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橫 》 教學設計一、課文內容:《橫的寫法》二、教材解讀:本教材 設置教學內容是毛筆“橫的寫法”,在毛筆字寫法中,漢字的基本筆畫是最重要的,猶如造房子的根基,堅固與否影響到整個工程的成功與否。三、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認識顏真卿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2、了解楷書的橫字書寫特點,并進行簡單練習。四、教學重點: 了解橫的寫法及中國傳統書法的獨特魅力。五、教學難點:在書寫中掌握顏真卿楷書筆畫的橫的寫法。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毛筆、墨汁、硯臺、宣紙等。七、教學過程:(一)談話激趣,揭題引入:1、師:同學們,我們知道許多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有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有主張“仁政”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今天,我們要借助課文再來認識一位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就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二)品讀感悟顏真卿的書法:1、感悟顏真卿的字品:理解“灑脫”、“法度”、“顏筋柳骨”。2、請學生朗讀顏真卿的“永“字八法:體態豐潤,骨力內含。圓筆為主,方筆為兼。藏頭護尾,行筆中鋒。3、橫畫除了有主次之分外,還有態勢的變化。它不是平直如尺,而是有一定的斜勢和俯仰的態勢變化。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橫畫其態勢也各不相同,因字而異,不可生搬硬套,須掌握其一般的規律。(三)教師示范橫的筆畫寫法:1、橫畫是有一定斜勢的。如果每橫都平直無變化,那么這個字必然僵硬死板,缺乏生氣。因此,顏真卿、柳公權及歷代眾多楷書大家的作品中的根畫都有一定的斜勢。2、一般橫畫的斜勢都是以左低右高的形式出現。這與從古到今強調寫毛筆字要用右手執筆有關。因為以右手手腕為圓心、以手掌為半徑寫一橫畫,必然會出現左低右高的現象,并形成帶有一定弧度偏勢的橫畫。因此,這一橫畫的態勢是自然的,是右手握筆的必然結果。 3、一般楷書橫畫的傾斜度往往與水平線呈5度左右的夾角。正因為這左低右高的斜勢,使字體形成略微左傾的態勢,從而產生一些動感。(四)學生練習橫的筆畫寫法,教師巡回指導。 作業展示、評價交流。(五)感悟顏真卿的字品與人品對后世的影響:1、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2、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3、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他的傳世書跡極多,《顏勤禮碑》《元次山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傳世墨跡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4、總結,顏真卿筆力雄健的“顏體”書法和鐵骨錚錚的良臣形象都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都像顏真卿那樣,練出骨力秀挺的好字,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八、教學反思:在教學中要注意示范的果效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好分層次教學,對橫的筆畫講解要透徹,使學生掌握顏體的筆畫特點,感悟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