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觀察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的異同。2、讓學生說出培養基的制作過程,了解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3、嘗試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的特點及細菌真菌生存所需的條件。能力目標: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發現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借助探究實驗結論使學生認同勤洗手、會洗手的重要性。【教學重點】檢測不同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的特點及細菌真菌生存所需的條件。【教學難點】探究檢測不同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活動安排】由興趣小組的學生課前參與培養基的制作過程,并在課堂敘述制作培養基的過程。【授課方式】直觀教學法、實驗法、討論法【課時安排】 1課時自主學習(閱讀書本P66~P70后回答下列問題1、菌落是指由 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 。2、從菌落的 、 、 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3、比較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差異: 大小 形態 顏色細菌菌落 真菌(霉菌)菌落 4、制作培養基的一般方法(請按正確順序重新排列) ① 高溫滅菌 ② 制作培養基 ③ 恒溫培養 ④接種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5、細菌真菌生長所需一定的條件,例如: 、 、 。【舊知識回顧】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包括 、 、 。復習回顧與新課導入復習:動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動物在參與物質循環過程中,其排泄物和遺體需要什么進行分解?導入:書本P66的“想一想、議一議”里面有一幅現代化養雞場的照片,養雞場的飼養員為什么要穿白大褂呢?而普通散羊的農戶卻不用穿白大褂呢?其實我們周圍有著數不清的細菌和真菌,你能看到它們嗎?觀察細菌和真菌菌落老師將一個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培養皿在實物投影儀上投影出來,同時將四個和有菌落的培養皿分發給每個小組的學生輪流觀察。提問:大家知道在培養皿上長出的是什么嗎?菌落的概念是?區分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老師檢查學生導學案,了解上課前預習第3題的情況,并通過課件展示不同形態的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通過對圖片的辨別,加強知識原記憶。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讓興趣小組的同學介紹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過程。【小組討論】為什么制作培養基時要加入牛肉汁、土壤浸出液、牛奶等?為什么配制好培養基后要將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處理?為什么接種后的培養基需要放在恒溫箱內進行培養?探究實驗:比較洗手前后手上細菌分布情況【舊知識回顧】實驗探究的一般包括哪些步驟?1、提出問題: 。2、做出假設: 。3、制定和實施計劃:⑴ 將9個滅過菌、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平均分成三組,每組培養皿底貼上相應的標簽: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對照。⑵ 把培養皿蓋打開,請三位學生將手指的5個指尖分別在貼有“洗手前”標簽紙的3個培養基上蘸一下并加蓋。⑶ 再請剛才三位同學用肥皂將手洗干凈,然后在貼有“洗手后”標簽紙的3個培養基上分別按一下指尖并蓋好;“空白對照”組不作處理。⑷ 將三組培養基放入37℃的恒溫箱內進行培養,一天后觀察結果。⑸ 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并記錄培養皿中細菌的菌落數。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啟示:勤洗手能減少細菌和真菌對我們的侵害。生活小常識:正確的洗手方法【小組討論】如果本實驗改為是探究洗臉前和洗臉后菌落數量的對比,那么在接種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書本P69第三點提示相當于細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哪一個步驟呢?你認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情況怎樣?什么環境條件下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在這個探究中,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的情況存在嗎?為什么?通過學習培養基的制作過程,你能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生長需要哪些條件呢?知識遷移炎熱的夏季,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得腸胃炎的人也較多,這是為什么?現在你能解釋為什么大型養雞場的飼養員為什么要穿干凈的工作服嗎?課堂練習1、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窗簾實驗中,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用無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養基上輕輕涂抹,就是接種過程 B培養用的培養皿和培養基,在接種前必須進行高溫滅菌處理PAGE / 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