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單元知識點1、正確使用溫度計(1).手拿溫度計上端。 (2).將溫度計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 (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測量連續變化的溫度時除外)。 (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6).讀數:零上溫度是自0℃向上的數,紅色液柱向上多了幾格就是幾攝氏度。零下溫度是自0℃向下的數,紅色液柱向下少了幾格就是零下幾攝氏度。2、認識酒精燈(1)酒精燈的基本構造。 (2)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最外面一層叫外焰,中間一層叫內焰,最里面一層叫焰心。外焰的溫度最高,內焰次之,焰心的溫度最低。(3)使用酒精燈時的注意事項:①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②熄火時要用燈帽蓋滅;③不能用嘴吹滅火焰。 1.1 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蒸發(1)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2)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速等。蒸發在任何溫度都會進行,只是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反之越慢(3)水蒸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當溫度變低時可以變成液態水,所以水蒸氣是水的一種狀態。1.2 水沸騰了1、水的沸騰(1)水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再上升。水沸騰時的溫度 水沸騰時水中的現象 水沸騰時水面的現象 水沸騰時水面之上的現象100℃ 氣泡產生 氣泡破裂 出現白汽 (2)水在加熱的過程,發生了什么變化?水的溫度升高,水底出現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氣,水面上出現白汽1.3 水結冰了1、當環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水結冰時,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長時間保持在 0℃。 水結冰后的變化:冰的溫度為0℃或以下,低于水的溫度。體積變大,會浮在水面上。4、冰和水是同種物質,冰是固態的水。5、在碎冰中加食鹽有利于降低實驗的溫度1.4 冰融化了1、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態變成液態,體積變小了。2、水的三態變化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質1、在一杯水中食鹽和小蘇打哪個溶解能力強注意:水一樣多 一份一份加,每一份質量都要相同 等第一份溶解完后才能加第二份等食鹽或小蘇打不能再溶解(最后一份的食鹽顆粒或小蘇打顆粒沒有消失)時,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2、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說明: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1.6加快溶解1、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體顆粒大小)、(水的溫度)、(是否被攪拌)有關。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攪拌②加熱或者用熱水③碾碎。2、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哪些因素有關?做對比實驗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水量相同 攪拌情況不同 (一個攪拌,一個不攪拌)同時放 水溫相同 食鹽的量相同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水量相同 水溫不同(一杯冷水,一杯熱水)同時放 都(不)攪拌 食鹽的量相同 1.7混合與分離1、怎樣將食鹽和沙分離:1、用水溶解混合物 2、用濾紙過濾 3、將食鹽水蒸發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酒精燈,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1.8他們發生了什么變化《空氣》單元知識點2.1感受空氣我們可以借助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一些簡單工具觀察空氣。2.2空氣能占據空間嗎1、空氣能占據空間。2、①在塑料杯底粘一個紙團,把杯子慢慢豎直倒扣在水中,紙團沒有被浸濕。這是因為塑料杯內有空氣占據空間,水不能接觸到紙團。②、在杯底扎一個小孔,再把杯子壓入水中,紙團被浸濕,這是因為杯中的空氣被水從小孔中擠出。 ③、用打氣筒連著球針,從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氣,空氣能將水擠出杯子。 2.3壓縮空氣1、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很容易被壓縮,且壓縮的空氣有彈性。 ①、 用注射器中抽取10毫升空氣,然后堵住管口,將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觀察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②、用同樣的注射器中抽取10毫升水,然后堵住管口,將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觀察水占據空間的變化。怎么解釋空氣為什么容易被壓縮呢? 空氣是由一個個微粒組成的,我們可以用○表示一個個的微粒。空氣微粒之間的距離是很容易改變的,因此很容易被壓縮。在壓縮過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數量保持不變。開始時 向下壓后 向上拉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就是利用空氣能被壓縮的特性做成的。如:籃球、輪胎等。2.4空氣有質量嗎 2.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1、空氣有質量。2、實驗步驟: ①、左邊放一個沒有充足氣的癟皮球,慢慢往右盤中放綠豆,直至天平指針指向中央。 ②、將皮球取下,用打氣筒往皮球內打入10筒空氣,放回天平。③、繼續加綠豆,使天平再次平衡(往右盤處慢慢地、一粒一粒地放綠豆。)④、將③中的綠豆換成別的東西,使天平再次平衡。 3、比較一袋空氣和與它質量相同的其他物體, 2.6我們來做“熱氣球”1、我們來做一個“熱氣球”: 加熱前 加熱后解釋“熱氣球”的升空現象解釋:熱空氣比空氣輕,在空氣中會向上流動。2.7風的的成因1、風的成因模擬實驗①、不點蠟燭, ②、點蠟燭 解釋:空氣受熱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進來,形成了風。2、太陽的熱量使不同地區空氣的冷熱不一樣,熱空氣上升,周圍的冷空氣補充進來,形成了風。2.8空氣和我們的生活1、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氣的蹤跡。動物、植物和我們都離不開空氣。《天氣》單元知識點3.1我們關心天氣天氣是指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 天氣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影響著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下雨我們要帶雨傘;要下雨了,螞蟻搬家等)描述天氣特征:可以從氣溫、降雨量、云量、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征來描述天氣。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 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天氣日歷是記錄每天各種天氣現象的表格,天氣日歷具有記錄和分析氣象,總結以往氣象規律,預測今后天氣變化等作用。 常見天氣符號: 3.2認識氣溫計 3.3測量氣溫氣溫:大氣的冷熱程度。氣溫是觀察和記錄天氣的重要內容。在天氣日歷中記錄的氣溫,應盡量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量。氣溫計:測量氣溫的工具。也叫寒暑表。一天的氣溫變化規律規律和氣溫柱狀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1、找氣溫,點上點 2、對應條,劃橫線 3、涂顏色,即完成 3.4測量降水量1、降水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天氣日歷中的重要數據。2、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3、測量降水量的工具:雨量器。測降水量是測雨量器里水面的高度,單位是毫米。雨量器必須選擇直筒透明容器來制作。4、使用方法 ①、雨量器擺放較開闊的地點,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風吹倒。②、每 24 小時記錄一次降水量,做好記錄,確定下雨的等級。③、記錄后將雨量器內的水倒掉。5、讀數: ①、將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穩定后再讀數。②、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③、讀數時要加上單位“毫米”。6、通常根據一個地方24小時降雨量的多少來確定降雨量的等級。雪要先融化成水,再測降水量。3.5觀察風1、我們可以利用地面的物體、風旗、風向帶知道風的大小和方向。2、風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天氣日歷中的重要數據,我們在天氣日歷中要記錄風速和風向。 風向:風吹來的方向,我們通常用八個方位來描述。如北風就是指從北面吹過來的風《如下圖》 風速:風每秒鐘行進多少米。氣象學家通常用13個等級來描述風速。我們小朋友用無風、微風、大風三個等級描述。如上圖3.6觀測云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2、氣象學家通常把云分成三類:層云、積云、卷云。層云:均勻成層、灰色似霧的云; 積云:大團、堆積的云; 卷云:纖維、羽毛狀的云 觀察云量:把天空當做一個圓,看看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 晴天(無云或云量少。太陽總能看見) 多云(云量較多,太陽時常可見) 陰天(云量很多,很難見到太陽)看云識天氣 ①.云下山,地不干。 ②.云絞云,雨淋淋。 ③.黑云接駕,不陰就下。 ⑤.云低要雨,云高轉晴。3.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1、對天氣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2、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3.8天氣預報怎么制作出來的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布的。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5個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布天氣預報 蒸發皿(蒸發)沙子石棉網(均勻受熱)三腳架(支撐)食鹽水食鹽和沙子的混合物食鹽水酒精燈(加熱)沙子紙團1.紅色線條表示杯中水位。(下同)2.泡沫塑料球有助于觀察杯中水位變化。1、杯中水位慢慢上升,直到杯底。2、杯底小孔冒氣泡。1、杯中水位慢慢下降。(泡沫塑料球慢慢下降)2、水位到杯口。可以先快后慢10筒空氣的質量=2顆綠豆的質量=1枚大頭針的質量這只是示例,以測量為準發現:同質量的情況下,不同物體有不同的大小。空氣很輕孔:補充空氣紙筒:防止“熱氣球”被融化蠟燭:“熱氣球”的熱源塑料袋:“熱氣球”空氣受熱膨脹,空氣微粒之間的距離變大。風輪轉動風輪不轉煙向上飄雪天的長城晴天的長城12月的黑龍江12月的海南一般要記錄日期、時間、氣溫、降雨量、云量、風向和風速等1、氣溫計由液泡、刻度、液柱、單位符號四部分組成。2、“℃”是溫度的常用單位,讀作“攝氏度”。3、讀數方法:零刻度,讀數起;向上數,攝氏幾;向下數,零下幾。4、讀書時。注意一大格和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5、使用方法:①、放在陰涼通風處;②、懸掛在空氣中;③、保持干燥;④、讓視線和液柱頂端保持齊平;⑤、示數穩定后再讀取。示例:一天的氣溫變化規律:一天的氣溫先上升后下降。14時的氣溫最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