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生物第一節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一、教材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二、教材分析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系統組成的知識,揭示動物運動的本質,鞏固和理解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本節內容也是后面學習動物行為的基礎。因此,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可以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愛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建議在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時,盡可能多地使用直觀材料,如新鮮的動物關節和骨骼標本、模型或掛圖等。也可自制活動投影教具,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運動系統的組成、各自的作用及相互關系。本節知識對學生的要求層次較高,教師要注意抓住最核心的東西,揭示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運動需要能量供應,需要消化、呼吸、循環系統的配合以及神經系統的協調。教學中不要在枝節上下功夫,而要注意在宏觀上總結運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運動與動物覓食、避敵等一系列適應環境的行為的關系,真正理解運動是動物各種行為表現的基礎。三、學生情況分析初二學生對動物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欲望也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生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四、教學目標分析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認同動物的運動要依賴一定的結構的觀點,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重大意義,從而真正理解運動和行為的關系,為今后學習動物的行為打下基礎。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情感目標: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嚴謹的生活態度,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重點:運動系統的組成及相互關系,運動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才能完成,運動對動物的生存有重大意義。難點:運動是動物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五、教學方法創設情景,自然地引出課題;教師自然親切的態度,消除學生的緊張和神秘感;清晰的圖表,幫助形成準確的概念;生動的實例,增加說服力。六、課時計劃:一個課時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雞足(爪子)關節、自制簡單關節模型八、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方法和手段導入新課?展示:各種動物行為的精美圖片?觀察、思考。?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理解動物行為的概念。?媒體展示運動的多樣性依賴運動系統來完成?展示:1、幾種動物運動的圖片;2、北京奧運會運動員圖片?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媒體展示骨骼?多媒體展示人體骨骼標本?觀察人體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認識與運動有關的重要關節。?理解運動系統的結構。?圖片展示人體關節?演示一根木條不能彎曲,兩根木條連接后可以彎曲,連接處相當于關節,說明關節就是骨連接的方式。?思考:人體有哪些關節?我們在運動中應注意哪些? ?學以致用,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討論觀察雞足(爪子)關節的結構?設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果不活動,運動情況會怎樣?關節的結構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適于運動的特點呢??1.解剖和觀察雞足關節。2.討論并總結關節的結構具有既牢固又靈活的特點。?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既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了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實驗操作(強調注意實驗安全,避免器械傷手)骨骼肌的結構?1.設疑:運動中牽拉骨完成運動的結構是什么?2.展示骨骼肌結構的圖片。?觀察、思考、討論。?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激發興趣,揭示內部的結構。?圖片展示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系。?1.設疑:有了靈活的關節,骨骼肌牽動著骨可以繞著關節活動,然而運動的具體過程又是怎樣完成的呢??每個學生親身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協作關系。?親身體會,感受實實在在的肌肉變化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及時評價。動物各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完成運動?設疑:動物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運動嗎?如果不是,還有哪些方面的參與呢??討論、提出各種疑問:為什么會“抽筋”?等等?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討論動物運動的意義?設疑:動物的運動對動物有哪些意義??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運動能夠有效地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培養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組討論小結?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運動。 ?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方式的運動能夠充分適應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加強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討論堂上練習?部分題目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最后完成。?思考解決?幫助理解新知識?合作或獨立完成布置作業?完成學習輔導?鼓勵全班同學回家教家人觀察肌肉、骨骼和關節的實物,做到活學活用。?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制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模型,上交評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