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時代特征:從政權并立到國家統一。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后周政權,建立北宋,定都東京(即開封)。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1、加強中央集權
軍事:①解除禁軍高級將領兵權;②調換將領,定期換防,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
地方:派文臣擔任州縣長官。
2、加強君主專制:分化事權,削弱相權。
三、宋朝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將專權,鞏固統治。
2、表現: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②宋太宗繼續重文輕武,使文臣統兵格局形成;
③宋朝注重發展文教,改革發展科舉制。
——措施: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
作用:對宋朝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即營造了讀書風氣,提高了社會文化素養,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3、影響: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但也削弱了宋朝軍隊的戰斗力。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一、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P29地圖)
政權 建立時間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遼 10世紀初 契丹族 阿保機 上京
北宋 960年 漢族 趙匡胤 東京
西夏 11世紀前期 黨項族 元昊 興慶
二、遼、西夏與北宋的關系——戰和
1、宋遼議和,訂立澶淵之盟
背景: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親臨澶州,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
內容:遼軍撤回,宋給遼歲幣。
影響: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保持著和平局面。
2、宋夏議和,訂立和約
內容: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影響:議和后,宋夏邊境貿易興旺。

第8課 金與南宋的對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女真族居住在東北黑龍江流域和長白山一帶)
1、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統一女真;1115年,建立政權,國號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金滅遼,再滅北宋(1127年,金軍攻占東京,北宋滅亡)
二、南宋的建立(P39地圖)
北宋滅亡后,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
趙構即宋高宗。
*今杭州:隋朝稱余杭,南宋稱臨安。
三、宋金和戰
1、岳飛抗金:
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率岳家軍,取得郾城大捷,大敗金軍主力。
宋高宗趙構和權臣秦檜向金求和,并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了岳飛。
2、宋金和議
內容:①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②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P39地圖)
影響: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南宋統治者偏安江南。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發展
1、人口增長,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如秧馬(P42圖)。
2、糧食作物:
①北宋時,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
②宋朝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
③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為糧倉,出現“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
3、經濟作物:
南方普遍種植茶樹,產茶州縣比以往增加。
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由廣東、福建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二、手工業興盛(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尤為突出)
1、紡織業
①北宋時,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的絲織生產發達。
②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
2、制瓷業(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
①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瓷都;
②南宋時,江南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
3、造船業
①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水平高,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
②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規模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指南針。
三、商業貿易繁榮
1、國內商業
①宋朝最大的商業城市是開封(在北方黃河流域)和杭州(在南方)。
②店鋪在街道宅巷都可開設,經商時間不再受限制,出現早市和夜市。
③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草市; 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
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南宋紙幣叫會子。(P45紙幣圖)
*紙幣出現的原因?宋朝商業繁榮; 金屬貨幣攜帶不便。
*交子與商業的關系?交子既是商業發展的產物和表現, 交子出現又促進了商業發展。
2、海外貿易
①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③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南宋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經濟重心南移(北方黃河流域 南方長江流域)
1、過程: ①東晉南朝,江南得到開發——奠定基礎;
②唐朝中后期——開始南移; ③南宋時——完成南移。
2、南宋時,經濟重心移到南方的表現?
①中央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②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成為糧倉,“蘇湖熟,天下足”。
3、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啟示?
原因 啟示
經濟因素:人口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勞動力(主要原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要保護生態環境。
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社會較安定。 營造安定的社會環境。
政策因素:宋朝統治者重視發展農業 ,鼓勵海外貿易。 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改革開放。

第10、11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統治
一、蒙古族的興起:
1、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阿保機、阿骨打、鐵木真歷史功績的相似之處?
①都是少數民族杰出首領、政治家、軍事家;②都統一了本民族;
③都建立了政權;④都創制了文字。
2、鐵木真死后,蒙古軍隊先滅西夏,后滅金,形成南宋和蒙古對峙局面。
二、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1、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P49平面圖)。
*今北京:隋朝稱涿郡,金朝稱燕京、中都,元朝稱大都。
2、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滅亡南宋,1279年完成全國統一。
完成統一的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元朝的統治
1、元朝地位:元朝是我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
元朝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2、對西藏的管轄
措施: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統轄(在西藏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P51地圖“宣政院轄地”)
意義: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

第12、13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文化和科技
一、繁華的都市生活
1、北宋開封、南宋臨安、元朝大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北宋開封最繁華的是大相國寺。
3、宋代市民文化生活豐富
原因:隨著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表現:①瓦子、勾欄:北宋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南宋臨安娛樂業更發達,瓦子更多。
②雜劇: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雜劇。雜劇形成于宋代,興盛于元朝。
③節日: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日益受重視。

二、宋詞和元曲
1、宋詞
(1)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又稱長短句,唐時出現,五代兩宋發展,它成為宋代主要文學形式之一。《念奴嬌》《滿江紅》《蝶戀花》是著名詞牌。
(2)代表人物
①北宋蘇軾——詞風:豪邁飄逸,把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他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
②李清照——詞風:委婉、細膩、清秀。
③南宋辛棄疾——詞風:豪放愛國,雄奇闊大,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和文學地位。
2、元曲
(1)元曲包括散曲、雜劇和南戲等。雜劇是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綜合性藝術。
(2)代表人物(雜劇家):
①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前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
②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是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
三、宋元科技
1、活字印刷術
背景:隋唐發明的雕版印刷術費工費時。
發明: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流程:刻字、排版、印刷。
活字的變化:泥活字 木活字 銅活字(元朝出現)
總結創新:元代科學家王禎在《農書》中對木活字技術作了系統總結并有創新,發明了轉輪排字法。
外傳:13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又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
后經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徑傳入歐洲。
貢獻: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2、指南針
前身:戰國時,人們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稱為“司南”(P60圖)。
發明:北宋用人造磁鐵發明了指南針,并制成羅盤。
應用:北宋末年,中國海船開始使用指南針。
外傳及貢獻: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又傳到歐洲,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3、火藥
發明:唐朝人發明了火藥。
應用: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元朝用金屬取代竹管,發明了火銃(P61圖),
比以前的突火槍威力更大。
外傳:中國的火藥、煙火,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貢獻: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远县| 南通市| 突泉县| 云林县| 枣庄市| 邹平县| 灌阳县| 当雄县| 防城港市| 九龙坡区| 巴彦县| 玛纳斯县| 芜湖县| 汕头市| 方山县| 鄄城县| 灵川县| 敖汉旗| 灯塔市| 柘荣县| 五指山市| 新邵县| 武宁县| 吴桥县| 平凉市| 微山县| 鄂托克旗| 两当县| 五指山市| 信阳市| 海城市| 牙克石市| 莒南县| 五常市| 江永县| 蒲城县| 横山县| 两当县| 略阳县| 仪陇县|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