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文化運動聚焦考點☆鞏固基礎一、背景:1.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啟蒙思想進一步介紹到中國。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凱宣揚尊孔復古思想,使新舊思潮發生激烈沖突。二.興起:1.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 3.旗幟:“民主”和“科學”。 4.陣地:《新青年》雜志。 5.主要內容:a.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 b.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c.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三.發展:1.背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2.內容:頌揚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 3.代表:李大釗:a.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b.1918年底,在北京創辦《每周評論》。四.評價:1.性質: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2.積極性: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3.局限性:對東西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一直影響到后來。【圖解】《新青年》受到廣大青年知識分子的普遍歡迎,被視為青年人的“良師益友”。他們說:“青年得此,如清夜聞鐘,如當頭一棒。” “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陳獨秀。名師點睛☆典例分類類型一、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例1】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校初二歷史興趣小組要了解新文化運動,你會建議選擇下列哪種刊物收集相關資料( )A、《民報》 B、《新青年》C、《中外紀聞》 D、《海國圖志》【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新青年》是綜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初名為《青年雜志》。該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并且宣傳倡導科學、民主和新文學。所以答案選B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點睛】本題屬于識記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閱讀題干找出其中的關鍵信息“刊物”,然后結合已學知識進行判斷獲取正確答案。【舉一反三】胡適在1923年給友人信中寫道:“25年來,只有三個雜志可代表三個時代,可以說創造了三個時代:一是《時務報》,一是《新民叢報》,一是《新青年》所創造的“新時代”是指( )A.民主科學時代 B.君主立憲時代C.民主共和時代 D.尊孔復古時代【答案】A【解析】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類型二、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例2】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 )①魯迅 ②康有為 ③陳獨秀④梁啟超 ⑤李大釗 ⑥胡適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根據所學,康有為、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都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故選D。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點睛】本題屬于識記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閱讀題干找出其中的關鍵信息,即題眼,其次結合已學知識進行判斷獲取正確答案。【舉一反三】他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他是( )A.陳獨秀 B.李大釗C.胡適 D.魯迅【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17年1月《新青年》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為文學的正宗,用來取代文言文。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反對貴族文學、古典文學、山林文學、主張國民文學、寫實文學、社會文學。陳獨秀的文章,是文學革命的正式宣言書。所以答案選C。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課時作業☆能力提升1.“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下列哪一運動時,一部分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A.公車上書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北伐戰爭【答案】C【解析】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2.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的一次思想解放,其“新”表現在( )A、宣傳“尊孔讀經” B、 宣傳維新變法 C、宣傳推翻清王朝 D、宣傳民主、科學 【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準確識記,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準確識記,其中A.宣傳“尊孔讀經”是袁世凱復古的口號;B.宣傳維新變法是戊戌變法的思想;C.宣傳推翻清王朝是辛亥革命的任務。所以答案選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3.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 )①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②提倡科學,反對愚味③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④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上·近代化探索·新文化運動4.歷史往往賦予各個時代不同的主題。100年前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社會變化,當時的時代主題最有可能是( )A.自強、求富 B.民主、科學 C.變法圖強 D.和平、發展【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的時間是100年前可見是1916年,由此推斷是新文化運動,應該是民主科學。所以答案選B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 5.李大釗在《庶民的勝利》中寫到:“須知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們應該準備怎樣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抗這個潮流”。這種潮流是指( )A.新文化運動 B.民族解放運動C.無產階級革命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從題干意思,李大釗的文章《庶民的勝利》,是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一篇文章,可以推測他是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將新文化運動帶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故本題答案選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PAGE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