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菌》教學設計莆田中山中學 朱雪瓊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學習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細菌的營養方式、呼吸方式及生殖方式。2、通過觀察細菌形態和對問題的分析、比較,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繼續樹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的辯證觀點。教學重點:通過學習細菌細胞結構特點,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動、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它們在細胞結構上的相同點及顯著區別,明白為什么把細菌從植物中劃分出來。 教學難點: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是本章的難點。細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數量極大,與人類關系密切,但因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黃豆1斤、一次性杯子10個、細菌結構拼圖零件12組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方法:觀察法 比較法 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展示圖片,問:圖中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學生答:洗手)教師追問主要是為了洗掉什么?(學生答:細菌),教師順勢提出一些問題如:看來同學們都聽說過細菌,可是你們見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嗎?(由此引入新課,并板書課題。)二、細菌的形態結構教師接著指出:細菌分布廣泛,無論是空氣、水、土壤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細菌生活。但它個體十分微小,所以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一)形態課件出示細菌的三種形態的圖片學生觀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細菌形態教師歸納:細菌的形態可分為球形、桿形和螺旋形教師提問:你能根據細菌的形態給細菌起名字嗎?學生回答:球菌、桿菌、螺旋菌(二)結構1、觀察P91的細菌結構模式圖,并回答以下問題:(1)、利用手中的零件,你能拼出完整的細菌結構圖嗎?(2)、細菌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生物?(3)、圖中的結構是所有細菌共有的嗎?(4)、細菌能以什么形式抵抗惡劣環境?教師歸納: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特殊結構有鞭毛、莢膜、芽孢。(2)課件出示細菌、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圖學生對比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教師歸納: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屬于原核生物。三、細菌的營養方式問:細菌和植物細胞單獨比較可發現:植物細胞有葉綠體,細菌則沒有。二者需要的有機物分別是怎樣獲取的?經討論后,教師總結:細菌一般不含有葉綠體,只能吸收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這樣的營養方式叫做異養。接著引出異養的概念以及腐生細菌與寄生細菌的概念。強調腐生和寄生細菌的區別:腐生是從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組織中獲得有機物;寄生是從活的動植物體內或體表來吸取有機物來生活。 四、細菌的呼吸方式情境導入:細菌能從食品中獲取有機物,最終導致食品腐敗,所以人們為了阻止細菌而采取了各種措施,如對食品進行真空包裝,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真空包裝的食品有保質期嗎?為什么?學生思考做假設性的回答教師總結:有些細菌需要在有氧條件下進行呼吸,這類細菌叫好氧性細菌如枯草桿菌;有些細菌需要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呼吸,這類細菌叫厭氧性細菌如乳酸菌、甲烷菌;五、細菌的生殖方式提問:細菌吃好喝好后就該籌劃著如何繁殖后代了,你能大膽的假設細菌是如何進行繁殖的嗎?學生思考作假設性回答。教師課件出示動畫,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提問:通過觀察動畫,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說出自己所觀看到的情況教師歸納總結:細菌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教師布置任務:動手模擬細菌的增殖速度,體會細菌繁殖的特點。學生感受:細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教師問:細菌能一直以同樣的速度繁殖嗎?學生:不能,因為生存空間和有機物是有限的。六、細菌與人類的關系教師布置任務:閱讀P93第4、5段,說說你對細菌的看法。學生舉例作答。教師歸納:對人類來說,細菌大多有利,少數有害,利大于弊。七、總結歸納教師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歸納總結教師板書。八、課堂練習學生自己挑選題目進行作答。九、板書設計第一節 細菌一、形態結構:(一)形態:球形、桿形、螺旋形(二)結構:單細胞1、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2、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芽孢3、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無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屬原核生物二、營養方式:大多異養-腐生或寄生,少數自養三、呼吸方式:1、有氧呼吸 2、無氧呼吸四、生殖方式:分裂生殖五、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