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古代史36個必背考點主題一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1、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 70萬 ~20萬年,會使用火。2、 ①黃河流域的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種植粟,飼養豬和狗,使用器;②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住干欄式房屋,有水井,種植水稻,飼養豬、狗和水牛,使用骨耜;③黃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長江中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3、 炎帝和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主題二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4、 禹建立夏朝,傳位于啟,啟繼位標志著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商湯滅夏之后建立商朝,武王伐紂之后建立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5、 春秋后期社會思想:①老子創立道家學派,主張“無為而治”;②孔子創立儒家學說,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以德治國,他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其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論語》。 主題三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6、 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①政治上:創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自稱“始皇帝”。設立三公,地方推行郡縣制;②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③文化上:統一文字,使用小篆;④交通上: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開鑿靈渠;⑤軍事上:北擊匈奴,修筑長城。7、 西漢初期,漢文帝和漢景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出現“文景之治”。8、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①政治上:頒布“推恩令”;②經濟上: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③思想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辦太學。9、 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貿易與文化交流;漢武帝時,開辟“海上絲綢之路”。10、 公元前 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11、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①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②張仲景被稱為“醫圣”,寫成《傷寒雜病論》;③華佗發明“麻沸散”和“五禽戲”;④西漢時,司馬遷編寫了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⑤東漢末年,道教開始產生;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東漢時得到統治階級扶持。 主題四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12、 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3、 220年,曹丕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29年,孫權建業稱帝,吳國建立,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14、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使用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15、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①北朝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②南北朝科學家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③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主題五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16、 隋煬帝時期開通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達涿郡、北至余杭,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17、 科舉制正式產生于隋煬帝時期;唐代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和武舉;宋代發展: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明清期實行八股取士,使其僵化;1905年清政府正式廢除。18、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在位前期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出現“開元盛世”。19、 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迭,政局動蕩不安。主題六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20、 10世紀初,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遼)政權;11世紀前期,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遼與北宋訂立“澶淵之盟”;西夏與北宋訂立宋夏和約。21、 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北宋。22、 北宋前期,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朝時設立市舶司管理海貿易;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至南宋時完成。23、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1227年蒙古滅西夏,1234年蒙古滅金,之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局面形成。24、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于大都;1276年元滅南宋,1279年滅南宋殘部,完成全國統一。25、 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①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②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管理西域;③設立由宣政院直接統轄的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26、 宋元時期科技成就:①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②北宋末年,指南針于航海;③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火藥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主題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27、 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廢丞相,權分六部(加強君主權力);設特務機錦衣衛和東廠,實行八股取士。28、 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29、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①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在世界醫藥史占有重要地位;②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 17世紀的藝百科全書”;③徐光啟編寫的《農政全書》是明末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④明長城和北京城是明代著名的建筑;⑤《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是明代最著名的長篇章回體小說。30、 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31、 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32、 清朝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①順治時,冊封“達賴喇嘛”稱號;②康熙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稱號;③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管理西藏。33、 清朝鞏固西北邊疆的措施:①康熙時,平定噶爾丹叛亂;②乾隆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③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④1771年(乾隆時),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34、 17世紀中期,清政府和沙俄爆發雅克薩之戰;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35、 清朝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清朝實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加強思想控制,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昆曲和京劇是清朝最出名的戲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