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2020.05溫馨提示:1.本試卷為開卷考試,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90 分鐘。2.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卷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一、選擇題(本題有 22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4 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下古代政權與其建立民族匹配正確的是A.元—蒙古 B.清—契丹 C.西夏—女真 D.唐—吐蕃2. 《竹枝詞》中出現“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景象的城市是A.上海 B.廈門 C.天津 D.廣州3. 徐家匯是上海十大商業中心之一,它得名于明代科學家徐光啟。下列史實與他相關的是A.編寫《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 17 世紀工藝百科全書”B.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學成就,豐富我國醫藥學寶庫C.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部分內容D.追求個性解放,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 17、18 世紀時,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思想的牢籠"指的是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C.各從所好 各聘所長 D.八股取士5. 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說:“如果要交朋友我會選擇康熙皇帝……他有‘帝國設計’。”下列各項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的是①組織雅克薩反擊戰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③加強對西藏的管理④平定準噶爾叛亂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明清時期,承古出新。在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是A.西南地區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B.小說異軍突起,逐漸成為文學主流C.江南地區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D.沿海實行嚴厲海禁政策,禁止對外貿易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 第 1 頁 共 6 頁7.下圖為某八年級同學在探究西方近代史時繪制的思維導圖,據此判斷他探究的主題是A.思想解放運動B.資產階級革命C.推翻封建制度D.工業革命浪潮8.“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A.傾銷商品的迫切 B.商業利益的誘惑C.侵略擴張的野心 D.傳播文明的需要9. 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在其作品《神曲》中,為當時的教皇在“地獄”火窟里留了一個位置;而最后引導他走出罪惡森林、走向天堂的導師是智者維吉爾。這反映了但丁①追求知識與美德 ②宣揚理性的力量 ③抨擊教會的腐朽 ④宣揚現世的享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讀右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 100 年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D.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11.有學者認為,“1500 年左右,大西洋變成了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其巨大的影響波及各方。一般來看,這一變化對歐洲人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則意味著災難。”對材料中“災難”理解正確的是A.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B.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C.近代列強的殖民掠奪由此開始 D.各洲之間建立直接的商業聯系12.每個公民都應該堅持憲法至上,認真學習憲法,維護憲法權威,是因為憲法①是依法治國的核心,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規定國家具體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③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④規定了公民廣泛的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 第 2 頁 共 6 頁1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 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這說明我國A.最核心的問題是尊重人權 B.公民享有的人權內容廣泛C.人權的主體范圍非常廣泛 D.人權保障工作已全部完成14.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增強制度執行力,制度執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你認為以下觀點與材料相符的有①國家權力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途徑和方式行使②國家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③充分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以規范國家權力運行④作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隨著互聯網發展,廣大網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反映問題、提出意見,相關政府部門將定向解答、回復解決。這一做法A.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B.加強政府依法執政力度C.加強社會輿論對政府的監督 D.保障決策體現所有人意志16.理智和成熟的消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煩惱。倘若發生糾紛,我們應該①不顧一切維護自身權益,馬上和商家爭吵②依據相關法律與商家直接對話,協商解決③主動接受調解,相互諒解,自愿達成協議④受到不法侵害后,向消費者協會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7.下列屬于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有①遵守憲法法律 ②維護國家利益 ③參加人大選舉 ④接受義務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中學生小張向有關部門反映了小區內的居家隔離戶擅自撕毀封條隨意進出的行為,這是他在行使自己的A.勞動權 B.知情權 C.監督權 D.受教育權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 第 3 頁 共 6 頁19.以下觀點右圖漫畫相符的是A.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B.權力的行使應該集中民智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要運用權力為自己謀福利20.2019 年,范思哲、紀梵希、蔻馳等品牌,在對 T 恤的文字設計上將香港、澳門與國家并列。中國網民就此一一舉報。中國網民的做法說明①公民自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統一②公民權利意識增強,正確行使了監督權③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承擔起愛國的責任④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權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八年級(2)班的小剛在學習了憲法內容后,整理出下圖,請給它擬一個最恰當的主題是……A.憲法保障了公民所有的權利 B.憲法與公民的日常生活無關C.憲法只在某階段保障公民權利 D.憲法與公民的一生息息相關22.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提出到 2035 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作為青少年學生應該①珍惜受教育的權利 ②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③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④制定學校資助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有 5 小題,共 56 分)23.(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圖 1 明朝中央機構示意圖 圖 2: 圖 3:江南貢院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 第 4 頁 共 6 頁(1)根據圖 1找出明朝統治者在改革中央機構的措施。(4分)(2)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圖 2 是哪一機構及其最初設立目的。(4 分)(3)圖3與明清時期的哪一措施有關?綜合上述材料,總結明清政治發展趨勢。(4分)24.(10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法國人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他 20 歲時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成為華盛頓的好友;1789 年,他在《獨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并制定三色國旗。材料二:18 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1)材料一中提及的兩部文獻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什么?(2分)(2)結合材料一,分析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的原因(4 分)(3)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4分)25.(10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石門刻石:“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李斯材料二:直到 18 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出現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 18 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彭慕蘭《大分流》材料三:圖 4:廣州十三行 圖 5:啟蒙運動時期的沙龍 圖 6:攻占巴士底獄(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2分)(2)根據所學知識找出 18 世紀中葉中國與英國的“相似性”。(2 分)(3)結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東西方出現大分流的原因。(6分)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 第 5 頁 共 6 頁26.(13 分)2019 年 12 月 4 日是第六個國家憲法日,憲法日的主題是: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某校八年級(4)班圍繞憲法與法律開展了一次主題班會,各位同學積極發言。A同學: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B同學:我買了一本憲法,我就可以知道中國所有的法律條文了。C同學: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我們要積極踐行憲法。(1)請列舉兩項國家機關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措施。(4分)(2)請從憲法內容和效力的角度,評析 B同學的言論。(5分)(3)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 C 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踐行憲法?(4分)27.(11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善舉暖人心 造謠遭嚴懲面對疫情,湖州 90 歲拉煤老人陸 3月 28 日,羅某在網絡散布疫情謠松芳捐款 2萬元。據悉,老人生活 言,引發群眾大量關注和擔憂。目困苦,這筆捐款是他省吃儉用攢下 前,羅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依法行來的政府慰問金。 政處罰。(1)材料一體現了公民的哪兩項基本權利?(4 分)(2)結合材料二,談談公民在生活中應如何依法行使權利? (5分)(3)羅某受到行政處罰,表明生活中我們應如何依法履行義務?(2分)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 第 6 頁 共 6 頁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 2020.05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D C D C C B B B D C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C B B C C B C A A D A23(12分)下令不再設置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財政,直接對皇帝負責(2分);設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漸形成內閣制度(2分)軍機處(2分)處理西北軍務(2分)八股取士(2分)皇權不斷強化(2分)24(10分)啟蒙運動(2分)因為他“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戰爭使美國獲得了獨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進一步傳播。(2分)“在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它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等基本原則,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2分)“不同于美國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國殖民主義,目的是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和英國革命如出一轍”,都要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4分)25.(10分)(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分)(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任選1點2分)(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3分)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3分)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3分)(三點任選兩點,材料1分)26.(13分)(1)①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享有的廣泛的基本權利,法律進一步明確了公民享有的各項具體權利,規定了侵害權利的法律責任。②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應當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意識,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簡政放權。③監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④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⑤國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圍和習慣,努力將人權理想變成現實。(以上答案任意兩點即可給分,每點2分,共4分)(2)B同學的言論錯誤(1分)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是對刑事、民事、行政等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2分)(答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得1分)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2分)(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學會運用憲法精神來分析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分)堅決維護憲法的權威,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憲法實施、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2分)(11分)(2分)“捐款2萬元”體現了財產權;“政府慰問金”體現了老人獲得了物質幫助權。(2分)(2)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2分)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分)羅某某散布謠言引發群眾擔憂,擾亂公共秩序,損害他人、社會的利益,故應受到處罰。(1分)(3)我們要依法履行法定義務,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2分)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 2020.05溫馨提示: 1.本試卷為開卷考試,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卷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一、選擇題(本題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下古代政權與其建立民族匹配正確的是A.元—蒙古 B.清—契丹 C.西夏—女真 D.唐—吐蕃2. 《竹枝詞》中出現“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景象的城市是A.上海 B.廈門 C.天津 D.廣州3. 徐家匯是上海十大商業中心之一,它得名于明代科學家徐光啟。下列史實與他相關的是A.編寫《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B.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學成就,豐富我國醫藥學寶庫C.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部分內容D.追求個性解放,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 17、18世紀時,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思想的牢籠"指的是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C.各從所好 各聘所長 D.八股取士5. 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說:“如果要交朋友我會選擇康熙皇帝……他有‘帝國設計’。”下列各項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的是①組織雅克薩反擊戰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③加強對西藏的管理④平定準噶爾叛亂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明清時期,承古出新。在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是A.西南地區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B.小說異軍突起,逐漸成為文學主流C.江南地區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D.沿海實行嚴厲海禁政策,禁止對外貿易7.下圖為某八年級同學在探究西方近代史時繪制的思維導圖,據此判斷他探究的主題是 A.思想解放運動 B.資產階級革命 C.推翻封建制度 D.工業革命浪潮???8.“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A.傾銷商品的迫切 B.商業利益的誘惑 C.侵略擴張的野心 D.傳播文明的需要9. 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在其作品《神曲》中,為當時的教皇在“地獄”火窟里留了一個位置;而最后引導他走出罪惡森林、走向天堂的導師是智者維吉爾。這反映了但丁①追求知識與美德 ②宣揚理性的力量 ③抨擊教會的腐朽 ④宣揚現世的享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讀右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 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 D.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11.有學者認為,“1500年左右,大西洋變成了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其巨大的影響波及各方。一般來看,這一變化對歐洲人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則意味著災難。”對材料中“災難”理解正確的是A.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B.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C.近代列強的殖民掠奪由此開始 D.各洲之間建立直接的商業聯系12.每個公民都應該堅持憲法至上,認真學習憲法,維護憲法權威,是因為憲法①是依法治國的核心,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規定國家具體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③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④規定了公民廣泛的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這說明我國A.最核心的問題是尊重人權 B.公民享有的人權內容廣泛C.人權的主體范圍非常廣泛 D.人權保障工作已全部完成14.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增強制度執行力,制度執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你認為以下觀點與材料相符的有①國家權力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途徑和方式行使②國家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③充分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以規范國家權力運行④作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隨著互聯網發展,廣大網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反映問題、提出意見,相關政府部門將定向解答、回復解決。這一做法A.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B.加強政府依法執政力度C.加強社會輿論對政府的監督 D.保障決策體現所有人意志16.理智和成熟的消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煩惱。倘若發生糾紛,我們應該①不顧一切維護自身權益,馬上和商家爭吵②依據相關法律與商家直接對話,協商解決③主動接受調解,相互諒解,自愿達成協議④受到不法侵害后,向消費者協會提起訴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7.下列屬于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有 ①遵守憲法法律 ②維護國家利益 ③參加人大選舉 ④接受義務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中學生小張向有關部門反映了小區內的居家隔離戶擅自撕毀封條隨意進出的行為,這是他在行使自己的A.勞動權? B.知情權 C.監督權 D.受教育權19.以下觀點右圖漫畫相符的是A.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 B.權力的行使應該集中民智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要運用權力為自己謀福利20.2019年,范思哲、紀梵希、蔻馳等品牌,在對T恤的文字設計上將香港、澳門與國家并列。中國網民就此一一舉報。中國網民的做法說明①公民自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統一②公民權利意識增強,正確行使了監督權③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承擔起愛國的責任 ④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權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八年級(2)班的小剛在學習了憲法內容后,整理出下圖,請給它擬一個最恰當的主題是A.憲法保障了公民所有的權利 B.憲法與公民的日常生活無關C.憲法只在某階段保障公民權利 D.憲法與公民的一生息息相關22.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作為青少年學生應該①珍惜受教育的權利 ②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③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④制定學校資助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56分)23.(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根據圖1找出明朝統治者在改革中央機構的措施。(4分)(2)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圖2是哪一機構及其最初設立目的。(4分)(3)圖3與明清時期的哪一措施有關?綜合上述材料,總結明清政治發展趨勢。(4分)24.(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法國人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他20歲時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成為華盛頓的好友;1789年,他在《獨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并制定三色國旗。材料二: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材料一中提及的兩部文獻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什么?(2分)結合材料一,分析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的原因(4分)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4分)25.(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石門刻石:“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李斯材料二:直到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出現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彭慕蘭《大分流》材料三: 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2分)根據所學知識找出18世紀中葉中國與英國的“相似性”。(2分)結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東西方出現大分流的原因。(6分)26.(13分)2019年12月4日是第六個國家憲法日,憲法日的主題是: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某校八年級(4)班圍繞憲法與法律開展了一次主題班會,各位同學積極發言。A同學: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B同學:我買了一本憲法,我就可以知道中國所有的法律條文了。C同學: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我們要積極踐行憲法。(1)請列舉兩項國家機關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措施。(4分)(2)請從憲法內容和效力的角度,評析B同學的言論。(5分) (3)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C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踐行憲法?(4分)27.(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體現了公民的哪兩項基本權利?(4分)(2)結合材料二,談談公民在生活中應如何依法行使權利? (5分)(3)羅某受到行政處罰,表明生活中我們應如何依法履行義務?(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試卷#.docx 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試卷#.pdf (修改版)八年級期中參考答案(7).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