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能夠說出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個器官的功能。(2)了解腎臟的基本結構和特點(3)說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以及尿液、原尿和血漿的成分區別。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利用小組合作,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健康意識。二、教學重點概述尿液形成的過程。三、教學難點分析說出尿液的形成過程以及尿液、原尿和血漿的成分區別。四、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泌尿系統和腎單位的組成、尿的形成過程動畫演示圖等)2、學生查詢書籍、網站,搜集有關人體泌尿系統方面的資料五、教學方法:“四學”策略:自學、互學、悟學、促學以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合作探究為主,輔以教師的講解、課件演示、評價指導等。六、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在前面已經學習了生物的特征,其中知道了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這一特征,那你知道人體是如何排出體內的廢物的嗎?學生能回答出人體可以通過排尿、出汗、呼出氣體將廢物排出體外。其中最主要的途徑是排尿,引入新課:今天的學習內容是尿的形成和排出。(二)、設問導讀,學生自學、互學 1、學生根據要求,閱讀書本84-87頁,完成導學案上的設問導讀,時間5-6分鐘。設問導讀分為兩個部分,其中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統的組成、以及腎臟的基本結構等內容較基礎,為學生自學部分。另外尿液的形成過程為本節課的重、難點,則安排學生二人互學。2、請學生回答問題,檢查導學案自學部分。(三)探究新知:探究一:泌尿系統的組成 1、課件展示人的排泄途徑,以及對應的物質成分,請學生連線,進一步明確排泄的概念及途徑,并且能認識排便是排遺過程,區分排泄和排遺。 2、課件展示泌尿系統的組成。通過突出展示重點,了解泌尿系統有哪些部分組成以及各結構的功能。學生通過展示,能清楚認識到腎臟是今天的“主角”。探究二:腎臟的結構1、課件展示新鮮的豬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認識腎的形態特征;人體腎臟所在位置;有幾個?2、認識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對腎臟結構的認識由宏觀到微觀:腎—腎單位---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3、學生角色扮演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進行自我介紹,進一步認識腎單位的結構特點和功能。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角色扮演,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給予評價。探究三:尿液的形成過程及排出(四人小組合作)1、教師課件展示如下的表格數據,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并完成導學案上的問題:主要成分血漿中腎小囊中尿液中水909896蛋白質80.030葡萄糖0.10.10無機鹽0.720.721.1尿素0.030.031.8(1)比較血漿和尿液的成分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質?(2)比較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結合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特點,推測它們的作用?(3)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沒有,葡萄糖到哪去了呢?推測腎小管有什么作用?2、組內交流問題、解決問題,并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3、小組展示,教師做適當點撥。并結合多媒體動畫分別演示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直觀認識尿的形成過程。4、課件小結梳理尿液的形成過程,學生進一步明確血漿,原尿、尿液中的物質成分變化。5、提問:人的腎臟每時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說,尿液的形成是連續不斷的,而為什么排尿又是間歇的?學生回答:膀胱有儲存尿液的功能。6、排尿有什么樣的意義?學生自己閱讀書本,了解排尿的意義。七、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哪些方面的知識?教師課件展示本節課的知識輪廓,學生補充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并啟發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健康意識。八、鞏固訓練:下表為尿液、血漿、原尿三種液體的成分(克/100毫升)。請回答:成分蛋白質葡萄糖尿素水無機鹽甲80.10.03900.72乙0.030.10.03980.72丙001.80961.101、甲是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_。2.乙的葡萄糖為0.1,而丙的為0。這就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的蛋白質為8,而乙為0.03。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尿液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過程。 九、教學反思:1、就宏觀而言,泌尿系統的組成較基礎,學生易掌握,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時易與學生產生共鳴。2、微觀上,具體到腎單位,對學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展示了結構示意圖,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同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自我介紹”,以主人翁的身份去主動認識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的結構特點及作用,這便是本節課的亮點所在。3、尿的形成過程距離生活常識較遠,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急于闡述尿液形成的完整過程,而是以點連線,先以資料分析使學生比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歸納腎單位各部分的作用,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能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過程。并通過觀看動畫演示,進一步直觀具體的認識尿液的形成的整個過程。4、在學生能力訓練方面,本節課通過多媒體教學與導學案的有效結合,在課堂中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基礎知識,讓學生自學;較難知識,學生二人互學;重、難點的突破,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互學、悟學;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適當給予激勵性的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真正做到將課堂交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