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課時)課型:新授課課標分析: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是人體三條排泄途徑之一,是在學生了解排泄的前兩條途徑的基礎上,學習了“人體內的代謝廢物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之后安排的;使學生通過學習全面的認識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途徑,從而幫助學生對新陳代謝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知道的:學生對皮膚和汗液較為熟悉,并且存在與之相關的很多問題。 學生想知道的:皮膚的結構和功能、汗液的形成過程。 學生能解決的:皮膚的結構圖、汗液的形成過程,通過閱讀課本可以初步了解。 學困生:汗液的形成過程在皮膚的內部發生,用眼睛看不到,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他們對抽象的理解還存在困難,對于形象的理解相對要容易一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圖片、模型、動畫的演示,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可以糾正和加強他們的認識和理解。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說出皮膚的結構和功能。(重點) (2)、描述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以及它對人體的意義。(重、難點) 2、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皮膚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確立器官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學習切實體會皮膚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增加生活常識和技能,并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3)、通過圖形觀察,歸納總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觀察皮膚的結構,幫助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和分析問題。 (2)通過對皮膚的結構和衛生保健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充分認識生物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知識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體會生命的奧秘和探索生命的欲望。4、 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講授法、直觀教學法、分析討論、引導釋疑等方法相結合。 難點突破策略:學習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部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觀察汗腺的結構入手。在了解汗腺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為了把微觀的內容變得形象和直觀,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制作動態課件,以便學生觀察、體會和描述。同時,在課件中還應體現出溫度對汗液分泌的影響,從而加深學生對皮膚具有調節體溫作用的理解。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實驗器材(豬皮、白紙)、備好課;制作PPT課件。 學生準備:提前預習;搜集關于皮膚結構的知識,形成初步的認識。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溫習舊知(5分鐘)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請同學們看圖思考以下兩個問題,兩分鐘后提問: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尿液的成份有哪些?尿液的排出途徑是怎樣的?看圖回答問題: 及時鞏固上節課所學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創設情境激趣導入(2分鐘)設疑: 皮膚常年暴露在外,接觸許多細菌,為什么不腐爛變質呢?有人膚白勝雪,有人皮黑似炭,人體的膚色為何會有不同?長“青春痘”是什么原因?人為何會出汗? 導入:本節課我們就一一解決這些問題:(板書課題)4.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出示學習目標:看圖思考:流汗帶著問題走入新課堂…… 明確學習目標 創設情景,引入教學,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圖片導入更直觀更清晰,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使同學們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自主學習質疑問難(8分鐘) 自學指導:認真觀察課本P71-72內容,結合圖3.4-5,完成以下問題:皮膚由哪幾部分組成?根據皮膚的結構特點,推測皮膚的功能3、汗液是怎樣形成和排出的?5分鐘后合上課本,完成助學第71的自主學習(小檢測)要求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收集信息,了解學生的自學檢測情況布置檢測,檢查自學效果附答案:1、表皮、真皮、角質層、生發層、結締組織、血管、感覺神經末梢2、水、無機鹽、尿素、導管過渡:通過剛才的自主學習,我們對皮膚的結構以及汗液的形成大致有所了解,那么,皮膚的這些結構又與它的哪些功能相適應呢?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學生帶著問題看書、讀圖,在課本上做重點標記 小檢測:(要求獨立完成)1、皮膚由 和 構成,前者分為 和 ,其中角質層防止細菌侵入和體內水分的過度散失;后者主要由 構成,內含大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豐富的 和 2、汗液的形成:當血液流經汗腺周圍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 、 和 等物質進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通過 排出學生互批,紅筆訂正答案小組長收集失誤最多的題目,自主分析,再質疑問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帶著問題自學,提高自學的效率 通過小檢測對知識點進行落實,更有利于后面的精講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15分鐘) 知識點一:皮膚的結構和功能:過渡:皮膚位于人體的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表皮 點撥一: 表皮由上皮組織構成,包括角質層和生發層。角質層細胞排列緊密,可以防止體內水分的過度散失和細菌的侵入。頭皮屑就是角質層細胞的脫落點撥二:生發層細胞可以分裂產生新細胞。生發層內還有黑色素細胞,常受日光照射的皮膚,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增多所以皮膚會變黑。 提醒學生注意生發層的顏色,并補充有關黑色素的知識。 學以致用:大面積燒傷的病人,需要用植皮手術,才能使傷口愈合,這是因為傷及皮膚的哪一層?看圖,說出皮膚的結構:觀察手部的皮膚,并思考:頭皮屑屬于皮膚的哪一層?其脫落為什么不會使皮膚變薄?學生總結功能一:保護看圖了解:生發層細胞內能產生黑色素,因而人的膚色不同:討論回答:和生發層細胞有關,因為生發層細胞具有再生功能使傷口愈合。學生總結功能二:再生 重點講解皮膚的結構,區分表皮和真皮的區別。具體的實例具體分析 根據各部分的結構的特點,學生概括皮膚的功能培養學生分析資料、表達交流的能力過渡:我們知道皮膚由表皮和真皮兩部分組成,那么真皮又有著怎樣的結構和功能呢?真皮:[小實驗]讓一名學生到講臺上,分別揉、撕豬皮和白紙,體會真皮的彈性與韌性,并把自己的體會說出來。設疑:真皮的什么結構使其具有彈性和韌性?點撥:真皮內還含有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所以當傷口很深的時候會流血同時感到疼。學以致用:有時不小心蹭了一下,只留下白色的劃痕不痛也沒流血?(傷到表皮)3、皮膚附屬物 觀察汗腺和皮脂腺的結構,說出它們的位置學以致用: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好皮膚的衛生保健?(預防痤瘡:一要經常用溫水和香皂洗臉,二要多吃蔬萊和水果,少吃含脂肪和糖類多的食物,尤其是不要吃辣椒等帶有刺激性的食物)。 學生的體會:感受真皮的彈性和韌性白紙很容易撕開,豬皮撕不動,有彈性。 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功能三:感受外界刺激因為只傷及到表皮,表皮是沒有血管和神經的。觀察汗腺和皮脂腺結構圖,說出其位置皮膚的附屬結構汗腺、皮脂腺、毛發、指(趾)甲等.思考:有些同學在擠壓這些“痘痘”時會有少量血液流出,這是為什么?(皮膚的真皮內含有豐富的血管,擠壓“痘痘”時血管受損,導致血液流出) 通過實驗更好地了解所學內容,激發興趣,使學生身在其中,樂在其中 通過學以致用和知識拓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過渡:汗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知識點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問題點撥:結合皮膚結構模式圖,觀察汗腺的結構,并推測分泌部和導管在汗液形成中的作用。(汗腺的周圍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當血液流經時,血液中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物質進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再通過汗腺細長的導管排出體外)(播放汗液形成的動畫)說出汗液形成的過程提示:可以結合尿液的形成過程。拓展提升: 人體約有230萬個汗腺,它們遍布全身皮膚。那么有沒有人體沒有汗腺的現象呢?若有,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危害呢?實例分析,指明方向過渡:皮膚中的汗腺和血管是如何調節體溫的呢?圖一表示皮膚血流量大時,皮膚散熱多,皮膚血流量少時散熱少;圖二表示汗液分泌量多時散熱多,汗液分泌量少時散熱少小結:所以夏天的時候我們感覺皮膚會漲,汗液蒸發也會帶走一部分熱量,而冬天會感覺皮膚收縮。學以致用:炎熱的夏天小朋友很容易長痱子,經常吵鬧,媽媽們很煩躁,你能為她分憂嗎?你知道長痱子是怎么回事嗎?點撥:痱子是由于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出汗過多,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氣溫高、濕度大時,皮損增多,氣候轉涼,皮損逐漸消退。 同學們結合動畫、圖和課本認真思考問題小組內激烈討論各抒己見組織語言小組展示明確:汗液成分和尿液的成分相同總結功能四:排泄拓展提升:1、重慶出現小“龍人”?長獠牙全身無汗腺2、陳綸老人患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很少喝水,偶爾喝湯,但離不開水,一顆牙齒,沒有乳頭,皮膚光滑,沒有汗腺,毛發稀疏。 觀察兩幅圖,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皮膚中的汗腺和血管是如何調節體溫的?小組討論學生展示 外界氣溫高時,皮膚內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由皮膚直接散發的熱量會增加溫度高: 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皮膚散熱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汗液蒸發→帶走熱量總結功能五:調節體溫議一議:小朋友經常長痱子怎么回事?如何處理?小結:如何做好皮膚的日常清潔工作?1、加強皮膚的鍛煉—日光照射、冷水擦澡2、保持皮膚的清潔—清除污垢常洗澡、勤換衣服3、預防痤瘡——溫水香皂洗臉 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問題,這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增加學生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加強知識理解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兩組實例,引導學生明確汗腺對人體的作用采用初步認識、重新審視并討論的教學設計,能誘導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與合作探究中突破難點,培養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鞏固訓練加深印象構建網絡融會貫通(5分鐘) 強調重點:皮膚的結構及功能教師抽查: 明確重難點 大聲朗讀 強化記憶 同位互提 識記重點內容加深理解和記憶,以便更好的應用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有利于對重點知識的鞏固 投影展示:課堂小結 回扣目標明確重難點達標檢測(10分鐘)下發檢測題,要求獨立完成教師糾錯講解堂清統計做題情況認真思考做題脫離課本獨立完成學生展示答案同位互批紅筆訂正,識記了解學生本節課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地查缺補漏附檢測題:A類:1.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排泄廢物的作用,皮膚中能直接排出廢物的結構是( )A.毛發 B.角質層 C.皮脂腺 D.汗腺2. 某人勞動過程中不慎將手指劃破了,流出了許多血,請問這至少傷到了皮膚的哪層結構( )A.生發層 B.角質層 C.真皮 D.汗腺 3.小明在1 000米長跑測試中,大汗淋漓,此時小明( )A.皮膚血管舒張,散熱增加 B.皮膚血管舒張,散熱減少C.皮膚血管收縮,散熱增加 D.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4.當人體劇烈運動而大量流出汗液時,用舌尖舔一下皮膚會感到有咸味,原因是( )A.汗液中含水 B.汗液中含尿素 C.汗液中含尿酸 D.汗液中含無機鹽B類:人們常說“十指連心”,你認為這是在說( )A、指尖皮膚薄 B、指尖真皮中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C、指尖血管豐富 D、指尖表皮中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6、大面積深度燒傷的病人,需要用植皮手術,才能使傷口愈合,這是因為傷及皮膚的( )A、角質層 B、生發層 C、表皮層 D、真皮層7、梳頭時常會掉下一些頭皮屑,這些頭皮屑是由皮膚的哪一結構的細胞形成的?( )A、表皮 B、表皮的角質層 C、真皮層 D、黑色素細胞8、下述不屬于皮膚功能的是:( )A、排泄 B、調節體溫 C、保護 D、輔助呼吸9、人體的皮膚、呼吸、腎臟都具有的功能是:( )A、排出尿素 B、排出水 C、排出二氧化碳 D、散熱C類10、人體排泄的主要途徑是: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通過 以 的形式排出;小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通過 以 的形式排出;少量的水和全部的二氧化碳通過 排出11、人體皮膚屬于人體哪一結構層次?為什么?表皮和真皮主要由什么組織構成?12、下圖是人體多個系統以及皮膚相互關系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1)A系統與B系統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是???????????????????。?????(2)圖中能表示人體內營養物質吸收的是???????????????。(填編號)(3)B系統中CO2的最終來源是?????????????。(4)人體內無機鹽的排出途徑是????????。(填編號)(5)過程4是通過????來實現的。附答案:1.D 2.C 3. A 4.D 5.B 6.B 7.B 8.D 9.B10.泌尿系統 尿液 皮膚 汗液 呼吸系統11、器官、皮膚由多個組織組成,表皮由上皮組織構成,真皮由結締組織構成12、(1)肺 (2)3 (3)細胞里的線粒體進行的呼吸作用 (4)7?? 8 (5)氣體擴散作用板書設計:一、皮膚的結構和功能:二、汗液形成和排出:血液——分泌部——形成汗液——導管——排出 (水、無機鹽、尿素)教學反思: 優點:1、本節課從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出發,如“皮膚常年暴露在外,接觸許多細菌,為什么不腐爛變質呢?有人膚白勝雪,有人皮黑似炭,人體的膚色為何會有不同?長“青春痘”是什么原因?人為何會出汗? ”可以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關于“皮膚的結構”的學習,盡量借助多媒體圖片或小實驗等直觀教具來輔助學習,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皮膚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進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總結的能力。 3、學習“皮膚的功能”時,在學生理解的皮膚結構的基礎上,采用學生討論的形式,結合實例(如為什么傷口一段時間后可以自己愈合?)讓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4、關于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從汗腺的結構入手,讓學生在了解汗腺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直觀展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的過程,把微觀內容變得形象和直觀,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皮膚對體溫的調節作用了。5、大部分學生能在老師任務的驅動下認真觀察,比較分析,自我總結。在學習中體現出了學生的活學活用,教學效果較好,課堂氣氛活躍,老師始終是引導者、參與者和監督者,學生始終是行動者、思考者和感悟者,教師和學生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不足:個別學生精力不集中,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沒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網絡,學困生的掌握情況不好,課下要加強對學困生的監督和輔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