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0張PPT)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詩詞這種體裁,語言精煉,所表達的情感卻十分豐富,讀起來還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愛。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古詩詞三首》。語文 六年級 上冊第一課時第二課時3 古詩詞三首第一課時宿建德江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他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資料吧! 孟浩然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離鄉赴洛陽,再漫游吳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宿建德江》即作于作者漫游吳越時。寫作背景宿建德江地點,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省)的一段。留宿詩題:夜晚留宿在建德江邊。一起來解讀課題吧!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初讀古詩 掃清障礙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zhǔ 水中間的小塊陸地。誰來借助注釋,說一說詩歌大意?整體感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詩人自己 大意: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邊上,正是日暮時分,新愁不禁涌上心頭。劃動小船空闊遠大。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大意:抬眼望去,遠處曠野中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親近。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讀通詩句后,我們再來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象眼前出現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互動課堂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聯系寫作背景,想一想:作者為什么稱自己為“客”?作者心里為什么會涌起“新愁”?客 詩人漫游吳越,遠離家鄉,把自己當做了異鄉的客人。愁新 遠離家鄉,仕途失意,暮宿小洲,這樣的氛圍勾起了詩人思鄉的鄉愁。 假如你是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想起了從前,想起了家鄉,想到了親人和朋友,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 在一個火熱的夏夜,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西瓜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 。朋友們圍坐在火爐旁閑聊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 。與好友登高望遠,把酒言歡 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 。與家人到田中勞作,收獲果實 此時的詩人雖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緒卻早已飛遠,他的心飛到( )去了。家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再讀第三、四句,一邊讀一邊想,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顯得明月和人很近。空曠孤寂愁苦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許多詩人都留下了滿懷愁緒的詩句,你能說一句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置身這樣的情景,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的旅舟停泊在煙霧蒙蒙的沙洲邊,眼見日落黃昏,一股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兩句是借景抒情,在詩人的眼里,原野空曠遼闊,遠方的天空好像低壓在樹木之上,使心情更覺壓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動與人親近,帶來些許安慰。一起來賞析 詩句體現了淡淡的愁緒,我們在朗讀時可以把節奏稍微放慢,語調輕緩悠長。朗讀指導 我們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也可以邊想象畫面邊背誦。背誦指導泊舟煙渚日落黃昏宿建德江曠野無邊借景抒寫愁思江清月明結構梳理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畫 的詩。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 作為自己抒發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的 。秋江暮色舟泊暮宿羈旅之思主題概括 孟浩然夜宿建德江時寫下了《夜宿德江》表達愁緒,北宋詩人蘇軾登上望湖樓喝酒時也寫下了一首五言絕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自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散文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資料吧!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登上望湖樓喝酒,寫下了這首五言絕句。寫作背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地點,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湖畔。時間 詩題:六月二十七日登上望湖樓飲醉時寫下的作品。作品一起來解讀課題吧!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初讀古詩 掃清障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 蘇軾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shì 誰來借助注釋,說一說詩歌大意?整體感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還沒來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點便像灑落的珠子一樣紛紛亂跳進船艙。形容云層很黑。遮蓋,遮擋。雨點,形容雨點大,雜亂無序。 大意:突然,狂風席卷大地,湖面上頓時雨散云飛,憑欄而望,只見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鏡。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指狂風席地卷來。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平靜。 這首詩的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吧!(課后第三題)互動課堂黑云翻墨未遮山云烏云的濃黑云翻墨黑云翻墨圖比喻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白雨跳珠圖雨白雨跳珠亂入船形容雨點,有聲有色。風狂風散云圖卷地風來忽吹散突出風的快望湖樓下水如天雨后西湖圖水湖水平靜討論:云、雨、風、水在這四幅畫面中有什么特點?黑云翻墨圖白雨跳珠圖狂風散云圖雨后西湖圖動 靜 動 動 動靜之間,一場暴雨戛然而止。 用比較輕快的節奏,讀出天氣驟變時詩人驚奇的感覺。 語速可放緩,讀出雨后湖面的平靜之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 蘇軾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朗讀指導 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心醉!一起結合插圖背誦詩句,把畫面留在心間吧!背誦指導黑云翻墨圖白雨跳珠圖狂風散云圖雨后西湖圖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結構梳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詩人蘇軾先在船中,后在樓頭,迅速捕捉到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 、 、 、 ,寫得 , , , ,令人讀來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云翻雨瀉風卷天晴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主題概括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拓展延伸 最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兩首詩中易寫錯的字吧!德dé心上有一“橫”學寫字一、讀下面的詩句,理解加點字詞的意思。1.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煙渚:霧氣籠罩的江中小塊陸地。日暮:傍晚。2.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卷地風來:指狂風席地卷來。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平靜。···········課堂演練二、讀詩句,展開想象,請簡要描繪詩中所呈現的畫面。 天上黑云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遠處的山巔在翻騰的烏云中依稀可辨,這個時候,如注的驟雨就已經來到。大雨裹挾著白色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仿佛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傾倒而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詞,這首詞也寫了月夜的景色,但表達的情感卻與《宿建德江》不同。讓我們一起學習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第二課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資料吧!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到上饒居住,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為其中之一。寫作背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牌名詩題:夜里經過黃沙嶺時創作的一首詞。題目時間:夜晚地點:黃沙嶺,在今江西省上饒市西面一起來解讀課題吧!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初讀古詩 掃清障礙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xiàn 通“現”回憶一下,你還知道“見”在什么地方讀“xiàn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詞中的兩個會寫字你知道怎么寫嗎?鵲蟬quèchán先讀一讀,再觀察字形左右結構學寫字chánquè 蟬 鵲左窄右寬提左右等寬 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試著讀懂每句的意思。整體感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橫斜突兀的樹枝。 大意:明月升上樹梢,驚飛了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中,傳來蟬鳴聲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陣陣蛙聲。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用茅草蓋的小客舍。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大意:天空中星星時隱時現,山前落下稀疏的雨點。過去在土地廟樹林旁邊的茅店,拐了個彎就忽然出現在眼前。 理解了詞的大意后,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的上闕,想象畫面: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互動課堂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動:驚鵲、鳴蟬、蛙聲明月、清風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驚飛,可見夜間的黃沙道分外幽靜。作者閑居鄉村時內心的寧靜、喜悅以動寫靜靜:稻花香蛙聲蟬鳴明月驚鵲別枝稻花鵲啼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讓我們一起結合插圖和配樂,讀出鄉村月夜的美吧!朗讀指導點擊圖片播放音樂 正當詩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喜悅中時,渾然不覺天氣起了變化。等他猛抬頭,發生了什么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作者這時的心情怎樣?意外 于是,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明明記得——焦急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疑惑茅屋小店哪里去了呢? 詩人因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鄰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舊時茅店社林邊驚喜 他有沒有找到那家茅店呢?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路轉溪橋忽見 你從“忽見”這個詞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回憶一下,陸游寫的哪句詩,表達的也是這種峰回路轉的驚喜?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象一下,作者看到舊時茅店社林后的神態、動作和語言。齊讀下闕,感受作者的喜悅。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對比一下上節課學過的《宿建德江》,想一想:雖然它們都寫了月夜的景色,但是它們表達的情感一樣嗎?(課后第二題) 《宿建德江》圍繞一個“愁”字,詩人一人在外地游歷時內心的孤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通過驚鵲、鳴蟬、蛙聲、明月、清風等景物,描繪了夏夜的靜謐和活力,表現了詞人的喜悅、歡快之情。愁 喜 學完這首詞,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同時也對詞人夜行黃沙道時內心輕松愉悅的情感有了深刻的體會,讓我們一起來結合畫面背誦這首詩吧!背誦指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描繪的畫面好美呀,一邊想象一邊默寫下來吧。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默寫時,要把字寫正確,不增、不漏、不顛倒字詞,還要注意標點符號。默寫指導上闕下闕景美說豐年雨山前路轉溪橋忽見焦急驚喜喜悅陶醉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結構梳理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 , , , , 。全詞從 、 和 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體現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胸。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視覺聽覺嗅覺主題概括包含“月”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靜夜思》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歌頭》拓展延伸一、補充詩句。1. 野曠天低樹, 。2. ,聽取蛙聲一片。3.黑云翻墨未遮山, 。江清月近人稻花香里說豐年白雨跳珠亂入船課堂演練二、請把對應的內容用線連起來。唐 宋宋蘇軾孟浩然辛棄疾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三、《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的下闕給人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示例:七八顆稀疏的星星剛還遠掛天邊,轉眼間兩三滴細雨灑落山前,預示著將要下大雨了。過去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走過橋轉過溪水的源頭,小茅店便忽然出現在眼前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 古詩詞三首.pptx 鏈接1:純音樂-蟬鳴.mp3 鏈接2:純音樂-青蛙叫.mp3 德.mp4 蟬.mp4 鵲.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