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考前沖刺!政治生活主體分析法高考政治試題的設問中多數都有明確的主體要求,這類試題常見的設問有兩種情況:一是從“為什么”角度考查某主體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二是從“怎么辦”角度考查某一主體或某些主體解決問題的措施、建議等。因此,主體分析法是應對該類試題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體分析法在政治生活中的運用?公民1.常見稱謂:網民、群眾、老百姓、居民、村民、專家學者、張三(某人)等。2.與公民相關的知識整合(1)人民的地位: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是國家的主人。(2)人民民主的特點: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3)人民與國家的關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權力來源于人民。(4)公民的政治權利: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②政治自由③監督權。(5)公民的政治義務: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②遵守憲法和法律;③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6)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①堅持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 則;③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7)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五個途徑:①民主選舉;②民主協商;③民主決策:④民主管理;⑤民主監督。(8)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四種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專家咨詢制度;③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④社會聽證制度。(9)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渠道:①信訪制度;②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③輿論監督制度;④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等。(10)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公民應遵守憲法和法律,做到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11)公民享有的四項基本民主權利:①知情權;②參與權;③表達權;④監督權。3.具體運用◆公民為什么做某事?①由人民的地位決定,是人民民主的特點的體現;②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權利;③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義務;④公民享有的四項基本民主權利。◆公民怎樣做某事?①公民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和方式;②公民的政治參與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③公民要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政府1.常見稱謂:國務院、地方各級政府(省市、縣、鄉政府)、政府領導人(總理、省長、縣長、鎮長)、政府機構(公安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審計署、央行、教育部、公安局、財政局、物價局等)政府工作人員等。2.與政府相關的知識整合(1)政府的性質: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2)政府的宗旨:為人民服務。(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對人民負責。要求:①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②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③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4)政府的基本職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③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④加強社會建設。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5)建設服務型政府:我國正在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6)依法行政:政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7)政府決策:政府必須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8)政府自覺接受監督: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政府行使權力時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9)政務公開:政府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10)政府權威: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樹立起政府的權威。3.具體運用◆政府為什么做某事?①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是由政府的性質、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則決定的。②是政府職能的內在要求。③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④是政府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要求。⑤是政府自覺接受監督的要求。⑥有利于樹立政府權威。◆政府怎樣做某事?①積極履行政府職能。②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③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④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⑤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政府如何正確履行自身職能?①政府要明確自己的職能,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能,把該管的事情真正管好。②政府要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③政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增強服務意識。政府應該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多種途徑。④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搞好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⑤政府要自覺接受監督,積極推進政務公開。人大(人大代表)1.常見稱謂:(1)人大: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地方各級人大(省、市、縣、鄉級)、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省、市、縣級);x x屆人大x x次會議等。(2)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某某等。2.與人大(人大代表)相關的知識整合◆人大①法律地位: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大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②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全國人大部分職權。③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④堅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⑤人大立法的方式: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⑥與“一府一委兩院” 的關系:“一府一委兩院”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人大代表①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②產生和任期:民主選舉產生(縣以上人大代表由間接選舉產生,縣及縣級以下人大代表由直接選舉產生),全國各人大級人大代表每屆任期5年。③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④義務:人大代表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3.具體運用◆人大應該怎么辦?①行使立法權,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為x x提供法律依據。②行使監督權,使x x得以貫徹落實。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人大代表為什么要這樣做?①由法律地位決定。②是行使權利的表現。③履行義務的需要。④體現與人民的關系(產生、負責、服務和監督)。中國共產黨1.常見稱謂:中共中央、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省委、市委、黨支部、中宣部、中紀委、總書記、省委書記、市委書記、某黨支部書記等。2.與中國共產黨相關的知識整合(1)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2)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4)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5)基本執政方式:依法執政。(6)領導方式: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7)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8)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9)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重要性: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10)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3.具體運用◆黨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①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②由黨的地位決定;③由黨的執政理念決定;④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需要;⑤是堅持依法治國的需要。◆黨怎樣做某一件事?①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②堅持黨的宗旨;③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④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⑤完善黨的領導方式;⑥加強黨的自身建設;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民主黨派、人民政協1.常見稱謂:(1)民主黨派:各民主黨派、各民主黨派中央、各民主黨派負責人、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盟等。(2)人民政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人民政協、政協、政協x x屆x x次會議、政協委員等。2.與民主黨派、人民政協相關的知識整合◆民主黨派①性質: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②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③地位:參政黨。④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人民政協①性質: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②主題:團結和民主。③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3.具體運用◆民主黨派為什么能做某事?①是由民主黨派的性質和地位決定的;具有廣泛的社會聯系和人才優勢。 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主黨派能做什么事?參與國家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徹落實;積極為國家發展戰略建言獻策;遵守憲法和法律,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建議?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建議是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的要求。②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要求中國共產黨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建議。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1.常見稱謂(1)主權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等。(2)國際組織:聯合國、歐盟、東盟、世貿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亞投行等。2.與主權國家相關的知識整合(1)地位: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2)構成要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3)主權的重要性: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4)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5)基本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6)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7)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8)建立國際新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9)當今國際格局: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10)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11)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①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②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③基本立場:獨立自主;④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2)我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與國際組織相關的知識整合◆分類①政府間的和非政府間的;②世界性的和區城性的。◆作用①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②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③調解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等等。◆聯合國性質:當代國際社會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①各會員國主權平等;②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③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④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⑤集體協作;⑥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作用: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作用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4.具體運用◆涉及主權國家(或國際組織)加強合作的原因①主權國家的重要性,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②符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③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④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世界多極化的深入發展。◆涉及我國強調合作的原因①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②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③我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④我原因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