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物質運輸的途徑 復習課一、【課標分析】教材分析依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本節課是生物學課程內容十個一級主題中的第五個主題——生物圈中的人中二級主題《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中的主要內容。該主題下包括了《物質運輸的載體》、《物質運輸的管道》、《物質運輸的途徑》《關注心血管健康》四個三級主題。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血液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血液。2、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運輸氧氣、二氧化碳、營養物質、廢物和激素等物質。3、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為人體各種組織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和氧氣,帶走代謝廢物。依據課標,設置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列舉ABO血型的類型 3.說出人體輸血與血型的關系 4.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珍愛生命,關心他人5.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6.嘗試區分三種血管,并說出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7.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8.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 9.關注心血管病危害,認同心血管病與生活習慣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教材分析】在課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是魯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的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物質運輸的載體》、《物質運輸的管道》、《物質運輸的途徑》《關注心血管健康》四節內容。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營養物質和氧氣,需要從外界環境中獲取并運送到組織細胞,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也需要運走并排出,這些物質的運輸依賴于血液循環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是人體結構的組成部分,血液循環方面的知識是“生物圈中的人”知識體系不可或缺部分。將本章安排在《人體的營養》和《人體的呼吸》兩章內容之后,既解決了學生對于前兩章學習中留下的關于營養物質與氣體如何在體內運輸的疑問,也為后續章節學習體內廢物的排出及激素的運輸做了鋪墊。本章以人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管道、途徑為主線構建知識體系,用三節內容分別介紹血液、血管、心臟及血液循環路徑,各節內容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相互聯系,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血液循環概念。學習輸血血型以及心血管健康的有關知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輸血、血型與血液的內容并一節,關注心血管健康的內容單獨成節。二、課程教材內容的整合為了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連續化,我將七年級上冊第二章《人體的營養》和第三章《人體的呼吸》和本章內容融入到一起,進行系統化地復習。三、教學的重點、難點重點: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嘗試區分三種血管,并說出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3.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4.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 難點:在進行知識整合時,營養物質和氧氣經過怎樣的途徑運送給細胞四、不同版本教材的對比(蘇教版) 七年級上冊 第十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第一節血液和血型第二節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第4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1節 血液第2節 血液循環不難看出,蘇教版和北師大版都將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集中在兩節,魯教版則打破常規,包括四節內容按照《物質運輸的的載體》《物質運輸的的管道》《物質運輸的的途徑》《關注心血管健康》,這樣安排,學生看到課題自然想到內容,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資源的取舍1、文本類素材我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編寫了思維導圖、導學案,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2、多媒體課件如此大的課堂容量要想順利實施,離不開精心制作的課件。利用思維導圖軟件構建知識、視頻、展臺等多媒體,課件能夠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社區課程資源本節課可利用的社區課程資源主要是學生家庭、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是無形的課程資源。三、【學情分析】學生現狀分析八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通過三個學年生物課的學習,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提取信息,構建知識網絡,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課堂上思維活躍,能對各種問題進行推理和判斷,所以教師只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認真仔細的分析和推理,讓學生通過自己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學生親身體驗構建思維導圖來獲得相關的知識。但初三學生也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現狀:1、學生對知識的新鮮感明顯減弱;2、學生知識掌握的水平不平衡;3、升學壓力下學生應試心理素質差異較大。學生的知識基礎本專題內容主要涉及到初二上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一節《物質運輸的載體》、第二節《物質運輸的管道》、第三節《物質運輸的途徑》、第四節《關注心血管健康》四節內容,主要學習了血液循環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而血液循環系統可以將初二上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體的營養》、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以及初二下冊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四節《激素調節》聯系在一起,將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人體知識綜合在一起構建知識模塊,通過綜合訓練,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認圖識圖能力。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較多,知識點多而零散,學生在復習時常常產生記憶困難,此外部分知識點也容易混淆。進行這樣的專題復習,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我認為能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和較為穩定的記憶并且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有較強的優勢。學生的生活經驗儲備理論知識,源于生活實踐,是對生活實踐的總結和升華,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就是要能用理論知識去解釋和解決生活實踐中的一些問題。生物學很多知識點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我們如果能將兩者有機結合進行教學,毫無疑問會提高學生的能力。例如,課堂上利用錄制的小視頻,向學生介紹了生活中與心血管相關的知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復習掌握了第四節《關注心血管健康》的相關知識,引入了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解讀血液化驗報告單,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四、【教學設計】設計流程:創設情境——目標引領——教師展示思維導圖——學生體驗構建思維導圖——知識整合——學生展示交流——構建本章思維導圖采用三線備課:過程線 問題線 活動線。課題名稱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三節 物質運輸的途徑課型復習 目標設計評價設計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列舉ABO血型的類型 3.說出人體輸血與血型的關系 4.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珍愛生命,關心他人5.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6.嘗試區分三種血管,并說出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7.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8.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 9.關注心血管病危害,認同心血管病與生活習慣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學生小測的評價學生學習目標的評價小組評價重點難點1、重點: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構建思維導圖為主線,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展示,小組討論等方法來構建重要概念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血管和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進而總結血液循環途徑。2、難點:在進行知識整合時,營養物質和氧氣經過怎樣的途徑運送給細胞學法設計 自主學習、構建思維導圖、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教學過程過程線問題線活動線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5分鐘)視頻中介紹:人體生命活動依賴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心血管疾病危害大,動脈粥樣硬化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復習目標(1分鐘)模塊一思維導圖、梳理知識(25分鐘)任務一:物質運輸的載體——血液(10分鐘)教師展示思維導圖反饋訓練 直擊中考 (2分鐘)任務二:物質運輸的管道(8分鐘)教師展示思維導圖難點突破能力提升(2分鐘) 任務三物質運輸的動力--心臟(7分鐘)任務四:血液循環的途徑教師展示思維導圖模塊二知識整合(8分鐘)營養物質和氧氣怎樣被運輸給組織細胞。模塊三思維導圖 構建網絡進行小結(1分鐘)復習演練(2分鐘)板書設計(1)視頻播放:同學們從視頻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復習目標: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列舉ABO血型的類型 3.說出人體輸血與血型的關系 4.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珍愛生命,關心他人5.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6.嘗試區分三種血管,并說出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7.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8.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 9.關注心血管病危害,認同心血管病與生活習慣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模塊一思維導圖、梳理知識物質運輸的載體?管道?動力?血液循環途徑?任務一:物質運輸的載體——血液復習目標要求: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三種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3.列舉ABO血型的類型4.說出人體輸血與血型的關系學習方法要求:自主學習課本P60-65,同桌互檢時間要求:5分鐘。 教師展示思維導圖反饋訓練 直擊中考血液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通過對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體的許多生理狀況。下圖是小明檢查時的血涂片和化驗單,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血液由左圖中的①②③組成B.左圖中②能吞噬病菌,屬于人體的第一道防線C.左圖中③有細胞核,能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D.根據小明的化驗計果,醫生建議他多吃一些含鐵和蛋白質多的食物任務二:物質運輸的管道——血管復習目標要求:5.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6.嘗試區分三種血管,并說出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學習方法要求:自主學習課本P67-70,完成導學案中血管部分思維導圖時間要求:5分鐘下圖是小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示意圖,據圖回答寫出血管名稱A _________ 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 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 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動脈、靜脈判斷的依據:__________任務三物質運輸的動力--心臟復習目標要求:7.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學習方法要求:自主學習課本P72-73,完成導學案中思維導圖時間要求:3分鐘任務四:血液循環的途徑復習目標要求:8.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學習方法要求:自主學習課本P74-75,同桌互檢,準備交流時間要求:4分鐘難點突破 能力提升 動脈中流動脈血,靜脈中流靜脈血”對嗎?簡述理由。動脈與靜脈判斷的依據動脈血與靜脈血判斷的依據:模塊二知識整合1、人體每天都會攝入大量淀粉,它們被消化后最終去哪兒了?請結合圖片描述這一過程2、人體從外界吸進去的氧氣最終去哪兒參與什么生理活動了?請結合圖片描述它們所經歷的途徑。1、在血液循環中,能保證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動而不會 倒流的原因是( )A、血液的慣性作用 B、心臟和血管內瓣膜的作用C、血管壁的彈性作用 D、心臟收縮和舒張的結果2、血液循環過程中,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的部位是( )A.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 B.心臟C.肺部的毛細血管 D.肝臟3、體循環和肺循環的共同規律是( )。A.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房B.心室→靜脈→毛細血管→動脈→心房C.心房→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室D.心房→靜脈→毛細血管→動脈→心室4、體循環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 ( ) A.右心室 右心房 B.左心室 左心房 C.右心室 左心房 D.左心室 右心房5、體循環和肺循環之間的關系是( ) A.先體循環,后肺循環 B.先肺循環,后體循環 C.體循環和肺循環交替進行 D.體循環和肺循環同時進行6、 下列血管中流速最快的是( ) A、動脈 B、靜脈 C、毛細血管 D、無法判斷板書設計第四章物質運輸的載體 人體血液循環系統血液 血管 心臟靜脈 毛細血管 動脈說明:紅線代表動脈血。藍線代表靜脈血。教師播放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學生回答:人體生命活動依賴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心血管疾病危害大,動脈粥樣硬化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心血管病中死亡率高的是動脈粥樣硬化,脂類物質堵塞血管,體內物質能不能正常運輸呢?學生:不能教師: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你們能夠快樂地學習,這節課我們共同復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情感教育教師展示:復習目標學生:快速瀏覽目標設計意圖:目標引領方向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體驗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從而梳理知識。教師問:物質運輸的載體?管道?動力?血液循環途徑?學生回答:血液、血管、心臟教師:血液怎樣在心臟和血管中流動呢?這節課我們可以得到解決。設計意圖:概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整體把握本章內容教師:請學生結合大屏幕的要求完成任務一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課本P60-65,同桌互檢教師問:紅細胞的功能主要是什么?學生回答:運輸氧氣。教師問為什么?學生回答:因為紅細胞內有血紅蛋白,氧含量高與氧結合,氧少與氧分離。教師:回答得教師:顯微鏡下:如何區別三種細胞?學生:形態最大是白細胞,有細胞核是白細胞,數量最大是紅細胞。教師:血液都運輸那些物質?學生:營養物質氧氣二氧化碳和廢物教師:補充激素也由血液運輸教師展示自己思維導圖設計意圖:學生更加理解三種形態結構和功能。教師引領學生讓學生模擬教師的思維導圖完成血管和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教師展示課件:讓學生思考屏幕上的中考題。學生:回答說出你選擇的依據設計意圖:補充血常規化驗單,讓學生解讀。教師:血液在什么結構內流動?學生:血管學生自主學習:構建思維導圖:血管的結構和功能。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到講臺前展示思維導圖。師生共同評價。教師展示教師的思維導圖學生對照完善三種血管壁最厚是動脈,壁最薄是毛細血管。動脈靜脈區別。教師:播放動態圖:毛細血管有哪些結構與物質交換相適應?說明什么生物學觀點?學生:指圖回答。教師展示課件學生思考問題設計意圖: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生親自體驗構建思維導圖,從而梳理知識,辨析三種血管。利用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間的物質交換圖突破難點。教師展示課件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要求在導學案上完成心臟結構和功能思維導圖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展示思維導圖師生評價找規律總結:生物體的結構總是與功能相適應的。學生對動脈瓣的位置不清楚師生解答疑惑。教師:展示心臟圖讓學生進一步辨別心臟四腔及所連的血管學生指圖回答設計意圖:突破難點教師展示思維導圖設計意圖:利用思維導圖,心臟圖,加深學生對重要概念的掌握,為血液循環的途徑做鋪墊。教師展示課件要求學生:同桌互檢,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教師:讓學生制圖回答師生共同總結辨別動脈和靜脈動脈血和靜脈血學生回答設計意圖:突破難點教師展示課件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解惑釋疑學生指圖回答師生評價設計意圖: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展示本節課的思維導圖,整體構建知識網絡設計意圖:思維導圖的形式構建整個章節知識網絡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回答教師:評價設計意圖:終結性評價評價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設計意圖:通過板書設計,以概念圖的方式梳理一章知識。我的反思本節課課堂容量很大,讓學生親身體驗構建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思維度,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