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影子1、產生影子有兩個條件:(光)和(不透明的物體)。2、怎樣使物體的影子發生變化?(玩手影游戲或者用手電筒照射豎起來的鉛筆)答:光源的位置、照射方向以及遮擋物的形狀等會影響物體影子的變化。3、影子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有利影響:(1)知道時間:日晷(2)皮影戲(3)手影(4)電影(5)乘涼等。不利影響:(1)晚上寫作業,收的影子影響寫字;(2)冬天影子長,坐著影子里感覺特別冷;(3)醫生做手術時,手的影子影響手術。所以用無影燈。 第2課太陽和影子1、一天中,陽光下同一物體的影子最長的時候是(早上和傍晚),最短的時候是(中午)。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越長,氣溫(越低),物體的影子越短,氣溫越(高)。3、早晨太陽升起,我們面向太陽,前面是(東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陽在(西方),影子在(東方)。可見,太陽方向與我們影子的方向總是(相反)的。4、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答:(1)幫助我們辨別方向;②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溫度的變化;③造成了日夜的交替;④太陽每年的位置變化造成了四季星空的不同和“年”的概念。5、太陽與影子有什么關系?答:一天中,同一物體的影子不僅有長短的變化,還有方向的變化。(1)長短不同。物體的影子從早晨到中午越來越短,而從中午到傍晚會越來越長,也就是一天中,陽光下同一物體的影子最長的時候是早上和傍晚,最短的時候是中午。(2)方向不同。物體的影子和太陽的方向是相反的,早晨太陽升起,我們面向太陽,前面是東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陽在西方,影子在東方。第三課日晷1、 日晷的特點:晷面傾斜是的,晷針朝北,晷針和晷面要垂直。2、 古人計時的工具有(沙漏、日晷、水鐘、圭表等)。用太陽計時的工具:日晷、圭表。用物質漏滴分量計時的工具:沙漏、水鐘。3、人們根據古代的計時工具日晷,發明了現代計時工具(鐘表)。4、隨著時間的變化,物體在陽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長短)在發生變化。(太陽鐘)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5、古代的計時工具有(沙漏)(日晷)(水鐘)(圭表)。現代的計時工具有(鐘表)(手機)(電腦)。 第四課 怎樣加快溶解1、像食鹽、高錳酸鉀、小蘇打這樣,在水中變成極小的、肉眼看你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散在水里,不會自行沉降下來的現象叫做(溶解)。2、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攪拌)、(加熱水)、(將物體研碎)。3、水不僅能溶解固體物質,還能溶解液體、氣體物質。4、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5、讓冰糖溶解更快的方法是:多種方法一起用。 第五課 誰在水中溶解的多 1、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 2、通過對50ml水加入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實驗。得出結論:在水溫相同的情況下,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強。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判斷1、物質在水中可以無限制的溶解下去。(?)2、在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能溶解的多少是不一樣的。(?)3、在相同條件下,在100ml水中能溶解的食鹽比小蘇打多。(?)4、給水加熱可以溶解更多的食鹽。(?) 5、小一杯水中不斷加入白糖,白糖會一直溶解。(?)6、研究50ml水中食鹽和小蘇打誰溶解的多的實驗中,我們可以一次分別加入30克食鹽和30克小蘇打。(?)選擇。1、在研究50ml水中食鹽和小蘇打誰溶解的多的實驗中,我們可以(C)A、20克一份,一份一份的加B、10克一份,一份一份的加C、3克一份,一份一份的加2、在研究誰溶解的多的實驗中沒有用到的器材是(B)A、燒杯B、酒精燈C、天平第六課把它們分離1、混合物都可以輕易分離。(?)2、實驗時需在鹽水還未干之前熄滅酒精燈。(?)3、食鹽能溶解于水也能從水中再分離出來。(?)4、酒精燈焰心溫度最高。(?)5、我們可以用(B)的方法把沙子從鹽水中分離出來,用(C)的方法可以使鹽從水中分離出來。A、溶解B、過濾C、蒸發第七課玻璃1、玻璃一般具有易碎、透明的特點。2、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同。3、透過玻璃窗夜晚能觀看星星,白天能享受陽光,這是利用了玻璃的什么特點呢?(透明)4、厚度相同的玻璃,A的透明程度高。A、平板玻璃B、磨砂玻璃C、壓花玻璃5、玻璃都屬于人造材料。6、下列材料中,透明程度高,但易碎的是(B)比較輕,容易造成污染的是(C),堅固耐用但容易生銹的是(A)。A、鋼鐵B、玻璃C、塑料判斷。1、玻璃有多種顏色。(?)2、有色玻璃不透明。(?)3、玻璃用途很多,可回收再利用。(?)4、盛放熱水用玻璃杯比塑料杯好處多。(?)5.列舉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哪些地方用到了玻璃?門窗上的玻璃、汽車上的玻璃、玻璃水杯、實驗室的燒杯、玻璃工藝品。第八課紙 1、把同一種紙折疊幾層,承受拉伸和彎曲的性能(B)A、不變B、變強了C、變弱了2、牛皮紙、宣紙、紙箱、信紙根據軟硬程度從硬到軟的順序正確的是(C)A、牛皮紙、宣紙、紙箱、信紙B、紙箱、牛皮紙、宣紙、信紙C、紙箱、牛皮紙、信紙、宣紙D、宣紙、紙箱、牛皮紙、信紙3、我們經常用宣紙寫毛筆字,因為宣紙有較好的(吸水性)。 第九課多變的紙1、玩紙過程中,紙的形狀和大小發生了變化,但構成紙的物質沒有改變。2、玻璃碎了之后構成玻璃的物質沒有發生改變。(填“有”或“沒有”)判斷3、小麥磨成面粉的過程中物質發生了變化。(?)4、蠟燭融化的過程中物質沒有發生變化。(?)5、下列物質發生變化后就不是原來的物質了(C)A、紙制成書本B、水結冰C、木頭燃燒成為煙、火6、物質被人工改變了,但仍是原來那種物質的是(A)A、大米做成米飯,小麥蒸成饅頭B、石頭燒成石灰,石頭做成水泥C、木材加工造紙木材上長出蘑菇第十課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像石頭、石油、棉花這樣的直接來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2、被人加工過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3、人造材料有許多天然材料所無法代替的功能和優點,所以我們要多用人造材料,少用天然材料。(?)4、日常生活中是人造材料的有(A)A水泥B、鐵礦石C、棉花D、陶土5、下面屬于新型材料的是(C)A、鋁合金B、蠶絲C、石墨烯D、聚酯纖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