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聚焦考點☆鞏固基礎一、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 1. 發(fā)動國:英國2.原因:(1)根本原因:英國為推銷工業(yè)產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打開中國市場。(2)直接原因:英國政府為保護罪惡的鴉片走私活動,借口中國禁煙,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3.簡單經過:(1)開始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2)1841年英軍占領香港島。 (3)結束標志:1842年8月,中英簽訂《南京條約》。4.簽訂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1)內容: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危害:①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②財政更加困難③便于英國商品出入,開始打破中國閉關鎖國狀態(tài)④嚴重影響中國民族經濟發(fā)展,關稅主權開始喪失,便于英國傾銷商品。這也是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本質意圖。5.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年):1.根本目的(原因):這次戰(zhàn)爭和鴉片戰(zhàn)爭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發(fā)動者:英國,法國 3.?幫兇:俄國,美國 4.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罪行:(1)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2)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割占中國領土最多,60多萬平方千米)等條約,割去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5.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三、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1900——1901年):1.背景: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fā)展到京津地區(qū),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2.原因:(1)直接原因:鎮(zhèn)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2)根本原因:維護和擴大在華侵略權益3.簡單經過: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組成八國聯軍,由西摩爾率領進犯北京,8月中旬,攻占北京,到處燒殺搶掠。4.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5.條約: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內容:(1)經濟: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 (2)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 (3)軍事: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6. 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的影響:(1)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2)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四、戰(zhàn)爭的啟示:落后就要挨打【知識拓展】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中國屢戰(zhàn)屢敗的根源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列強先后發(fā)動了鴉片 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 爭等大規(guī)模的侵華戰(zhàn)爭,清政府在這些戰(zhàn)爭中都以失敗而 告終。清政府失敗的原因有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軍事裝備的落后,列強軍事力量的強大,中國封建制度的落后。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封建制度的落后。圓明園廢墟【圖解】圓明園廢墟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后留下的廢墟。火燒圓明園,這是一個普遍的民眾說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tǒng)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大肆掠奪,另一個縱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法國),一個英吉利 (英國)。名師點睛☆典例分類類型一、鴉片戰(zhàn)爭【例1】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識。169年前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因禁毒引發(fā)了一場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的影響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A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鴉片戰(zhàn)爭【點睛】解答理解型的選擇題,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認真審題,就可正確選出答案。【舉一反三】初二(3)班的歷史興趣小組準備對一個歷史課題進行研究,他們搜集了以下一些歷史資料:①林則徐生平史跡 ②英國軍隊侵華暴行 ③割讓香港島示意圖。根據這些歷史資料,他們研究的課題應該是關于( )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B.虎門銷煙C.鴉片戰(zhàn)爭 D.甲午戰(zhàn)爭【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鴉片戰(zhàn)爭影響的認識。中國近代史上曾因林則徐禁毒引發(fā)了一場戰(zhàn)爭指的是英國發(fā)動的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中,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個英國。故此題選擇答案C。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鴉片戰(zhàn)爭類型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例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時間是( )A、1856年 B、1854年C、1860年 D、1855年【答案】A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對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時間進行準確識記,可以選出正確答案。【舉一反三】寓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和成語“趁火打劫”用來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干此勾當的國家是( )A.英國 B.美國C.俄國 D.日本【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列強侵華罪行的有關內容。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俄國趁英法聯軍以武力對中國侵略之際,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是強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所以答案選C。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類型三、甲午中日戰(zhàn)爭【例3】民族英雄鄧世昌犧牲于( )A.黃海大戰(zhàn) B.威海衛(wèi)戰(zhàn)役C.廊坊大捷 D.中途島海戰(zhàn)【答案】A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甲午中日戰(zhàn)爭【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不是較高,在識記的基礎知識中,可選出正確答案。【舉一反三】今年4月13日,《人民日報》在《從甲午戰(zhàn)爭的廢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fā)20多年前的那個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淪的甲午。”這里主要是指甲午戰(zhàn)后( )A.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華民族面臨著滅亡的危險C.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D.刺激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影響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簽訂后,刺激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故選D。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zhàn)爭·《馬關條約》類型四、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例4】大作家老舍的父親曾是一名守衛(wèi)皇城的護軍,1900年抗擊外敵陣亡,其中外敵指( )A.英國侵略軍 B.英法聯軍C.日本侵略軍 D.八國聯軍【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知識點。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1900年”、“外敵”,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00年,為了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個國家發(fā)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在這次戰(zhàn)爭中,清政府失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故答案為D。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不是較高,在識記的基礎知識中,可選出正確答案。【舉一反三】再現歷史場景,弘揚民族精神是歷史影視劇的社會功能,如果要拍攝關于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劇,應該選擇的素材是( )A.火燒圓明園 B.痛擊阿古柏C.旅順大屠殺 D.廊坊狙擊戰(zhàn)【答案】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 課時作業(yè)☆能力提升1.不平等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套在中華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鎖。下列不平等條約的條款中,嚴重破壞中國關稅自主的是( )A.中國征收英商貨物進出口關稅應由兩國協商B.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C.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重要地區(qū)D.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的組織【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南京條約》相關的知識點。閱讀題文所給提示信息:嚴重破壞中國關稅自主的。因為《南京條約》指出關商進出口關稅,中國需同英國商定。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上·侵略與反抗·鴉片戰(zhàn)爭2.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生動而概括地表現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幕幕偉大的革命斗爭史實,其中第一幅為“虎門銷煙”(如圖)。它入選的主要原因是( )A.虎門銷煙把繳獲的110多萬千克鴉片銷毀得干干凈凈B.虎門銷煙的領導者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C.虎門銷煙取得了反抗外來侵略的徹底勝利D.虎門銷煙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答案】D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上·侵略與反抗·鴉片戰(zhàn)爭3.“數日后,一匹快馬向熱河方向飛馳,恭親王向咸豐帝報告了‘花園’被燒的消息……”該歷史情景應出現在( )A.林則徐廣東禁煙期間 B.鴉片戰(zhàn)爭期間C.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 D.甲午中日戰(zhàn)爭期間【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英法聯軍的暴行。咸豐帝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在位皇帝,‘花園’指的是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軍從天津一路燒殺攻入北京,闖進北京西郊的圓明園。這里富麗堂皇的建筑和琳瑯滿目的珍寶讓侵略者驚呆了。他們爭先恐后掠奪珍寶。搶不走的東西就砸碎。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因此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4.近代史上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不平等條約是( )A、中英《南京條約》 B、中俄《璦琿條約》C、中俄《北京條約》 D、中日《馬關條約》【答案】B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5.下圖所示的戰(zhàn)爭結束后,簽訂的條約內容有( )①割讓遼東半島、澎湖列島、臺灣②賠款2100萬銀元③開放廣州等城市為通商口岸④不允許中國人在使館界內居住⑤允許在中國開設工廠A.①② B.②④C.①⑤ D.③⑤【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閱讀圖片所給關鍵信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4月,李鴻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主要內容:割地: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白銀2億兩;通商: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開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①⑤兩項屬于《馬關條約》的內容,②③項是《南京條約》內容,④是《辛丑條約》的內容。故選C。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甲午中日戰(zhàn)爭6.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眾的一份公告,公告稱:“……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圖固守以待轉機。”該公告反映的歷史事件與地點對應正確的是( )A.鴉片戰(zhàn)爭——香港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庫頁島C.甲午戰(zhàn)爭——臺灣 D.鄭成功收復臺灣——釣魚島【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和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惟有死守,據為島國”可知是割占的領土為島嶼。在割占領土后當地民眾進行了激烈的是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因此C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甲午中日戰(zhàn)爭7.1900年,率領八國聯軍從大沽經天津進犯北京的英國海軍司令是( )A.華爾 B.瓦德西C.西摩爾 D.克林德【答案】C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8.下列條約中,清政府的賠款數目最多的是( )A、《南京條約》 B、中俄《改訂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賠款數目是2100萬銀元,《馬關條約》的賠款數目是白銀2億兩,《辛丑條約》的賠款數目是白銀4.5億兩。所以答案選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 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