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八下9.25.1 發酵技術 教案課 題 第25章第1節發酵技術 課型 新授課教學 目的 知識方面 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1) 嘗試制作酸奶的發酵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2) 通過小組探究、收集資料、匯報調查結果等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 價值觀 (1)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知識與技術再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2)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樹立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重點 品嘗一杯自制的酸奶實驗分析難點 學生課外調查的實施和整理匯報教法 小組討論與探究、其他小組提問匯報 教具 學生制作的酸奶,興趣小組調查的報告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活動——品嘗一杯自制的酸奶 品嘗組內同學制作的酸奶教學活動一:制作酸奶的實驗分析 小組討論 1.制作酸奶為什么還要往里面放酸奶? 2.乳酸菌的發酵原理是什么? 也可以用酸奶發酵劑做酸奶,主要成分有: 雙歧桿菌 、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 3.你認為制作酸奶的過程可分為哪些步驟? 工廠是如何制作酸奶的?(教師播放視頻) 4.書上說牛奶需要煮開?什么樣的牛奶需要煮開?煮開的牛奶為什么要冷卻后才可加入酸奶? 5.請描述你制作的酸奶的口味,酸奶和牛奶哪里不同? 營養價值的不同:展示酸奶和牛奶的“營養成分表”,酸奶能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高。 6.為什么要保持20——30℃的溫度? 酸奶機其實是一種恒溫裝置。 7.白砂糖有什么作用? 調味。請一位同學起來品嘗老師做的酸奶和市面銷售的酸奶。 我們自己做的酸奶放了這么多糖才變這么甜,你想外面賣的酸奶會放很多糖進去嗎? 市面銷售的酸奶會放很多食品添加劑如糖精、香精、增稠劑等。 酸奶有什么營養特點? 1).能將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質分解,使人體更易消化和吸收; 2).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加強消化的功效; 3).乳酸菌能減少某些致癌物質的產生,因而有防癌作用; 4).抑制腸道內腐敗菌的繁殖,并減弱腐敗菌在腸道內產生的毒素; 5).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特別適宜高血脂的人飲用。 是不是有酸味的奶都是酸奶呢? 發現有些同學用酸酸乳做引子,能做出酸奶嗎?那酸酸乳和酸奶有什么區別? 展示酸酸乳和酸奶的配料表。 8.為什么要在無氧條件下發酵? 9.為什么有些同學的酸奶做的不成功? 當你把親手做的酸奶送到家長面前時,家長有什么感受? 以制作酸奶為例:什么是發酵技術? 以動植物產品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產出人們所喜愛的風味食品和飲料。 學生討論作答 需要乳酸菌發酵 (乳酸菌) (無氧)原理:糖類 乳酸 3.滅菌——加糖、牛奶——搖勻加蓋——保溫——冷藏 4.袋裝的、保質期只有1—2天的牛奶需要煮開滅菌 5.酸奶的比較稠、酸味的。 6.乳酸菌的新陳代謝速度最高/最適合乳酸菌繁殖。 7.調味 不會,放糖精/香精。 市面銷售的很香、很甜,老師做的很稠很甜。 幫助消化、促進吸收。 不是吧…… 不能 酸酸乳就是牛奶+水+白砂糖+添加劑,酸奶里有乳酸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 乳酸菌只有在無氧條件下才能產生乳酸,有氧條件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學生分享經驗。 分享家長贈言。教學活動二:小調查——身邊的發酵食品 除了酸奶,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發酵食品?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超市做了調查,我們請她們來做匯報。 常見發酵食品的發酵微生物 興趣小組同學匯報調查情況教學活動三:發酵食品的安全問題 介紹酒、醋、醬油、饅頭等發酵食品的安全問題。 學生聆聽,樹立安全意識。教學活動四:小結與練習 學生練習、鞏固知識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