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兩次世界大戰聚焦考點☆鞏固基礎一、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導火線: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3.爆發標志: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4.交戰雙方:同盟國集團(英法俄)和協約國集團(德意和奧匈帝國)5.重要戰役:1916年 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6.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宣告結束。7.影響:(1)給交戰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大戰涉及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億人口。(2)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8.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全面爆發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3.規模擴大的標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4.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標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5.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1)標志:1942年1月,《聯合國家宣言》簽署。(2)意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3)啟示: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聯合6.雅爾塔會議(1)召開時間:1945年2月(2)目的: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3)與會首腦:美國羅斯福、英國丘吉爾、蘇聯斯大林。(4)內容:①打敗德國后,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②決定成立聯合國③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對日作戰。(5) 影響:為二戰后兩極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7.二戰的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8.二戰的勝利:(1)歐洲第二戰場開辟:諾曼底登陸(美英盟軍,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國東西兩面受敵。(2)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1945年5月8日,標志二戰在歐洲結束。(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二戰結束。9.勝利的原因: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協同作戰,相互支持,共同對付法西斯。10.性質: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11.影響:(1)它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2)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三、兩次世界大戰的啟示:1.和平來之不易,要珍愛和平,遠離戰爭,戰爭悲劇不能重演。2.人民是戰勝法西斯的決定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3.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能夠聯合起來,共同迎接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共處;人類命運休戚相關,要加強國際合作,求得共同發展。【知識拓展】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于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凡爾登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這場戰役大多數為炮戰,3月初,德軍在馬斯河地區開展了大血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圖解】斯大林格勒會戰,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戰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軍橫掃蘇聯西南地區,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國空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最終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法西斯集團損失官兵近150萬人,約占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蘇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不僅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性轉折的主要標志。名師點睛☆典例分類類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例1】向陽同學圍繞三國同盟、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收集資料,你認為他想研究的歷史事件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法蘭西第一帝國C.克里米亞戰爭 D.第一次世界大戰【答案】D【解析】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點睛】本題考查了學生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屬難度較小的識記題型,需準確識記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知識點。【舉一反三】下列對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形成理解準確的是( )A.帝國主義國家間妥協退讓的結果B.帝國主義國家間爭霸世界的結果C.帝國主義國家間合作共贏的結果D.帝國主義國家間利益分享的結果【答案】B【解析】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類型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例2】某重大事件發生的,希特勒感到欣喜,說“現在我們不可能失敗了,我們有了一個能給我們帶來驚喜的盟國?!鼻鸺獱栍辛艘环N解脫的感覺,他對戰爭形勢作出評價:“勝利終究屬于我們?!笔Y介石有了一種放松的感覺,破天荒地對副官說:“今天晚上去看戲?!贝颂帯澳持卮笫录睉撌牵? )A.德國進攻波蘭B.太平洋戰爭爆發C.蘇德戰爭爆發D.《聯合國家宣言》簽署【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有關“二戰”的知識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41年12月,日本軍隊偷襲美軍事基地珍珠港,美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使希特勒感到欣喜,但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所以丘吉爾說:“勝利終究屬于我們”,故正確答案是B。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理解題文中的希特勒、丘吉爾和蔣介石的話的含義,只要準確再現識記的基礎知識,較容易獲取答案。【舉一反三】有這樣一幅戰地照片:“一名戰士正懸站在建筑物柱頂盤的檐口,將一面旗幟插在建筑物的最高處”。這幅照片成為勝利的象征,標志著納粹時代的結束。據此,你認為這幅照片可能描述的是( )A.太平洋戰爭 B.列寧格勒保衛戰C.中途島海戰 D.攻克柏林戰役【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分析能力。1945年蘇聯紅軍發動柏林戰役。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選項中D符合題意,故選D項。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課時作業☆能力提升1.二戰是一場規??涨暗姆捶ㄎ魉箲馉帲苑ㄎ魉箘萘Φ膹氐资《娼K。下列史實與結論的搭配,哪一項是法西斯徹底失敗的主要原因( )A.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的轉折點 B.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C.雅爾塔會議——協調了盟國戰勝德日法西斯的步伐D.《聯合國家宣言》發表——正義力量的聯合【答案】D【解析】考點: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2.下列圖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聯合斗爭的是( )【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相關的知識點。閱讀題文所給提示信息:雅爾塔會議。因為1942年1月,中蘇美英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雅爾塔會議進一步協調盟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行動,加速戰勝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步伐。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3.德國入侵波蘭后,許多人提出了疑問:“英國、法國扔出了兩個‘小孩’(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個‘小孩’(指波蘭)給‘狼群’以求躲避災難的政策還能有收益嗎?”材料中的“政策”應是( )A.殖民主義擴張政策B.委任統治政策C.綏靖政策D.“冷戰”政策【答案】C【解析】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4.為爭奪陽光下的地盤,德國與哪一個國家的矛盾最為尖銳( )A、美國 B、意大利C、英國 D、俄國【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準確認識,根據課本所學, 20世紀初期的德國外長皮洛夫說“……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為了尋求陽光下的地盤” ?!?0世紀初期”是解題的關鍵,由此可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材料中“陽光下的地盤”指的是殖民地,二當時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據此分析可知在爭奪殖民地上英國與德國的矛盾最為激勵,故選C。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5.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史實與史論。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A.1916年2月,德、法雙方在凡爾登展開血戰B.一戰爆發后,意大利參加了協約國集團作戰C.一戰中,英國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一戰是帝國主義爭奪霸權和殖民地的不義之戰【答案】D【解析】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6.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國軍需品的生產量變化情況表》(單位:百萬噸),導致 1917年協約國一方生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德國投降 B.俄國參戰C.意大利參戰 D.美國參戰【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一戰的有關知識。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爆發,俄國和意大利都卷入戰爭。1917年美國參加一戰,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是導致 1917年協約國一方生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1918年德國投降,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不會再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國軍需品的生產量變化,故答案選D。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