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第一節《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授課人: 遲小明 授課年級: 七年級 授課時間: 2018年5月 授課人遲小明授課時間2018年5月授課年級七年級課型新課課題第五章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材分析本節選自魯科版七年級《生物學》上冊第四單元 第五章第一節《尿的形成和排出》。本節主要有泌尿系統的組成、尿的形成和尿的排出三部分內容。本節課主要學習尿液的形成。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泌尿系統的組成,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知識基礎。尿液的形成依靠腎的濾過和重新吸收。因此腎的濾過和重新吸收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而腎的濾過和重新吸收都是微觀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通過直觀手段闡述腎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和醫學常識明白人體廢物排出的意義,從而讓學生養成關注自身健康的良好習慣。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但缺乏經驗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知識有限。學生的情感豐富,但是理性思維較缺乏。對生活中的知識更多的是感官上的認識,缺乏科學的認知,生物學素養還比較薄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聯系實際生活,逐步引導學生思維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進步。在激發學生對生物學學習興趣的同時逐漸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專業素養。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自主探究,概述尿的形成過程。2.通過視頻觀察,概述尿的排出過程。3.通過經驗感知,概述排泄的概念及方式。能力目標1.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能力。2.通過觀看視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故事感化,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學生關注自身健康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通過自主探究,概述尿的形成過程。2.通過視頻觀察,概述尿的排出過程。3.通過故事感化,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教學難點1.通過自主探究,概述濾過和重新吸收作用。2.通過故事感化,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教學策略及教法主要采用合作學習、學生自主探究的策略,與講授法、討論法、問答法相結合。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以田世國捐腎救母的感人事跡引發學生思考腎的重要性,導入新課、傾聽故事從實際事跡入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導入新課二、新授(一)尿的形成播放視頻《腎的結構和功能》,引導學生復習【自主學習一】借助多媒體課件出示題目,請學生分析數據得出答案【自主學習二】請學生閱讀教材,尋找答案:在腎小體和腎小管處發生了什么【自主探究一】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種成分在腎單位中的流徑,并以抽簽的方式決定本小組扮演的角色。對學生的展示加以引導、補充。請學生簡述濾過作用和重新吸收作用。尿的排出出示腎的結構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尿的排出途徑。并對尿的排出受神經系統控制加以講述。排泄拋出問題:人體的廢物除了由腎排出體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途徑?引導學生總結排泄的概念和途徑。觀看視頻分析數據得出答案個人展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簡述根據結構示意圖與教師的引導,完成尿的排出的學習。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完成本知識點的學習。播放視頻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亦能化抽象為具體,復習舊知的同時,預習新知,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強化本節課的重難點。進一步強化本節課的重難點。運用結構圖片,更直觀的闡述本知識點,化繁為簡,提高課堂效率。應用知識導圖將排泄的途徑進行歸納,簡單明了。三、情感升華提出思考:尿量與什么有關?腎出問題了怎么辦?請同學閱讀課后材料引導學生觀看《田世國感動中國事跡》,在感動中引導學生關注健康,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思考問題閱讀材料觀看視頻關注健康進行情感升華,提升學生關注健康的意識,養生健康生活的習慣,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四、總結師生互動,共同總結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強化。五、練習鞏固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與評價。進行檢測學以致用,對知識點的進一步強化。六、課外實踐指導學生課后完成腎單位簡易模型的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七、板書尿的形成和排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