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凸透鏡常考問題集合與考點題目分類凸透鏡常考問題1.如何判斷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答:在成像處放一個光屏,觀察所成的像能否被光屏承接,能則為實像,不能則為虛像。2.當凸透鏡成實像時,隨著物距的減少,像距是怎樣變化的?(蠟燭向凸透鏡靠近,光屏怎么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答:物距減少,像距增大,即物像同方向移動,像跟著物體在移動。口訣:敵進我退3.當u>2f時,物距移動的距離和像距移動的距離大小關系? 當f答: 當u>2f時,物距移動的距離>像距移動的距離當f 口訣:小像走小步,大像走大步4.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實像,此時小明固定蠟燭和凸透鏡,在光屏和凸透鏡間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視眼鏡,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需將光屏向__遠離_____(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5.當凸透鏡成實像時,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答:仍然成像。6.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發現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上方,現要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蠟燭、凸透鏡分別往哪邊移動?如果是在光屏的左上方?答:光屏向上移動,蠟燭向上移動,凸透鏡向下移動。光屏向左上移動,蠟燭向左上移動,凸透鏡向右下移動。7.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操作步驟都正確,但在透鏡右側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無法在光屏上成像 (光具座足夠長),此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因為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不成像。若想觀察到此時所成的像,正確的操作是什么?答:取下光屏,透過凸透鏡觀察蠟燭所成的像。9.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中,將蠟燭換成LED燈、光屏換成帶有方格的光屏分別有什么優點?答:蠟燭換成LED燈的優點是實驗現象更明顯,光屏換成帶有方格光屏的優點是便于比較像的大小。10.當凸透鏡成實像時,如用手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光屏上的像有什么變化?答:能成完整的像,但像變暗了。二、考點題目分類考點一、凸透鏡、凹透鏡光線作圖1.完成下列各透鏡的光路. 【答案】 考點二、凸透鏡成像規律運用1.(2019·鹽城)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C ) 2.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A )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3.(2018·涼山州)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放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如圖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C )A.a端變細,b端變細 B.a端變粗,b端變粗C.a端變細,b端變粗 D.a端變粗,b端變細4.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當把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個清晰的像,應該( A )A.保持凸透鏡不動,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鏡不動,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鏡和光屏都不動 D.以上說法都不對5.(2018·遂寧)小洋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燭焰在如圖位置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所成的像是虛像B.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C.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D.要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大,可將蠟燭遠離凸透鏡6.如圖AC為入射光線,CB為折射光線,且AO<OB.已知AO=10cm,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C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解析】根據題意AO<OB可知,A點成像在B點,像距大于物距,滿足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因為AO=10cm,選項A、B、D不能滿足f<10cm<2f,選項C能滿足f<10cm<2f,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 7.[2017·襄陽] 如圖WT2-13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凸透鏡、蠟燭、光屏放在同一直線上,當燭焰在B點時,成像在A點;當燭焰在A點時,成像在C點,則凸透鏡一定固定在____BC__之間。 8.小明自制了一個簡易投影儀(如圖所示),在暗室中將印有奧運五環標志的透明膠片貼在手電筒上,并讓燈光正對著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調整手電筒、凸透鏡、白色墻壁之間的位置,在墻上得到了一個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膠片應正立放置,且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B.膠片應倒立放置,且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C.膠片應正立放置,且與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0厘米D.膠片應倒立放置,且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0厘米 9.如圖所示,F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A′B′為物體AB的像,則物體AB在( C )A.圖中Ⅰ區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上B.圖中Ⅱ區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下C.圖中Ⅲ區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上D.圖中Ⅳ區域,比A′B′小,箭頭方向向下10.如圖,是一種被稱之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時什么也看不見,斟上酒,杯底立即顯現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圖。下列對仙女圖形成原因的探討,正確的是( D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學顯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現放大的像C.可能是圖片在杯底凸透鏡焦點處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鏡焦距變大,使圖片在一倍焦距以內成放大的虛像11.(2018·寧波)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用水透鏡模擬眼的晶狀體,通過注水或抽水可改變水透鏡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鏡固定在光具座如圖所示的位置。點燃蠟燭后,調節水透鏡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個清晰倒立、____縮小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若將點燃的蠟燭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對水透鏡_____抽水____(填“注水”或“抽水”)。12.(2019·廣州)如圖為某望遠鏡內部部分光路圖,物鏡是凸透鏡,O為光心,F為物鏡焦點,焦距為500mm。(1)在圖中畫出光線a、b經物鏡折射前的入射光線。(2)目鏡是________透鏡(填“凹”或“凸”)。(3)用此望遠鏡觀測月球時,月球經物鏡成一個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答案】(1) (2)凹 (3)倒立 縮小考點三、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2018·達州)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圖像(v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u表示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用該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被觀察的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在__0.05__m以內;把物體從距凸透鏡5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將___變小__(填“變大”、“變小”、“先變小再變大”或“先變大再變小”)。 2.【實驗名稱】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刻度尺、蠟燭、凸透鏡、光屏;(2)如圖所示,從左到右分別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 A.只需要將三者中心調至同一高度.B.需將三者中心調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線上.其中說法 正確(填序號).正確調整后,不斷改變蠟燭與凸透鏡間的距離,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所獲得的數據如下表:【分析與論證】(1)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 .(2)如圖所示,光屏應移至 區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觀察火焰經凸透鏡所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人眼應透過凸透鏡向 觀察(填“左”或“右”).(4)在整理器材時,香香同學偶然在凸透鏡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縮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填“直線傳播”、“反射”或“折射”).【答案】【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2)B 【分析與論證】(1)減小(2)B (3)左 (4)反射 3.(2019·淄博)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1)如圖甲所示,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蠟燭的像,這個像是圖乙中的___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填“照相機”、“幻燈片”或“放大鏡”)(2)小明把蠟燭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標紙上記錄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圖丙所示(A′、B′分別表示蠟燭在A、B處所成的像)。跟同學們交流后發現: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條件是____________;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________。(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小明又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8cm處,在光具座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聰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處,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則小明拿起的眼鏡是__________。(填“近視鏡”或“遠視鏡”)【答案】(1)D 照相機 (2)①f 考點四、近視眼和遠視眼原理及治療1.(2019·杭州)關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甲為近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B.乙為近視眼,可配戴凸透鏡矯正C.甲為遠視眼,可配戴凸透鏡矯正D.乙為遠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2.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著眼球的運動而運動,目前使用的軟質隱形眼鏡是由甲醇丙烯酸羥(HEMA)制成,邊緣厚度0.05毫米,近視患者戴的HEMA超薄鏡片的中心厚度( A )A.小于0.05毫米 B.等于0.05毫米C.大于0.05毫米 D.任意值考點五、凸透鏡的應用 1.如圖容器水中有一個空氣泡,則其對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線有何作用( B ) A.會聚作用 B.發散作用 C.既不會聚也不發散 D.無法判斷2.仙女牌臺燈有一款頂部開口的燈罩,如圖所示。夜晚,打開臺燈,在它的上方某一高度處放張大白紙。下面四張圖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圖中黑色為陰暗區域)( C ) 3.(2019·寧波)如圖所示,在“用‘凸透鏡’觀察周圍的景物”活動中,小科將印有綠色環保標志“”的紙固定在墻上,再將一只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移到標志的正前方,然后改變玻璃杯與標志之間的距離。小科站立時透過玻璃杯和水觀察。下列圖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C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