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知識歸納、概括的能力;訓練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分析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過程的異同。 (2)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進一步了解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舉例昆蟲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家蠶,理解昆蟲的變態發育。 2.描述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教學難點】 1.通過觀察等活動,描述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2.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比較分析法【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家蠶及蝗蟲發育各階段比較表【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寫下的流傳千古的名句。但是,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春蠶真的到死才停止吐絲嗎?家蠶的一生又經歷了哪些階段呢?它是怎樣發育和繁殖后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二、新知導學(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師:家蠶的發育過程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觀看視頻——家蠶的生殖和發育。生:觀看視頻。師:家蠶通過哪種方式繁殖后代的?這種繁殖方式有什么特點?生:家蠶通過有性生殖的方式產生后代。這種生殖方式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師:家蠶的發育過程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根據剛才觀看的視頻,將下圖中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進行排序。生:重新排序,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師:你能總結家蠶的發育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嗎?家蠶的一生要經過幾次“蛻皮”?它蛻的皮實際上是它的什么結構?生:經歷了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要經過四次蛻皮,蛻的皮是它的外骨骼。師:你知道外骨骼有什么作用嗎?家蠶為什么會蛻皮呢?生:這是因為家蠶生活在陸地上,為適應陸地干燥的環境,家蠶的身體表面有堅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的作用,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但外骨骼不能隨著家蠶身體的長大而長大,所以會出現蛻皮現象。師:家蠶每個階段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都不相同,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呢?以小組為單位,填寫“家蠶發育過程特征表”。然后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將小組觀察的結果進行交流。生:填寫表格,小組推薦組員陳述本組觀察的結果,其他小組可以補充。發育階段 形態特征 生活習性受精卵 像細粒芝麻,淡黃色或黃色 幼蟲 身體柔軟,具有環節,在胸腹部有8對足 主要以桑葉為食,有蛻皮現象,化蛹前吐絲結繭蛹 體表光滑體型呈橢圓柱狀 不食不動,羽化成蛾,破繭而出成蟲 胸部有三對足,二對翅,體被白色鱗毛 不取食,幾乎不能飛,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產卵后也死亡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家蠶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有明顯差別。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請同學們想一想,哪種昆蟲與家蠶的發育過程相似呢?生:如家蠶、菜粉蝶。師:(補充)還記得剛上課時李商隱的那句詩嗎?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認為怎樣改動才能具有科學性而不失詩意呢?生:應該改成“春蠶化蛹絲方盡”比較合適。師:你知道蠶絲有什么用處嗎?生:做衣服、做蠶絲被等。師:(補充)蠶絲用在醫療領域,可開發人工肌健或人工韌帶;用在工業領域,絲素膜除了用于加工隱形眼鏡片外,還可開發出被稱為“絲皮革”的新產品。天然蠶絲的結構與人體肌膚極相似,故又有人體“第二皮膚”的美稱。蠶絲美容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我國明代,蠶絲因其重要的藥用價值,被宮廷貴妃們用于日常美容養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繅絲織綢的國家,絲綢約有5000年的歷史。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絲綢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征,中國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了世界。現在,外國友人來到中國,也以擁有一件中國的絲綢制品而感到自豪。(二)蝗蟲的生殖和發育師:蝗蟲也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它的生殖發育與家蠶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共同來認識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播放視頻)生:觀看視頻。師:蝗蟲發育的起點是什么?屬于哪種繁殖方式?生:蝗蟲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師:蝗蟲的發育過程中經歷了幾次“蛻皮”?生:經歷了五次“蛻皮”。師:蝗蟲的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上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生: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翅較小,不能飛。師:(補充)蝗蟲的生活習性與形態結構與成蟲基本相似,只是個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蟲。師:家蠶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呢?請同學們根據剛才觀看的視頻,將下圖中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進行排序。生:重新排序,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師:蝗蟲的發育過程只經歷了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發育。想一想,還有哪些昆蟲是不完全變態發育?生:蟋蟀、螞蟻等。師:除此之外,還有蜻蜓、螳螂等昆蟲。蝗蟲數量多,食量大,因此所到之處,綠色植物被大量吃掉,成為不毛之地,從而釀成蝗災。2016年7月,有著“牧草王國”之稱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遭遇蝗災,受災面積達21400公頃。根據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你認為在蝗蟲發育的哪個階段消滅蝗蟲最合適?為什么?生:若蟲階段。因為若蟲(跳蝻)時期,這時候的蝗蟲還處于發育不完全期,還沒有長出翅膀(僅在甲殼下有翅芽),不能飛,且個體小,易消滅。師:昆蟲在繁殖期間,會有一些特殊的行為。比如某些蛾類的雌性昆蟲在繁殖期間會釋放一種激素,引誘雄性昆蟲前來交尾。人們據此合成了這種激素,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三)兩種發育方式的比較師: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是昆蟲的兩種發育方式,這兩種發育方式有什么異同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表格。生:討論,填表。 家蠶 蝗蟲發育過程 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發育過程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幼蟲與成蟲的區別 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差別明顯 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發育類型 完全變態發育 不完全變態發育共同點 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發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三、精要提煉1.發育過程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有明顯差別,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發育。2.發育過程只經歷了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發育。四、課堂練習1. 飼養家蠶時,我們看到吃桑葉的“蠶寶寶”處于家蠶發育的哪一階段( B ) A.受精卵 B.幼蟲 C.蛹 D.成蟲2. 蜜蜂的發育過程是( D ) A.卵→幼蟲→成蟲 B.卵→蛹→成蟲 C.幼蟲→卵→成蟲 D.卵→幼蟲→蛹→成蟲 3.蟋蟀、螞蟻的發育分別為( C ) A.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 B.完全變態、完全變態 C.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 D.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板書設計】完全變態發育過程:受精卵 幼蟲 蛹 成蟲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受精卵 若蟲 成蟲【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詩句入手,對其產生質疑,分析其科學性,引起學生的思考,并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過程中,對于家蠶和蝗蟲的的發育過程,利用多媒體課件及圖片,讓學生獲得最直接的感性認識,效果很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比較、閱讀等活動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此節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整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比較輕松,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