引出生物圈又一個家庭成員-病毒2.同學們聽說過哪些病毒?學生活動 回憶, 思考 ,積極回答設計意圖 聯系身邊事,引發學生的強烈好奇心教學環節2 教學過程 病毒的科學發現史教師活動 提出質疑,病毒很小,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病毒的呢?出示病毒的科學發現史相關資料學生活動 觀察 思考設計意圖 激發學習興趣,認同科學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以及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教學環節3 教學過程 病毒的大小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展示:個體如此微小的病毒,有哪些形態? 2.給學生提供不同形態病毒的圖片。學生活動 利用教師提供的多媒體圖片描述病毒的大小。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觀察及分析問題能力。教學環節4 教學過程 病毒的結構教師活動 提供學案和資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認識病毒的結構。(提供三種病毒及相關文字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填圖最后歸納總結病毒的共同結構)學生活動 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學案卷填空。得出結論:病毒雖然形態各異,但結構相同--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建構重要概念,突破本課的重點內容。 ? 教學環節5 教學過程 多種生物基本結構比較教師活動 出示不同種生物基本結構(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細菌、病毒),引導全體學生共同總結4類生物結構上的異同點。1.引導學生展示:結構這么簡單的病毒,是怎樣生活的? 2.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講授病毒的復制。 學生活動 總結歸納幾種生物結構上的異同點。設計意圖 加深對病毒結構的理解,同時通過比較也復習回顧了其他幾類生物細胞結構教學環節6 教學過程 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病毒結構模型教師活動 啟發,引導學生動手嘗試制作模型并進行展示及說明。學生活動 制作病毒結構模型并進行展示設計意圖 激發學習興趣,加深對病毒結構的理解。 教學環節7 教學過程 病毒的生活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 討論:病毒在生活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以流感病毒侵染細胞為例,思考下列問題: 1.在增殖過程中,流感病毒提供了哪些物質? 2.在增殖過程中,細胞為流感病毒提供了哪些條件?播放視頻“病毒的結構和繁殖” 視頻播放后,進一步用課前教師自制模型演示病毒繁殖過程。學生活動 帶著問題觀察,分析理解病毒繁殖過程 總結病毒的主要特征 設計意圖 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視頻、模型演繹)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概念。 教學環節8 教學過程 病毒的種類教師活動 過渡:由于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因而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多媒體出示六種不同種類的病毒圖片, 引導學生按不同的標準對病毒分類。學生活動 完成分類。設計意圖 了解病毒的分類方法。教學環節9教學過程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教師活動引導全班學生按男生女生分為兩組,進行辯論,分別說出病毒對人類有害之處和可供人們利用之處。學生活動按自己自學和搜集到的內容進行辯論。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充實,,同時幫助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人類與病毒的關系。教學過程課堂小結教學環節10教師活動出示表格,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生活動小組討論,總結設計意圖鞏固本節課內容,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學環節11教學過程拓展提高教師活動1.病毒在離開活細胞后會形成結晶體,病毒的結晶體是生物嗎?請上網查閱有關資料解答這個問題。2.制作噬箘體的模型學生活動課后完成設計意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精神。板書設計 第二節 病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