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設計思路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課側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學會如何探究細菌真菌的分布,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研究,體現科學服務于生活的教學理念。二、學情分析學生對細菌和真菌雖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它們是什么樣?在哪兒?等問題卻知之甚少。所以要求教師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分析學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1)說出菌落的概念,了解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區別????????????? (2)知道細菌和真菌培養的步驟(3)說出細菌真菌的分布特點及生存條件2、能力目標??嘗試進行“檢測不同環境中細菌、真菌的數量”的活動3、情感目標? 認同細菌、真菌分布廣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菌落的概念;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區別;嘗試進行“檢測不同環境中細菌、真菌的數量”的活動 2、難點:嘗試進行“檢測不同環境中細菌、真菌的數量”的活動;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五、教法、學法教法:引導法學法:觀察法? 討論交流法? 探究法六、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會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霧霾天時空氣質量不好,是不是空氣中有很多灰塵和細菌呢?有什么辦法能使你能看見空氣中的細菌嗎? 學生積極思考。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 方法小結 1.可以借助高端儀器設備,將細菌放大之后觀察。2.可以使細菌繁殖之后形成肉眼可見的集合體之后觀察。 交給學生科學的方法過渡 我們可以使細菌和真菌繁殖形成菌落之后進行觀察,大家想看看菌落的樣子嗎?一、菌落的概念 教師出示菌落的圖片。提問:什么是菌落?為什么可以用菌落數量來衡量細菌數量?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掌握菌落的概念,理解可以通過菌落數量來衡量細菌數量。過渡 如何培養細菌,使之繁殖形成菌落呢?二、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書本P67. 思考:1、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步驟是么? 2、滅菌過程可否省略,為什么? 3、接種應該在什么環境下進行?滅菌與接種過程可否顛倒,為什么? 學生自學 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掌握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過渡 如果按條件培養之后,觀察到的細菌菌落都是一樣的嗎?真菌菌落和細菌菌落有差別嗎?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差別 1.出示細菌、真菌菌落圖片; 2.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兩種菌落的差別,并要求完成表格。 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差別,并完成相應表格。 學會觀察、尋找差異。鞏固列表比較差異的方法。過渡 已經知道可以用菌落數量表征原來環境中的細菌、真菌數量,也清楚了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那么,我們就可以來研究一下不同環境中細菌、真菌數量是否有差異了。譬如,教室由于人多,空氣不流動,教室空氣是不是比操場空氣中有更多的細菌呢?四、嘗試探究不同環境中細菌、真菌的數量 1.提出探究問題:教室空氣是不是比操場空氣中有更多的細菌呢? 2.組織學生設計科學的研究方案,并嘗試實施探究方案。 3.提示學生注意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4.拓展探究:在“洗手前后細菌數量是否有變化”的探究中為什么要設置空白對照? 學生討論、思考,設計方案。 學生代表表述自己的設計方案; 其他同學補充、完善; 學以致用,將科學探究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體現科學服務于生活的教學理念。進一步鞏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過渡 通過剛才的探究學習,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去研究各個不同地域環境中的細菌、真菌數量,從而發現在一些地方細菌、真菌特別多,而另一些地方卻甚少。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細菌真菌的分布特點以及他們的生存條件。請你結合生活體會說一說細菌真菌的分布特點以及他們的生存條件。五、細菌、真菌的分布和生存條件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說一說細菌真菌的分布特點以及他們的生存條件。 回答問題; 認同細菌、真菌的分布特點和生存條件。 交給學生推理的思路和方法。總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提示學生注意細菌、真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最后布置練習,課堂反饋。PAGE / 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