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三章第二節物質運輸的器官課型:新授課 課時:第2課時(共2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描述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2.說出心臟的結構特征與功能。(重點、難點)3.說出心臟內部結構中,與心臟各個腔相連接的血管名稱。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心臟結構功能的學習,認識和區分心臟的四個腔。通過觀察心臟的結構,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關注生命,關愛生命的思想,形成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情感。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本課采用 “激趣自學,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首先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自學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使學生學會自學及看圖、識圖、析圖的能力。關于心臟的結構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先通過觀察羊的心臟實驗,大體認識心臟的結構;讓學生演示往心臟注水,讓學生理解房室瓣、動脈瓣的作用。使學生理解心臟具備這些結構特點,才能夠起到物質運輸的作用,形成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同時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過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復習提問:(3分鐘)1、人體內的血管有哪幾種?三種血管的各自有何特點?(請從管壁、官腔、血流速度等方面回答)2、如何在血流方向上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呢?對上節課內容復習、歸納,并鞏固記憶。復習、歸納舊知,為學習新知作鋪墊。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分鐘)猜猜看:猜謎語 四個小房結構巧,拳頭大小似紅桃。日日夜夜泵血忙,時時刻刻咚咚跳。打一人體器官?我們同學真聰明,可見心臟日日夜夜不知疲倦的為我們運輸物質。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動還需要動力,其動力來自心臟。心臟就像水泵一樣,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推動著血液不停地流動,它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那么心臟的結構是怎樣的呢?心臟的跳動過程又是怎么樣的呢?我們這節課學習(板書課題)物質運輸的器官—心臟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學生回答:心臟引出課題。通過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引入新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22分鐘)請學生把自己的右手放到左胸,認真的體會一下感覺到了什么?并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心臟的位置,形狀和大小。1.心臟的位置 引導學生將手放在自己胸口,感受心臟的跳動,描述心臟的位置。 2.心臟的結構教師把心臟的模型解剖開讓學生觀看。提出問題:心臟的內部結構到底怎樣呢? 對照教材圖3.3-10認識心臟的結構。 學生觀察討論:心臟有幾腔?各腔之間是否相通?壁厚薄有什么差別,連接各腔的血管是動脈還是靜脈?有什么特點?b.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心臟實物的結構:探究活動:觀察心臟的結構每組的解剖盤中有一個豬的心臟,根據實驗步驟觀察心臟的結構。教師示范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的步驟:第一步:取一個新鮮的豬心臟,結合書本上的圖辨別心臟的前后、上下左右。第二步:親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與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心臟壁主要是由什么組織構成的。第三步:找出和心臟相連的血管,判斷哪些是動脈?(認識主動脈和肺動脈)哪些是靜脈?試著用解剖針從各條血管探入,把握各條血管與各腔的連接情況。第四步:利用漏斗分別向四個腔所連接的血管中注水,觀察現象。第五步:用解剖刀和解剖剪分別打開左心室、右心室和左心房、右心房,暴露出四個腔。觀察四個腔的結構,比較心室和心房壁的厚度。(注意解剖剪和解剖刀的使用)老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操作規范性、安全性。精選問題探究各個小組展示交流實驗步驟二中記錄的,漏斗灌水的情況。1.把清水從肺靜脈注入,注意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2.如果把水分別注入主動脈和肺動脈會怎么樣?3.將下腔靜脈扎住,水從上腔靜脈注入,會發生什么現象?通過實驗現象,一起總結出:左心室連主動脈右心室連肺動脈左心房連肺靜脈右心房連上下腔靜脈動脈與心室之間有動脈瓣心房與心室之間有房室瓣過渡: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心臟的結構,那么心臟跳動一次它的過程是怎么樣的呢?一分鐘心臟可以跳動多少次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觀察圖3.3-11心臟收縮舒張示意圖。討論:a.血液由靜脈進入心房時,心臟的狀態是怎樣?b.當左右心房收縮時,血液分別流入哪些結構? 左右心室收縮,血液又是分別流入哪些結構?同學們再用手按在腕部橈動脈位置,數一數在一分鐘內你的脈搏(心跳)次數是多少?心率(1)提出問題:你知道自己的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嗎?怎樣測心跳次數。學生體驗,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2)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心臟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叫心率。心率因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心率的正常變動范圍:60-100次|分鐘學生從自身感受入手,對心率有一個感性認識。結合圖示思考回答:心臟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兩肺之間。形狀像倒置的梨,大致和本人的拳頭那么大。學生仔細觀察并思考。各個小組分組探究實驗:第一步:取一個新鮮的羊心臟,結合書本上的圖辨別心臟的前后、上下左右。第二步:親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與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心臟壁主要是由什么組織構成的。第三步:找出和心臟相連的血管,判斷哪些是動脈?(認識主動脈和肺動脈)哪些是靜脈?(認識肺動脈和上、下腔靜脈)試著用解剖針從各條血管探入,把握各條血管與各腔的連接情況。第四步:利用漏斗分別向四個腔所連接的血管中注水,觀察現象。并記錄。第五步:用解剖刀和解剖剪分別打開左心室、右心室和左心房、右心房,暴露出四個腔。觀察四個腔的結構,比較心室和心房壁的厚度。認識房室瓣、動脈瓣。(上圖:打開右心房、右心室)(上圖:解剖針探明血管與腔的連接)(上圖:認識房室瓣)第六步:整體實驗材料器具,將使用后的實驗材料放入垃圾袋中,清洗試驗臺學生總結出對應的實驗現象水從肺靜脈注入,由主動脈流出水從主動脈和肺動脈注入,都注入不進去。只能從注入口流出。扎住下腔靜脈,水從上腔靜脈注入,從肺動脈流出。學生從自身感受入手,對心率有一個感性認識感受自己心臟的跳動,初步了解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獲得了感性認識。通過教師的正確示范,讓學生通過初步模仿來完成步驟的學習,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解剖實驗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這也是對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體驗學習通過進一步探究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構建知識(一)引導學生總結本節知識點1、心臟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側的心房與心室相通。2、左右心室的壁厚薄不同,左心室的壁最厚;右心室較薄。(解釋:心臟壁主要是由肌肉組織構成的,肌肉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心臟能產生推動力,使血液不停地流動,左心室比右心室輸送血液的路徑遠,故室壁較厚。)3、心室與心房比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釋:左右是以人體的生理結構為依據的)。4、心臟四腔分別連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連接主動脈,左房連接肺靜脈,右心室連接肺動脈,右心房連接上下腔靜脈。5、心房與心室之間有房室瓣,心室與動脈間有動脈瓣。防止血液倒流。(二)引導學生自編口訣選出總結知識點全面,押韻流暢的口訣展示交流。公布給全班同學,幫助大家背誦記憶 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連靜脈室連動,靜房室動不倒流。左心室連主動脈,右心室連肺動脈,左心房連上下腔,右心房連肺靜脈。心房心室房室瓣,心室動脈動脈瓣,控制血液往下走,走向動脈不倒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構建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識記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口訣的總結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將知識點完美串接,有助于學生加強記憶。達標測試1.心臟分為 個腔,上部分兩個腔為左右 ,下部兩個腔為左右 , 的壁最厚。左心房相連的血管是 ,右心房相連的血管是 ,左心室相連的血管是 ,右心室相連的血管是 。(知識目標2.3)2.心臟 跳動的次數叫心率。成年人的心率、正常變化范圍一般為 。(知識目標2)3.心臟瓣膜控制血液流動的方向是( )(知識目標3) A.心房→心室→靜脈 B.心房→心室→動脈 C.心室→心房→靜脈 D.心室→心房→動脈4.在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中,不存在瓣膜結構的是( )(知識目標2) A.心室和心房間 B.心室和動脈間 C.動脈內 D.靜脈內 5.如圖所示請寫出下列各部分名稱:(知識目標1.2.3)5 、7 、10 、11 4與5之間的結構 ,作用是 。5與7 之間有肌肉壁隔開作用是 。3.如果把下腔靜脈扎上,往上腔靜脈注水,水會從 流出來。學生獨立完成,正確寫出答案。注意做題速度、空格填寫的規范。分層聯系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也要會解決問題。板書設計: 第三節 物質運輸的器官2 心壁: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左心室-----主動脈 結構 四個腔 右心室-----肺動脈 左心房-----肺靜脈心臟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瓣膜:動脈瓣 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 功能:血液運輸的動力教學反思:本節課是第二節物質運輸的器官第二課時,本課主要學習心臟的結構與功能的特點。對于心臟的形態、大小、位置這一部分內容,學生通過自學能夠理解、掌握,教師可少講或不講。心臟的結構特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豬的心臟結構,手捏心室壁和心房壁,觀察課本上心臟的結構圖,很直觀使學生認識到心臟的結構,以及新房壁與心室壁的區別,心臟四個腔所連的血管。再引導學生往心臟主要血管注水,體會房室瓣與動脈瓣的作用。這樣設計即降低了學習難度,也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能力,讀圖、分析、總結的能力。心臟的跳動過程,心率的正常范圍這部分知識主要是學生自學。最后通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使學生對心臟的結構有整體認識。 本課不足之處:沒能設計一個心臟的跳動過程視頻,這樣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降低記憶的難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