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教材)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1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課件+學案(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教材)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1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課件+學案(8份打包)

資源簡介


課標要求: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核心素養:樹立科學精神,培養公共參與意識。
探究點一  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2.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試判斷: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  )
提示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議題:正確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
1959年,毛澤東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并針對當時我國理論界的爭論,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他說:“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說二者同一,不是說二者等同,不是說思維等同于存在,它能夠反映客觀的性質,能夠反映客觀的運動,并且由此產生科學的預見,而這種預見經過實踐又能夠轉化成事物。”
(1)為什么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
(2)結合毛澤東的論述,談一談應該怎樣理解思維和存在的同一。
答案 (1)思維和存在的性質不同。思維是主觀的、第二性的東西,存在是客觀的、第一性的東西。
(2)①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是指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②對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學家否認了認識世界的可能性,這就區分為可知論與不可知論。③在認識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時,我們既要把二者分開,又要看到二者的同一。

1.準確理解“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問題
(1)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人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某一客觀事物和自然現象有了新的認識,這類材料往往體現的是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可知論。
(2)思維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即思維不能正確認識存在,人不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代表人物中比較著名的是康德和休謨。
典例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哲學基本問題的角度看,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的變化體現了(  )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
③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的變化體現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③正確;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并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①不符合題意;④表述錯誤。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是存在決定思維,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它是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科學回答。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就是堅持了唯物主義;承認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就是堅持了辯證法。
典例2 哲學課上,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命題:“觀點一,思維反映存在,觀點二,思維是存在的反映。”假如讓你回答學生的問題,你的答案是(  )
①兩種觀點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維的關系
②兩種觀點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維的辯證關系
③觀點一強調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④觀點二強調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解析 觀點一強調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問題,觀點二強調存在是世界的本原,二者都屬于哲學的基本問題。故①④符合題意。
探究點二 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試判斷: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
提示 ×。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議題:生活中的哲學基本問題
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總是在自己家的親人生病時,采取燒香拜佛的做法去救治。當你問她(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她(他)會回答從小到大看到祖輩們都是這樣做的。如果你是一個懂科學知識的青年,生病后你一定會去醫院看醫生,采取打針吃藥的辦法去治療。
(1)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中的兩種不同做法。
(2)為破除迷信,弘揚科學,某校學生會正在草擬倡議書,向同學們征集倡議,請你提出兩條倡議。
答案 (1)①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②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燒香拜佛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并且這種世界觀是在自身的生活實踐中自發形成的。一個懂科學知識的青年,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不是意識決定物質,而是物質決定意識,生病后去醫院看醫生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③懂科學知識的青年,生病后去醫院看醫生,是認為打針吃藥的辦法可以治療人的疾病,人們可以對病理問題進行認識,是一種可知論。
(2)①以思想政治課為主陣地,把科學無神論教育課程化。②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滲透科學無神論思想。③占領學生課余活動陣地,使科學無神論教育經常化。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原因
(1)從地位和作用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不僅是一切哲學必然遇到的問題,而且是一切哲學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對世界本原問題的回答,關系到世界觀的根本問題。
(2)從世界觀角度看: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誰先誰后、誰決定誰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了哲學性質的不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就是由于對這一問題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為兩種根本不同的世界觀。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是正確的,唯心主義的根本方向是錯誤的。
(3)從方法論角度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是人們在生活、實踐、實際工作中的基本問題。它指導著人們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還是從主觀愿望出發、脫離客觀實際,從而關系到人們的工作、實踐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典例3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這一問題理解正確的是(  )
①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②它是一切哲學問題的根源和關鍵
③它是如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問題
④它是全部哲學要回答的首要和唯一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哲學的基本問題不是如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問題,而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③說法錯誤;哲學基本問題并不是全部哲學要回答的唯一問題,④說法錯誤。
典例4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因為(  )
①人們認識世界需要從實際需要出發
②人們改造世界需要從正確的思維出發
③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須有正確思維的指導
④人們的衣食住行需要發揮思維的指導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①②錯誤;人們無論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要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故③正確;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思維的指導作用,④正確。
探究點三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
(2)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請思考:能不能認為唯物主義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的滿足;唯心主義者則是追求“心靈”世界的滿足?
提示 不能。這種觀點沒有弄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3)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試判斷:①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因而在本質上是錯誤的。(  )
②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觀點各不相同,沒有共同點。(  )
提示 ①×。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②×。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的共同點是:都承認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請思考: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有什么共同點?
提示 都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試判斷:凡是屬于唯物主義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凡是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
提示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根本觀點正確,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義是根本觀點錯誤,但從局部范圍看有一定借鑒意義。
3.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和兩大陣營
(1)兩個對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2)兩大陣營(基本派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議題: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中國科協曾經就中國公眾對未知現象等有關問題的看法進行抽樣檢查,調查結果顯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調查樣本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對象為18~69歲成年人。課題組負責人特別指出:隨著政策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一些傳統迷信形式的市場已經越來越小,而現代迷信卻不斷變換形式,甚至打著傳統文化和科學的旗號迷惑和欺騙公眾。“計算機算命”“幸運數字”“星座命運”等各種命運預測的迷信活動如今招徠了一些篤信者。
(1)走訪調查:我們周圍是否存在類似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實質是什么?
(2)結合這些現象的危害,說明青少年應當樹立什么樣的世界觀。
答案 (1)存在。這些現象都是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
(2)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它容易使人們犯主觀主義錯誤,使人不思進取,有時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會直接阻礙我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進程,對人的發展是一種阻礙,最終會使人失去獨立的人格。因此,青少年應當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要堅信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派別 評價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進步性:否認神創論,堅持唯物論 局限性:①對世界的物質性只是猜測,沒有科學依據。②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進步性:堅持并發展了唯物主義 局限性:①把物質歸結于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屬性等同為物質的屬性。②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它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自然觀和歷史觀在唯物辯證的基礎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典例5 我國哲學家張載認為,氣是萬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東西本質上都是氣。這種觀點屬于(  )
A.唯心主義
B.辯證唯物主義
C.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D.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答案 C
解析 張載把“氣”這種具體物質形態看作世界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故選C;A、B、D均不符合題意。
2.比較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派別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區別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例證 萬物皆備于我;心外無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8”就是發;喜鵲報喜;彗星出現乃不祥之兆;指紋、手相、星座、生肖、風水決定人的命運;理生萬物、理主動靜;上帝造萬物
聯系 二者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典例6 以下說法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是(  )
①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理在氣先,理為氣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認為世界的本原是陰陽二氣,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②③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符合題意。 ④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不符合題意。

1.有人說哲學應該研究宇宙中的大問題,有人說哲學應該研究人生問題,也有人說哲學應該研究人類認識問題,哲學研究的問題有許多,其中有一個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即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A.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
C.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D.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問題
答案 A
解析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或者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A說法正確;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B、C不符合題意;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問題不屬于哲學的基本問題,D不符合題意。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從哲學產生以來就有,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  )
A.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
B.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
C.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
D.對思維和存在二者有無同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
答案 C
解析 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C符合題意;對思維和存在二者有無同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A、B、D均不符合題意。
3.思維和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和關鍵。這是因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
①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問題
②體現著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
③是一切哲學都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④是人們在實踐中無法回避的問題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一切問題的根源和關鍵在于首先弄清世界的本質和根源,而這正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也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要回答的問題,③④符合題意。①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等同于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問題,觀點錯誤。②不符合題意,排除。
4.企業若想得到良好發展,就必須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經營,優秀的經營者能夠對市場需求作出正確的判斷。從哲學基本問題來看,這是因為(  )
①存在決定思維
②思維決定存在
③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
④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說明存在決定思維,①正確,②錯誤;優秀的經營者能夠對市場需求作出正確的判斷,這說明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③錯誤,④正確。
5.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三者的共同之處在于(  )
A.都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
B.都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
C.都認為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D.都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
答案 A
解析 本題宜用排除法。B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排除;C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排除;D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性所在,排除。
6.“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長相。你是駱駝,就不要去唱蒼鷹的歌,駱駝照樣充滿魅力”。這段話是一個________觀點。(  )
A.唯物主義 B.唯心主義
C.悲觀主義 D.樂觀主義
答案 A
解析 是駱駝就做駱駝的事,不要去唱蒼鷹的歌,這反映的哲理就是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因此答案是A。
7.黑格爾認為,萬事萬物是“絕對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生萬物”“未有這事,先有這理”;柏拉圖則認為,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下列對黑格爾、朱熹以及柏拉圖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有(  )
①都屬于唯心主義
②都屬于主觀唯心主義
③都屬于客觀唯心主義
④都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三位哲學家都把客觀精神(絕對精神、理、理念)看作世界的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所以三人的觀點都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故選A。
8.從世界觀角度看,封建迷信和信仰宗教屬于(  )
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
C.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D.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答案 B
解析 封建迷信和信仰宗教都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屬于客觀唯心主義,B符合題意。
9.面對自然災害帶來的嚴重損失,人們往往有三種觀點:第一種人認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違;第二種人認為,天災已成定局,過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種人認為,天災不可避免,但事在人為,我們應該把損失降到最低。
(1)試判斷上述三種人分別屬于什么哲學派別,其基本觀點各是什么?
(2)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如何劃分的?
答案 (1)①第一種人認為“天命不可違”,屬于客觀唯心主義,其基本觀點是: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②第二種人認識到“天災已成定局”,采取消極等待的態度,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③第三種人認為“事在人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且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2)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②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課標要求:理解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核心素養: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政治認同。
探究點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也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
請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是什么?
提示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爆發了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正確反映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利益的科學理論做指導。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
(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試判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  )
提示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議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

(1)上圖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什么?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查閱資料分析在它的產生過程中還有哪些因素起著重要作用。
答案 (1)圖片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除了直接的理論來源外,還有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前提、社會科學前提。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自然科學前提。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使人們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世界成為可能。因而,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③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等取得的積極成果,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科學前提。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條件 作用 表現
社會歷史條件 階級基礎 19世紀30~40年代,歐洲爆發了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正確反映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利益的科學理論做指導
科學知識條件 自然科學前提 從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質統一性以及各種物質形態之間聯系和發展的辯證性質,為哲學總結自然現象以及認識它們的一般規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識基礎
社會科學前提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等取得的積極成果,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科學前提
理論知識條件 理論來源 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并根據新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材料,對它們進行革命的改造和發展,從而把辯證法和唯物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統一起來,創立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典例1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這表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基礎、階級基礎是(  )
①19世紀中葉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無產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③自然科學的發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學社會科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基礎、階級基礎是19世紀中葉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①②符合題意;③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2.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
(1)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它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
(2)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3)只有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
(4)只有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人民的實踐活動,是人民改造世界的最有力思想武器,是人民一切實踐活動的指南。馬克思主義是與當代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人民的理論,也是實踐的理論,這一理論始終著眼于、出發于、回歸于、植根于人民的實踐活動,是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
典例2 之所以說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是因為(  )
①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
②馬克思主義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④只有馬克思主義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所有的哲學都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④不選。
探究點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1.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世界,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請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什么?
提示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
2.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試判斷: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因此是科學之科學。(  )
提示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但不能說是“科學之科學”。
3.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

議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法國工人黨的創始人保爾·拉法格在談到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給予他的影響時說:“一天晚上,馬克思以他特有的那種豐富的旁征博引和見解向我講述了他那人類社會發展的輝煌理論,就像在我眼前揭開了一道帷幕一樣,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歷史的邏輯,并且能夠找到社會發展和思想發展表面上如此矛盾的共同的物質原因。”
(1)拉法格談到的“那人類社會發展的輝煌理論”指的是什么?
(2)“有生以來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歷史的邏輯”的哲學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指的是歷史唯物主義。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所以,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使拉法格“有生以來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歷史的邏輯”。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統一”
基本特征 原因
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①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 ②革命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典例3 隨著時代的轉換、實踐的深化,作為時代精神之精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然要關注重大現實問題,并增添新的內容,以新的理論觀點、體系建構、表現方式滿足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  )
A.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
B.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C.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D.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A、B均未體現,D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材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故選C。
2.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區別 內涵 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整個世界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有力的工具
科學性 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哲學
發展階段 有許多門類、派別,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階段 既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又包括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高度統一,是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人類哲學思想發展的新階段
聯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歷史上優秀哲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可以說,沒有哲學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正是因為哲學發展到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新階段,才使哲學重新煥發生機,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典例4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下列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舊哲學的區別的有(  )
①舊哲學是唯心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論
②舊哲學是形而上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的
③舊哲學只是說明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革命地改造世界
④舊哲學一般代表剝削階級的利益,馬克思主義哲學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舊哲學既有唯物論也有唯心論,既有辯證法也有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辯證法的有機統一,①②說法錯誤,③④說法正確。
探究點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1.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試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毛澤東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
提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包括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試判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
提示 √。

議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共產黨宣言》發表后170多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改革開放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愿選擇的適合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勝利。
(1)簡要回答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理論成果。
(2)請你為正確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兩條建議。并說明為什么。
答案 (1)①鄧小平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③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命題在新時代的集中理論展現。
(2)①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因為它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是我們行動的指南。②要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因為它是發展著的理論,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發展。因此,我們要做到思想上不斷有新的創造,要善于發展,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寶庫,并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新的實踐。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典例5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大地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了重大理論創新。這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A.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豐富和發展
B.是哲學發展的巔峰
C.給我們提供強大思想武器的物質力量
D.是習近平個人思想的體現
答案 A
解析 此題考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知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A正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系統,B說法錯誤,排除;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精神力量,不是物質力量,C說法錯誤,排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不是習近平個人思想的體現,D說法錯誤,排除。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
(1)理論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豐富和發展,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這是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巨大貢獻。
(2)實踐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使中國的社會發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典例6 習近平在一次中央集體學習活動中指出,我們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材料表明(  )
①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哲學
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中國的社會發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最完美的理論體系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錯誤,我們要把一切從實際出發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④錯誤,實踐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也會與時俱進,沒有最完美的理論體系。

1.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表述正確的有(  )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最后的碩果
③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而不是“最后的碩果”,②不選。
2.馬克思通過對青年黑格爾派的批判,利用費爾巴哈的唯物論作批判的橋梁,完成了對黑格爾辯證法的繼承和超越。材料告訴我們(  )
A.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階級基礎
B.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自然科學前提
C.德國古典哲學的產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D.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了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故D符合題意;A、B均不符合題意;C說法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是(  )
A.使哲學成為科學的哲學
B.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C.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消滅資本主義
D.實現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答案 B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應選B。
4.“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毛澤東的這一論斷說明(  )
A.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基本特征是實踐性
B.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C.馬克思主義要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D.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答案 A
解析 “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毛澤東的這一論斷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基本特征是實踐性,故A符合題意;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故B錯誤;C、D均不符合題意。
5.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調研時強調,要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思想輿論引導。從哲學上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是因為(  )
①馬克思主義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科學的、人民的理論
②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③馬克思主義立足實踐,為我國的革命和建設提供了具體路徑
④馬克思主義順應時代發展,實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從哲學上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科學的、人民的理論,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①②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為我國的革命和建設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而不是提供具體路徑,③錯誤。任何哲學都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④錯誤。
6.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并沒有過時,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
①具有自然科學前提,是科學革命理論的來源和基礎
②具有深厚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物質武器
③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④具有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特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科學革命理論的來源和基礎,實踐是科學革命理論的來源和基礎,排除①;②中“是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物質武器”表述錯誤,排除。
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領會了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下列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  )
①毛澤東思想
②鄧小平理論
③科學發展觀
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毛澤東思想不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①不選。
8.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推進,它也會不斷豐富和發展。這體現了(  )
①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決定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頂峰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推動著社會實踐的發展,但不起決定作用,②錯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但不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頂峰,③錯誤。
9.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鮮明的特色之一。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的不斷涌現、理論體系的完備成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最顯著標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愈益高揚、更加堅定。
結合材料,從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角度,說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必要性。
答案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
(2)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與時俱進是其獨特的理論品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真正牢牢把握當今時代的脈搏,反映當今時代的變化。
每課小結




易錯點1 混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提醒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二者不是相互決定、相互轉化的關系。


矯正訓練1 思想高尚的人,不會做偷雞摸狗之事;思想齷齪的人,不可能成就驚天動地的事業。要改變命運,就要先改變行為;要改變行為,就要先改變思想、解放思想。這是因為(  )
①一般而言世界觀會決定方法論
②世界觀的形成以方法論為基礎
③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互相轉化的
④世界觀不同方法論也就會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之所以要改變思想、解放思想,是因為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世界觀不同方法論就不同,①④正確闡釋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符合題意。②③表述錯誤,排除。
易錯點2 不能正確區分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
提醒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即意識和物質何者是本原,是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是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判斷標準。


矯正訓練2 對于近幾年出現的“最大最圓月”“流星雨”等天象,天文機構及專家均及時準確地作出了預報,與古時人們不能認識其現象與本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體現了(  )
A.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
B.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C.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D.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
答案 D
解析 現在人們能及時準確地預報上述天文現象,而古時候人們不能認識這些現象,反映了可知論,即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易錯點3 混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提醒 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矯正訓練3 辯證唯物主義與一切舊唯物主義哲學的區別在于(  )
A.都堅持了唯物主義的觀點,但后者不徹底
B.前者堅持了辯證法,后者堅持了形而上學
C.對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前者如實反映,后者歪曲反映
D.前者看問題既唯物又辯證,后者看問題既唯心又形而上學
答案 A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是徹底的唯物主義,應選A。

關注第十九個世界哲學日
熱點素材
2020年11月19日是第十九個世界哲學日。世界哲學日是一項將專家學者的學術工作與公眾特別是青年學生的廣泛參與融為一體的公共慶典性哲學活動。其宗旨是促進哲學教學的發展,鼓勵人們對思想和理性進行批判,對當代重大問題進行哲學分析、研究和探索,①加強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國際合作,②以期更好地發揮哲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③它為每個人,不論他們的文化背景,提供了一個思考不同問題的機會,如:“作為個體和世界大家庭,我們是誰?”世界的狀態是由我們來思考,并確定它是否符合我們理想中的正義與平等。我們問自己,我們生活的社會是否符合偉大宣言中的倫理和道德準則。④

信息解讀
信息點 對接知識
①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② 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③ 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④ 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創新演練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世界哲學日”,是因為(  )
A.哲學比具體科學更加重要
B.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C.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D.哲學可以為人們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答案 D
解析 A錯誤,哲學和具體科學同樣重要。B錯誤,哲學有科學、非科學之分。C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未涉及哲學的產生。D正確且符合題意。
2.世界哲學日活動的目的是鼓勵世界各國人民分享他們的哲學遺產,使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哲學知識、認識哲學學科,并使得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體悟哲學的魅力和內涵,使得哲學真正走進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更好地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這說明(  )
A.哲學就是世界觀
B.哲學與我們普通人無關
C.哲學來自人們的生活實踐
D.真正的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 D
解析 材料體現了哲學的任務,選D;A錯誤,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B錯誤,哲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C與材料無關。
3.設立世界哲學日的宗旨是促進哲學教學的發展,鼓勵人們對思想和理性進行批判,對當代重大問題進行哲學分析、研究和探索,加強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以期更好地發揮哲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這說明(  )
①哲學是系統化科學化的世界觀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③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④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①錯在“科學化”,哲學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④不符合題意。
(共31張PPT)

課時2 哲學的基本問題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課標要求】
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核心素養】
樹立科學精神,培養公共參與意識。
內容索引
探究點二 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探究點三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探究點一  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新知導學
1.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和 的關系問題,也就是 和 的關系問題。
2.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 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_____________
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試判斷: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
思維
存在
意識
提示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物質
何者是本原
有沒有同一性
議題:正確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
1959年,毛澤東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并針對當時我國理論界的爭論,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他說:“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說二者同一,不是說二者等同,不是說思維等同于存在,它能夠反映客觀的性質,能夠反映客觀的運動,并且由此產生科學的預見,而這種預見經過實踐又能夠轉化成事物。”


合作探究

(1)為什么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
答案 思維和存在的性質不同。思維是主觀的、第二性的東西,存在是客觀的、第一性的東西。
(2)結合毛澤東的論述,談一談應該怎樣理解思維和存在的同一。
答案 ①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是指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
②對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學家否認了認識世界的可能性,這就區分為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③在認識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時,我們既要把二者分開,又要看到二者的同一。



核心歸納
1.準確理解“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問題
(1)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人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某一客觀事物和自然現象有了新的認識,這類材料往往體現的是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可知論。
(2)思維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即思維不能正確認識存在,人不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代表人物中比較著名的是康德和休謨。
典例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哲學基本問題的角度看,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的變化體現了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
決定意識 ③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維是對
存在的正確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 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的變化體現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③正確;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并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①不符合題意;
④表述錯誤。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是存在決定思維,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它是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科學回答。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就是堅持了唯物主義;承認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就是堅持了辯證法。
解析 觀點一強調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問題,觀點二強調存在是世界的本原,二者都屬于哲學的基本問題。故①④符合題意。
典例2 哲學課上,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命題:“觀點一,思維反映存在,觀點二,思維是存在的反映。”假如讓你回答學生的問題,你的答案是
①兩種觀點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維的關系
②兩種觀點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維的辯證關系
③觀點一強調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④觀點二強調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返 回


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新知導學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 和 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 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 和 ,決定著它們對 的回答。
試判斷: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生活
提示 ×。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實踐活動
哲學
基本性質
方向
其他哲學問題
議題:生活中的哲學基本問題
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總是在自己家的親人生病時,采取燒香拜佛的做法去救治。當你問她(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她(他)會回答從小到大看到祖輩們都是這樣做的。如果你是一個懂科學知識的青年,生病后你一定會去醫院看醫生,采取打針吃藥的辦法去治療。


合作探究

(1)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中的兩種不同做法。
答案 ①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②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燒香拜佛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并且這種世界觀是在自身的生活實踐中自發形成的。一個懂科學知識的青年,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不是意識決定物質,而是物質決定意識,生病后去醫院看醫生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③懂科學知識的青年,生病后去醫院看醫生,是認為打針吃藥的辦法可以治療人的疾病,人們可以對病理問題進行認識,是一種可知論。
(2)為破除迷信,弘揚科學,某校學生會正在草擬倡議書,向同學們征集倡議,請你提出兩條倡議。
答案 ①以思想政治課為主陣地,把科學無神論教育課程化。
②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滲透科學無神論思想。
③占領學生課余活動陣地,使科學無神論教育經常化。



核心歸納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原因
(1)從地位和作用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不僅是一切哲學必然遇到的問題,而且是一切哲學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對世界本原問題的回答,關系到世界觀的根本問題。
(2)從世界觀角度看: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誰先誰后、誰決定誰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了哲學性質的不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就是由于對這一問題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為兩種根本不同的世界觀。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是正確的,唯心主義的根本方向是錯誤的。
(3)從方法論角度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是人們在生活、實踐、實際工作中的基本問題。它指導著人們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還是從主觀愿望出發、脫離客觀實際,從而關系到人們的工作、實踐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典例3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這一問題理解正確的是
①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②它是一切哲學問題的根源和關鍵
③它是如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問題
④它是全部哲學要回答的首要和唯一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哲學的基本問題不是如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問題,而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③說法錯誤;
哲學基本問題并不是全部哲學要回答的唯一問題,④說法錯誤。
解析 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①②錯誤;
人們無論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要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故③正確;
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思維的指導作用,④正確。
典例4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因為
①人們認識世界需要從實際需要出發
②人們改造世界需要從正確的思維出發
③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須有正確思維的指導
④人們的衣食住行需要發揮思維的指導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返 回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新知導學
1.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和 誰是本原。
(2)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 后有意識,物質 意識。
請思考:能不能認為唯物主義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的滿足;唯心主義者則是追求“心靈”世界的滿足?
物質
意識
物質
物質
決定
提示 不能。這種觀點沒有弄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3)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試判斷:①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因而在本質上是錯誤的。
提示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近代形而上學
古代樸素
②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觀點各不相同,沒有共同點。
提示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的共同點是:都承認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是本原的, 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和 。
請思考: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有什么共同點?
提示 都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物質
意識
試判斷:凡是屬于唯物主義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凡是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提示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根本觀點正確,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義是根本觀點錯誤,但從局部范圍看有一定借鑒意義。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3.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和兩大陣營
(1)兩個對子:唯物主義與 ;辯證法與 。
(2)兩大陣營(基本派別):唯物主義與 。
形而上學
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
議題: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中國科協曾經就中國公眾對未知現象等有關問題的看法進行抽樣檢查,調查結果顯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調查樣本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對象為18~69歲成年人。課題組負責人特別指出:隨著政策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一些傳統迷信形式的市場已經越來越小,而現代迷信卻不斷變換形式,甚至打著傳統文化和科學的旗號迷惑和欺騙公眾。“計算機算命”“幸運數字”“星座命運”等各種命運預測的迷信活動如今招徠了一些篤信者。


合作探究

(1)走訪調查:我們周圍是否存在類似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實質是什么?
答案 存在。這些現象都是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
(2)結合這些現象的危害,說明青少年應當樹立什么樣的世界觀。
答案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它容易使人們犯主觀主義錯誤,使人不思進取,有時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會直接阻礙我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進程,對人的發展是一種阻礙,最終會使人失去獨立的人格。因此,青少年應當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要堅信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核心歸納
1.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派別 評價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進步性:否認神創論,堅持唯物論
局限性:①對世界的物質性只是猜測,沒有科學依據。②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進步性:堅持并發展了唯物主義
局限性:①把物質歸結于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屬性等同為物質的屬性。②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它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自然觀和歷史觀在唯物辯證的基礎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典例5 我國哲學家張載認為,氣是萬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東西本質上都是氣。這種觀點屬于
A.唯心主義 B.辯證唯物主義
C.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D.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解析 張載把“氣”這種具體物質形態看作世界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故選C;
A、B、D均不符合題意。
2.比較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派別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區別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例證 萬物皆備于我;心外無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8”就是發;喜鵲報喜;彗星出現乃不祥之兆;指紋、手相、星座、生肖、風水決定人的命運;理生萬物、理主動靜;上帝造萬物
聯系 二者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解析 ①認為世界的本原是陰陽二氣,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②③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符合題意。
④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不符合題意。
典例6 以下說法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是
①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理在氣先,理為氣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返 回
(共37張PPT)

課時3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課標要求】
理解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核心素養】
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政治認同。
內容索引
探究點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探究點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探究點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



新知導學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也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 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
請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是什么?
無產階級
社會科學
提示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爆發了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正確反映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利益的科學理論做指導。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
(1)馬克思主義是 的理論、 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 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 、沒有 、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 。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 ,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試判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
提示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科學
人民
人民
壓迫
剝削
解放
精神武器
議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


合作探究

(1)上圖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圖片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查閱資料分析在它的產生過程中還有哪些因素起著重要作用。
答案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除了直接的理論來源外,還有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前提、社會科學前提。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自然科學前提。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使人們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世界成為可能。因而,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
③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等取得的積極成果,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科學前提。



核心歸納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條件 作用 表現
社會歷史條件 階級基礎 19世紀30~40年代,歐洲爆發了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正確反映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利益的科學理論做指導
科學知識條件 自然科學前提 從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質統一性以及各種物質形態之間聯系和發展的辯證性質,為哲學總結自然現象以及認識它們的一般規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識基礎
社會科學前提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等取得的積極成果,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科學前提
理論知識條件 理論來源 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并根據新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材料,對它們進行革命的改造和發展,從而把辯證法和唯物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統一起來,創立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典例1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這表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基礎、階級基礎是
①19世紀中葉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無產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③自然科學的發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學社會科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基礎、階級基礎是19世紀中葉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①②符合題意;
③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2.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
(1)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它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
(2)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3)只有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
(4)只有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人民的實踐活動,是人民改造世界的最有力思想武器,是人民一切實踐活動的指南。馬克思主義是與當代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人民的理論,也是實踐的理論,這一理論始終著眼于、出發于、回歸于、植根于人民的實踐活動,是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
解析 所有的哲學都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④不選。
典例2 之所以說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是因為
①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
②馬克思主義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④只有馬克思主義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返 回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新知導學
1.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 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在 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世界,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_____
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 與歷史觀的統一。
請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什么?
核心
提示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
科學實踐觀
唯物
主義
自然觀
2.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 基礎上的科學性和 的統一。
試判斷: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因此是科學之科學。
提示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但不能說是“科學之科學”。
革命性
實踐
3.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的理論品質。
獨特
議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法國工人黨的創始人保爾·拉法格在談到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給予他的影響時說:“一天晚上,馬克思以他特有的那種豐富的旁征博引和見解向我講述了他那人類社會發展的輝煌理論,就像在我眼前揭開了一道帷幕一樣,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歷史的邏輯,并且能夠找到社會發展和思想發展表面上如此矛盾的共同的物質原因。”


合作探究

(1)拉法格談到的“那人類社會發展的輝煌理論”指的是什么?
答案 指的是歷史唯物主義。
(2)“有生以來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歷史的邏輯”的哲學原因是什么?
答案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所以,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使拉法格“有生以來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歷史的邏輯”。



核心歸納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統一”
基本特征 原因
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①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
②革命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典例3 隨著時代的轉換、實踐的深化,作為時代精神之精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然要關注重大現實問題,并增添新的內容,以新的理論觀點、體系建構、表現方式滿足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
B.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C.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D.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解析 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A、B均未體現,
D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材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故選C。
2.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 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區別 內涵 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整個世界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有力的工具
科學性 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哲學
發展階段 有許多門類、派別,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階段 既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又包括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高度統一,是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人類哲學思想發展的新階段
聯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歷史上優秀哲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可以說,沒有哲學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正是因為哲學發展到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新階段,才使哲學重新煥發生機,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解析 舊哲學既有唯物論也有唯心論,既有辯證法也有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辯證法的有機統一,①②說法錯誤,③④說法正確。
典例4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下列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舊哲學的區別的有
①舊哲學是唯心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論
②舊哲學是形而上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的
③舊哲學只是說明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革命地改造世界
④舊哲學一般代表剝削階級的利益,馬克思主義哲學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返 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新知導學
1.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 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 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
2.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 、獨立自主。
具體實際
鄧小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實事求是
群眾路線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試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毛澤東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提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包括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科學發展觀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 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 ,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試判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提示 √。
集體智慧
發展
行動指南
議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共產黨宣言》發表后170多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改革開放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愿選擇的適合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勝利。


合作探究

(1)簡要回答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理論成果。
答案 ①鄧小平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③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命題在新時代的集中理論展現。
(2)請你為正確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兩條建議。并說明為什么。
答案 ①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因為它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是我們行動的指南。
②要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因為它是發展著的理論,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發展。因此,我們要做到思想上不斷有新的創造,要善于發展,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寶庫,并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新的實踐。



核心歸納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典例5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大地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了重大理論創新。這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A.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豐富和發展
B.是哲學發展的巔峰
C.給我們提供強大思想武器的物質力量
D.是習近平個人思想的體現

解析 此題考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知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A正確;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系統,B說法錯誤,排除;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精神力量,不是物質力量,C說法錯誤,排除;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不是習近平個人思想的體現,D說法錯誤,排除。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
(1)理論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豐富和發展,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這是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巨大貢獻。
(2)實踐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使中國的社會發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解析 ①錯誤,我們要把一切從實際出發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
④錯誤,實踐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也會與時俱進,沒有最完美的理論體系。
典例6 習近平在一次中央集體學習活動中指出,我們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材料表明
①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哲學 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中國的社會發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最完美的理論體系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返 回
(共13張PPT)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每課小結



知識體系
易錯點1 混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易錯剖析

提醒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二者不是相互決定、相互轉化的關系。
矯正訓練1 思想高尚的人,不會做偷雞摸狗之事;思想齷齪的人,不可能成就驚天動地的事業。要改變命運,就要先改變行為;要改變行為,就要先改變思想、解放思想。這是因為
①一般而言世界觀會決定方法論
②世界觀的形成以方法論為基礎
③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互相轉化的
④世界觀不同方法論也就會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之所以要改變思想、解放思想,是因為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世界觀不同方法論就不同,①④正確闡釋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符合題意。
②③表述錯誤,排除。
易錯點2 不能正確區分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
提醒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即意識和物質何者是本原,是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是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判斷標準。
矯正訓練2 對于近幾年出現的“最大最圓月”“流星雨”等天象,天文機構及專家均及時準確地作出了預報,與古時人們不能認識其現象與本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體現了
A.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
B.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C.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D.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

解析 現在人們能及時準確地預報上述天文現象,而古時候人們不能認識這些現象,反映了可知論,即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易錯點3 混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提醒 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矯正訓練3 辯證唯物主義與一切舊唯物主義哲學的區別在于
A.都堅持了唯物主義的觀點,但后者不徹底
B.前者堅持了辯證法,后者堅持了形而上學
C.對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前者如實反映,后者歪曲反映
D.前者看問題既唯物又辯證,后者看問題既唯心又形而上學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是徹底的唯物主義,應選A。



鏈接熱點
關注第十九個世界哲學日
熱點素材
2020年11月19日是第十九個世界哲學日。世界哲學日是一項將專家學者的學術工作與公眾特別是青年學生的廣泛參與融為一體的公共慶典性哲學活動。其宗旨是促進哲學教學的發展,鼓勵人們對思想和理性進行批判,對當代重大問題進行哲學分析、研究和探索,①加強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國際合作,②以期更好地發揮哲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③它為每個人,不論他們的文化背景,提供了一個思考不同問題的機會,如:“作為個體和世界大家庭,我們是誰?”世界的狀態是由我們來思考,并確定它是否符合我們理想中的正義與平等。我們問自己,我們生活的社會是否符合偉大宣言中的倫理和道德準則。④
信息解讀
信息點 對接知識
①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② 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③ 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④ 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創新演練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世界哲學日”,是因為
A.哲學比具體科學更加重要
B.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C.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D.哲學可以為人們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解析 A錯誤,哲學和具體科學同樣重要。
B錯誤,哲學有科學、非科學之分。
C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未涉及哲學的產生。
D正確且符合題意。
2.世界哲學日活動的目的是鼓勵世界各國人民分享他們的哲學遺產,使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哲學知識、認識哲學學科,并使得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體悟哲學的魅力和內涵,使得哲學真正走進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更好地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這說明
A.哲學就是世界觀
B.哲學與我們普通人無關
C.哲學來自人們的生活實踐
D.真正的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析 材料體現了哲學的任務,選D;
A錯誤,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B錯誤,哲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C與材料無關。
3.設立世界哲學日的宗旨是促進哲學教學的發展,鼓勵人們對思想和理性進行批判,對當代重大問題進行哲學分析、研究和探索,加強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以期更好地發揮哲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這說明
①哲學是系統化科學化的世界觀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③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④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錯在“科學化”,哲學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
④不符合題意。

(共34張PPT)

課時1 追求智慧的學問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課標要求】
比較哲學思維與日常思維的異同。
【核心素養】
樹立科學精神。
內容索引
探究點二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探究點三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
識的概括和總結
探究點一 哲學的起源


哲學的起源



新知導學
1.哲學的本義
(1)哲學是一門熱愛 、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致力于從總體上把握人與____
的關系。
(2)哲學的本義是 或追求智慧。
試判斷:哲學的本義就是聰明、智慧。
智慧
世界
愛智慧
提示 ×。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2.哲學的產生
(1)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 。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 和 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2)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 中對 、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試判斷:哲學智慧來源于哲學家的頭腦。
提示 ×。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
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
實踐
宇宙
議題:哲學的起源
中國古代有許多諺語,如,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打七寸;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些諺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
其實,哲學并不陌生。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疑問,況且疑問從孩童時期就開始了。朱熹小時候就問他的父母,“天上有何物”;陸九淵三四歲時就問父親“天地有沒有盡頭”;波普爾8歲時就在思考“空間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這些人后來都成了大哲學家。因此有人說,哲學是從人們仰望蒼穹開始的。


合作探究

(1)請選擇你熟悉的一個諺語,說說它所包含的哲學道理。并分析這些哲理與人們的生活和實踐有什么關系。
答案 比如“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啟示我們,想問題、做事情一定要按照規律辦事。哲學智慧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都需要哲學智慧。
(2)你如何理解“哲學是從人們仰望蒼穹開始的”?
答案 這句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核心歸納
1.哲學的“產生”≠哲學的“源于”
“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這兩句話各有側重:哲學智慧產生于實踐,這是最根本性的,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句話,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但人類的實踐活動并不能自發地生成哲學,只有人們在生活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這樣才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哲學才會出現。所以,我們說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典例1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古往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一個有所迷惑與驚異的人,每每慚愧自己的愚昧無知;他們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脫出愚蠢。”這句話意在說明
①哲學智慧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產生的
②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③人們創造哲學最終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④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從亞里士多德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哲理的探索,不是主觀想象的也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一種思考和追問,可以排除①③。
2.全面理解哲學與實踐的關系
(1)哲學依賴于實踐
①一方面,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是人類一切認識的源泉。
②另一方面,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2)實踐需要哲學
人們的實踐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哲學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的理論指導和思維前提。哲學的任務,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析 A表述錯誤,忽視了哲學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材料沒有涉及哲學的產生問題,C、D排除;
“學點哲學的確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強調了哲學的指導作用,B符合題意。
典例2 “幾十年的經驗使我深刻體會到,學點哲學的確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下列觀點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振聲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學對生活與實踐具有促進作用
B.實踐活動需要哲學的指導
C.哲學是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D.哲學產生于實踐活動

返 回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新知導學
1.哲學與世界觀
(1)人們對整個世界的 和根本觀點就是世界觀。
試判斷:世界觀是關于世界具體問題的觀點。
提示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總的看法
請思考:春夏秋冬、太陽東升西落是不是世界觀?
提示 不是。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春夏秋冬、太陽東升西落是對自然現象的描述,不是世界觀。
(2)哲學就是關于 的學問。哲學是 依據一定的 知識、 知識和 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 化、 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試判斷: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世界觀就是哲學。
提示 ×。哲學不等于世界觀,世界觀能否成為哲學,主要看它是否系統化、理論化。
哲學家
自然
世界觀
社會
思維
系統
理論
(3)反對兩種認識誤區:既反對把哲學 ,把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學說,也反對把哲學 ,認為哲學與普通人無關。
請思考:人人都有世界觀,人人都是哲學家嗎?
提示 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神秘化
簡單化
2.哲學與方法論
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用世界觀作指導去 世界和 世界,就成了方法論。一般說來,世界觀 方法論,方法論 世界觀。哲學是
_______和 的統一。
試判斷:①哲學都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提示 ×。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改造
認識
決定
體現
世界觀
方法論
②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決定、相互體現。
提示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議題: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


合作探究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句古話在當代社會似乎也能加以“應驗”:高考前一天,平常清靜的寺院卻迎來了一撥接一撥的“小香客”,許下心愿,預祝自己高考“順利”。燒香的學生數量之多,時間之集中,讓人們意外和震驚。
(1)這些學生有屬于自己的世界觀嗎?他們的世界觀是哲學嗎?
答案 世界觀人人都有,這些高考前燒香拜佛的學生也有世界觀,但他們的世界觀是零散的、不自覺的、自發的,缺乏系統化和理論化。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這些燒香拜佛的學生堅持什么樣的世界觀?他們燒香拜佛與自己的世界觀有什么關系?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這些學生堅持“有神論”或“客觀唯心主義”,相信“神”能保佑自己金榜題名,這種世界觀決定了他們去寺廟燒香。這說明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



核心歸納
1.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 哲學 世界觀
區別 含義 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主體 是哲學家自覺研究的結果 是自發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點 是系統化、理論化的 零散的、不自覺的
聯系 ①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②哲學與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
③哲學與世界觀都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
④哲學與世界觀都來源于生活和實踐,并在實踐活動中發展和接受檢驗
典例3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這是因為
A.一般人的世界觀是零散的、不自覺的,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B.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
C.一般人的世界觀只涉及某一具體領域,而哲學家的世界觀涉及整個世界
D.哲學與世界觀存在著嚴格的界限

解析 每個人接觸周圍的事物都會形成對世界的一定看法,即世界觀人人都有,但這種世界觀是零散的、不自覺的。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故A符合題意。B觀點錯誤。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哲學與世界觀都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C觀點錯誤。
D觀點錯誤,哲學與世界觀既存在著嚴格的界限,也具有內在聯系。
2.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 世界觀 方法論
區別 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聯系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不可分離。一般說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解析 成功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指導他們適時行動,說明企業家的世界觀是其行動的向導,體現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①③符合題意,④錯誤;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等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而不是對具體生活的概括和升華,②觀點錯誤。
典例4 成功的企業家大多有一種冒險精神,他們敢于冒險、善于冒險。一個項目,一般人可能要等到有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百的把握時才敢去做,而成功的企業家在有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三十的希望時就開始行動了。這從一個方面說明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②哲學是對具體生活的概括和升華 ③企業家的世界觀是其行動的向導 ④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就有什么樣的世界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返 回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新知導學
1.具體知識:一類是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即 知識;一類是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即 知識;還有一類是關于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知識,即 知識。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思維科學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1)相互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 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 的本質和 的規律。
(2)相互聯系:具體科學的進步 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 。
請思考:有人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這種觀點正確嗎?
提示 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因此,哲學并不能凌駕于一切具體科學之上,稱為“科學之科學”,也不能取代具體科學。所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最一般
最普遍
思維
推動
指導
議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不同的科學領域都研究運動,但是卻有不同。自然科學領域中,化學科學的運動主要是化學反應;物理學也研究運動,其中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社會歷史學研究的運動是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的運動;思維領域研究的運動是人們的思維和心理運動。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則通過概括總結具體科學的運動,指出:整個世界都是在運動變化著的,宇宙間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都是運動。


合作探究

(1)同是研究“運動”,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有什么不同?
答案 具體科學都是研究的某一具體領域的運動,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把握具體科學“運動”的基礎上,對整個世界中“運動”的概括、總結和升華,概括了世界上最普遍的運動。
(2)若沒有具體科學對不同領域運動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能概括出最本質的“運動”概念嗎?這說明了什么?
答案 不能。這說明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核心歸納
1.正確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 哲學 具體科學
區別 研究對象 整個世界 某一具體領域
任務 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
作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指導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指導
聯系 ①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②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不是多數與少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典例5 “醫道”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哲學層次的“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觀,如仁愛、中庸、和諧、平衡等關系。這是中醫學的靈魂,醫技是一種醫療技術,醫道高于醫技。這啟示我們
①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 ②哲學思想寓于具體科學之中 ③哲學高于具體科學,是“科學之科學”  ④各門具體科學都以哲學為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啟示我們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哲學思想寓于具體科學之中,①②符合題意;
③說法錯誤;
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④錯誤。故選A。
2.全面理解哲學的內涵
(1)從本義上看,哲學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2)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3)從與方法論的關系看,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4)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看,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解析 材料中“《規劃》強調努力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說明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A符合題意;
C中“物質力量”說法錯誤;
D夸大了哲學的作用;
B不符合題意。
典例6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十三五”時期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指導性文件。《規劃》強調努力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上述要求的依據在于
A.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B.哲學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C.哲學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
D.哲學決定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方向和進程

返 回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課標要求:比較哲學思維與日常思維的異同。
核心素養:樹立科學精神。
探究點一 哲學的起源

1.哲學的本義
(1)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致力于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
(2)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試判斷:哲學的本義就是聰明、智慧。(  )
提示 ×。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2.哲學的產生
(1)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2)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試判斷:哲學智慧來源于哲學家的頭腦。(   )
提示 ×。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議題:哲學的起源
中國古代有許多諺語,如,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打七寸;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些諺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
其實,哲學并不陌生。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疑問,況且疑問從孩童時期就開始了。朱熹小時候就問他的父母,“天上有何物”;陸九淵三四歲時就問父親“天地有沒有盡頭”;波普爾8歲時就在思考“空間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這些人后來都成了大哲學家。因此有人說,哲學是從人們仰望蒼穹開始的。
(1)請選擇你熟悉的一個諺語,說說它所包含的哲學道理。并分析這些哲理與人們的生活和實踐有什么關系。
(2)你如何理解“哲學是從人們仰望蒼穹開始的”?
答案 (1)比如“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啟示我們,想問題、做事情一定要按照規律辦事。哲學智慧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都需要哲學智慧。
(2)這句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1.哲學的“產生”≠哲學的“源于”
“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這兩句話各有側重:哲學智慧產生于實踐,這是最根本性的,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句話,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但人類的實踐活動并不能自發地生成哲學,只有人們在生活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這樣才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哲學才會出現。所以,我們說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典例1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古往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一個有所迷惑與驚異的人,每每慚愧自己的愚昧無知;他們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脫出愚蠢。”這句話意在說明(  )
①哲學智慧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產生的
②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③人們創造哲學最終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④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從亞里士多德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哲理的探索,不是主觀想象的也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一種思考和追問,可以排除①③。

2.全面理解哲學與實踐的關系
(1)哲學依賴于實踐
①一方面,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是人類一切認識的源泉。
②另一方面,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2)實踐需要哲學
人們的實踐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哲學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的理論指導和思維前提。哲學的任務,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典例2 “幾十年的經驗使我深刻體會到,學點哲學的確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下列觀點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振聲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哲學對生活與實踐具有促進作用
B.實踐活動需要哲學的指導
C.哲學是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D.哲學產生于實踐活動
答案 B
解析 A表述錯誤,忽視了哲學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材料沒有涉及哲學的產生問題,C、D排除;“學點哲學的確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強調了哲學的指導作用,B符合題意。
探究點二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1.哲學與世界觀
(1)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就是世界觀。
試判斷:世界觀是關于世界具體問題的觀點。(  )
提示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請思考:春夏秋冬、太陽東升西落是不是世界觀?
提示 不是。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春夏秋冬、太陽東升西落是對自然現象的描述,不是世界觀。
(2)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試判斷: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世界觀就是哲學。(  )
提示 ×。哲學不等于世界觀,世界觀能否成為哲學,主要看它是否系統化、理論化。
(3)反對兩種認識誤區:既反對把哲學簡單化,把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學說,也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與普通人無關。
請思考:人人都有世界觀,人人都是哲學家嗎?
提示 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2.哲學與方法論
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用世界觀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一般說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試判斷:①哲學都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②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決定、相互體現。(  )
提示 ①×。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②×。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議題: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句古話在當代社會似乎也能加以“應驗”:高考前一天,平常清靜的寺院卻迎來了一撥接一撥的“小香客”,許下心愿,預祝自己高考“順利”。燒香的學生數量之多,時間之集中,讓人們意外和震驚。
(1)這些學生有屬于自己的世界觀嗎?他們的世界觀是哲學嗎?
(2)這些燒香拜佛的學生堅持什么樣的世界觀?他們燒香拜佛與自己的世界觀有什么關系?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世界觀人人都有,這些高考前燒香拜佛的學生也有世界觀,但他們的世界觀是零散的、不自覺的、自發的,缺乏系統化和理論化。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這些學生堅持“有神論”或“客觀唯心主義”,相信“神”能保佑自己金榜題名,這種世界觀決定了他們去寺廟燒香。這說明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

1.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哲學 世界觀
區別 含義 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主體 是哲學家自覺研究的結果 是自發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點 是系統化、理論化的 零散的、不自覺的
聯系 ①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②哲學與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 ③哲學與世界觀都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 ④哲學與世界觀都來源于生活和實踐,并在實踐活動中發展和接受檢驗


典例3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這是因為(  )
A.一般人的世界觀是零散的、不自覺的,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B.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
C.一般人的世界觀只涉及某一具體領域,而哲學家的世界觀涉及整個世界
D.哲學與世界觀存在著嚴格的界限
答案 A
解析 每個人接觸周圍的事物都會形成對世界的一定看法,即世界觀人人都有,但這種世界觀是零散的、不自覺的。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故A符合題意。B觀點錯誤。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哲學與世界觀都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C觀點錯誤。D觀點錯誤,哲學與世界觀既存在著嚴格的界限,也具有內在聯系。
2.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世界觀 方法論
區別 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聯系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不可分離。一般說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典例4 成功的企業家大多有一種冒險精神,他們敢于冒險、善于冒險。一個項目,一般人可能要等到有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百的把握時才敢去做,而成功的企業家在有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三十的希望時就開始行動了。這從一個方面說明(  )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②哲學是對具體生活的概括和升華
③企業家的世界觀是其行動的向導
④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就有什么樣的世界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成功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指導他們適時行動,說明企業家的世界觀是其行動的向導,體現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①③符合題意,④錯誤;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等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而不是對具體生活的概括和升華,②觀點錯誤。
探究點三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1.具體知識:一類是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一類是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即社會科學知識;還有一類是關于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知識,即思維科學知識。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1)相互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2)相互聯系: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請思考:有人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這種觀點正確嗎?
提示 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因此,哲學并不能凌駕于一切具體科學之上,稱為“科學之科學”,也不能取代具體科學。所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議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不同的科學領域都研究運動,但是卻有不同。自然科學領域中,化學科學的運動主要是化學反應;物理學也研究運動,其中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社會歷史學研究的運動是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的運動;思維領域研究的運動是人們的思維和心理運動。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則通過概括總結具體科學的運動,指出:整個世界都是在運動變化著的,宇宙間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都是運動。
(1)同是研究“運動”,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有什么不同?
(2)若沒有具體科學對不同領域運動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能概括出最本質的“運動”概念嗎?這說明了什么?
答案 (1)具體科學都是研究的某一具體領域的運動,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把握具體科學“運動”的基礎上,對整個世界中“運動”的概括、總結和升華,概括了世界上最普遍的運動。
(2)不能。這說明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1.正確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哲學 具體科學
區別 研究對象 整個世界 某一具體領域
任務 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
作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指導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指導
聯系 ①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②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不是多數與少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典例5  “醫道”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哲學層次的“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觀,如仁愛、中庸、和諧、平衡等關系。這是中醫學的靈魂,醫技是一種醫療技術,醫道高于醫技。這啟示我們(  )
①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
②哲學思想寓于具體科學之中
③哲學高于具體科學,是“科學之科學”
④各門具體科學都以哲學為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啟示我們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哲學思想寓于具體科學之中,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④錯誤。故選A。

2.全面理解哲學的內涵
(1)從本義上看,哲學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2)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3)從與方法論的關系看,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4)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看,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典例6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十三五”時期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指導性文件。《規劃》強調努力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上述要求的依據在于(  )
A.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B.哲學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C.哲學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
D.哲學決定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方向和進程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規劃》強調努力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說明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A符合題意;C中“物質力量”說法錯誤;D夸大了哲學的作用;B不符合題意。

1.某學校組織義務勞動,某班班主任老師讓學生提出勞動量分配的方案。男生說:“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勞動,這樣最公平。”女生反駁說:“這樣不公平,我們女同學力氣小,應該有差別地分配勞動量才公平。”為此,大家圍繞“什么是公平”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由此可見(  )
①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②哲學智慧產生于思維出現的分歧
③哲學爭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困惑
④哲學并不是高懸于空中的思想樓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揭示了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智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①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②觀點錯誤。是由于生活的困惑使我們產生了哲學上的爭論,排除③。
2.下面兩幅漫畫告訴我們(  )

①哲學思想是人們頭腦中自生的
②孩子的追問中蘊含哲學智慧
③人的哲學思想是與生俱來的
④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不是人們頭腦中自生的,故①表述錯誤,④正確;“我是什么?”“我是從哪里來的?”這是一個哲學命題,蘊含著哲學智慧,故②符合題意;人的哲學思想是經過學習與思考后天培養出來的,不是與生俱來的,故③表述錯誤。故選D。
3.人們在生活中會自發形成世界觀。下列看法中,不屬于世界觀的有(  )
①人的命,天注定
②摩擦生熱
③水往低處流
④存在即被感知
⑤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答案 B
解析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世界觀,①④⑤是世界觀;②③是物理現象。
4.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下列屬于哲學層面的意識現象的是(  )
A.民間的“實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綱目》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A不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排除;C、D都是具體科學,不是哲學層面的思想,排除;B包含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屬于哲學層面的思想,故選B。
5.播種一種觀念就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獲一種命運。要改變命運,就要先改變行為;要改變行為,先要改變思想、解放思想。這是因為(  )
A.方法論決定世界觀
B.世界觀和方法論互相轉化
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D.世界觀和方法論都有相對獨立性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世界觀與方法論。要改變命運,就要先改變行為;要改變行為,先要改變思想,解放思想是因為世界觀決定方法論,C正確,A、B、D均說法錯誤。
6.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下列內容屬于方法論的是(  )
A.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D.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答案 C
解析 方法論強調的是人類如何做,C符合題意。其余三項均屬于世界觀,不符合題意。
7.“哲學總攬一切,綜括一切,仰觀宇宙之窮,俯究萬類之運動,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這段話說明(  )
A.哲學揭示的是整個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B.哲學是一切具體科學知識的總和
C.哲學是一門包羅萬象、囊括萬物的綜合性學科
D.哲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答案 A
解析 “哲學總攬一切,綜括一切”,體現了哲學揭示的是整個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故選A。其他三項表述錯誤。
8.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說:“研究人員的世界觀將永遠決定著他的工作方向。”這表明(  )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②哲學給具體科學研究以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③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④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世界觀決定工作方向,說明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①正確;世界觀決定他的工作方向,是因為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②正確;③與題意無關;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④說法錯誤。
9.盤點落馬官員,“不信馬列信鬼神”者還真不少:國臺辦原副主任龔某,廣東省原副省長劉某,河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張某等,被指長期搞迷信活動。思想松一寸,行動松一尺。一些領導干部把“神”掛在心中,對于自己的平步青云,認為是“神”的庇護,頂禮膜拜,為此不惜濫用權力,以權謀私,違法犯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領導干部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忘初心,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以真抓實干的作風謀劃發展,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
結合材料,從世界觀與方法論關系的角度,闡釋領導干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原因。
答案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領導干部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科學指導行動,從而作出正確的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紫金县| 吉首市| 远安县| 晋江市| 霍州市| 德保县| 闽清县| 博爱县| 三原县| 云梦县| 改则县| 襄垣县| 醴陵市| 凤山县| 通城县| 库尔勒市| 若羌县| 兴文县| 含山县| 金塔县| 鹤山市| 陵川县| 江门市| 九龙城区| 龙门县| 普安县| 称多县| 汉沽区| 台安县| 白城市| 阳信县| 厦门市| 桐庐县| 富锦市| 繁峙县| 名山县| 灵寿县| 理塘县| 五寨县|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