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 建設的探索第 4 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目錄CONTENTS01第一個五年計劃0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了解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和成就,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意義,提高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2.知道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本知識;3.認識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成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奠定了 基礎。學習目標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比較內容 全國總產量 人均占有量 國民收入 358億元 66元 糧食 1.1億噸 209公斤 鋼 15.8萬噸 0.29公斤 國民黨逃跑時掠走的金銀 黃金 277萬兩 白銀 1520萬元 美鈔 1537萬元 經濟基礎差農業國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比較內容 中國1952年產量 印度1950年產量 美國1950年產量 鋼產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發電量人均 2.76千瓦時 10.9千瓦時 2949千瓦時 工業落后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農業生產落后,物資緊缺,物價飛漲,市場混亂,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實現工業化是唯一出路,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如何解決中國工業極為落后的局面?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3.背 景: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情況1.時 間: 1953—1957年底2.目 的: 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4.基本任務(1)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 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2)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3)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為什么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斯大林論述蘇聯工業化時說:“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是從輕工業開始……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路,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事做遲了,就要失敗。”——《斯大林選集》下卷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5.建設成就(1)工業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2)交通成就①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5.建設成就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新藏公路青藏公路(2)交通成就5.建設成就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③1957年,長江大橋建成(2)交通成就5.建設成就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6.意 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時間: 1954年9月2.地點: 北京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目標導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3.內 容(1)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目標導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憲法明確規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民主原則,從法律上規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么說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目標導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3.內 容(2)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目標導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表決票樣(1954年)目標導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4.意義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目標導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在天安門廣場歡慶憲法頒布的人民目標導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車輪飛轉東西南北追風去,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這幅春聯描述了我國“一五”計劃期間的兩項建設成就。這兩項成就是(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②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③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④大慶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 課堂練習2.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任務是( )A.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和商業 B.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和商業C.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D.以發展重工業為主,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 初步基礎D 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