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2)闡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3)舉例說明某些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2.過程與方法找出生態系統中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分析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模擬游戲體驗食物網中的生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體會到動植物之間復雜的食物關系,意識到保護食物網中生物穩定性的重要性。【教學重點】 1.食物鏈和食物網。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教學難點】 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2.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3.有毒物質的富集與人類的關系。【教學方法】 討論法、分析法、講解法【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游戲:看圖片,猜成語。師:哪位同學能根據圖片中的內容猜出一個成語?生: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師:非常正確。螳螂、蟬、黃雀之間是什么關系呢?生:捕食關系。師:那么,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由于食物關系會形成怎樣的聯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各種生物之間因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食物鏈和食物網》。二、新知導學(一)食物鏈和食物網師:螳螂捕蟬,黃雀捕螳螂,那么,蟬吃什么?生:蟬以植物為食。師:你能不能用箭頭按捕食關系將它們連接起來呢?注意,箭頭指向捕食者。生:植物 蟬 螳螂 黃雀師:同學們看,這些生物通過食物關系而形成了一條鏈子,我們就把這條鏈子叫做食物鏈。食物鏈的具體概念是什么呢?生: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食物鏈。師:食物鏈的書寫是有一定規則的。(1)食物鏈的起始環節一定是從生產者開始,終點是最高營養級,即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如果中間有任何停頓性終結,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鏈。(2)箭頭要指向捕食者。(3)食物鏈中不能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根據食物鏈的書寫規則,請同學們判斷下面的食物鏈中哪一條才是書寫正確的?A.草←食草昆蟲←青蛙 B.草→食草昆蟲→青蛙 C.陽光→草→食草昆蟲→青蛙 D.草→食草昆蟲→青蛙→細菌和真菌生:選B。師:其他三項錯在了哪里?生:A選項中箭頭方向反了;C選項中出現了非生物部分;D選項中出現了分解者。師:在“草→蟲→鳥→蛇”這條食物鏈中,植物和動物分別充當什么成分?生:植物充當生產者的角色,動物是消費者。師:在食物鏈中,生產者是最基礎的環節,植食性動物為初級消費者,肉食性動物為次級消費者,以此類推,三級消費者、四級消費者……食物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稱為一個營養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次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以此類推,為第三營養級、第四……請同學們完成教材P99的資料分析,將圖中的食物鏈畫出來。仔細觀察,這些食物鏈彼此交錯像什么?生:像一張網。師: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交錯相互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叫做食物網。(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師:在一個草原生態系統中,生活著蝗蟲、食蟲鳥、蛇、鷹、青蛙等動物。想一想,如果食蟲鳥的數量減少了,其它生物的數量會有什么變化?(展示圖片)生:草的數量會減少,青蛙、蛇、鷹的數量會增加,進而蝗蟲的數量減少,草也會得到恢復,數量增加。師: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生:生態系統中的環境和各種生物的數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師: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只生活著蝗蟲、食蟲鳥和鷹。如果有一天食蟲鳥消失了,會出現什么后果?生:鷹會缺乏食物餓死,蝗蟲大量繁殖,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師:怎樣才能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增加蜘蛛、青蛙、蛇等生物種類。師: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與生物種類有什么關系?生: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越強。師:現在草原上普遍存在著過度放牧的現象,過度放牧,會出現什么后果?生:過度放牧會使草場遭到破壞,草不能及時再生,草原上的動物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會破壞草原生態系統,導致草原荒漠化。師: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生: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師:我們應該怎樣做呢?生:我們應該合理放牧,保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三)生態系統的功能師:當某種生物攝取食物時,它能從食物中獲取什么?生:有機物和能量。師:這些能量和有機物來自哪里?生:(閱讀教材內容)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然后通過食物鏈(網)傳給消費者、分解者,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師: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什么是物質循環呢?生: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碳、氫、氧、氮等元素在生態系統中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體,又從生物體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運動。師:讓我們以碳元素為例,來探究物質循環的過程。根據教材圖7—2—8,你能說出屏幕展示的圖片中序號所代表的生理功能嗎?生:分別代表分解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師:根據你對圖片的理解,請將物質循環的過程補充完整。生:碳通過 光合作用 進入生態系統中的 生產者 ,然后又傳給 消費者 和 分解者 ,經 分解者 的 分解 作用和生物的 呼吸 作用,又回到生態系統的環境中。師:分析教材圖7—2—9,你認為哪種生物體內獲得的能量最多?哪種生物體內獲得的能量最少?生物體內的能量最初來源于哪里?生:草獲得的能量最多,狐獲得的能量最少。生物體內的能量最初來源于太陽能。師:觀察圖片,損耗的那些能量都哪里去了?生:各營養級的生物都會因呼吸作用散失相當一部分能量;各營養級總有一部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營養級生物所利用,還有少部分能量隨著殘枝敗葉或遺體等直接傳遞給分解者。師:能量可以倒流嗎?生:食物鏈中,相鄰營養級生物的吃與被吃關系不可逆轉,因此能量不能倒流。師:是的,能量只能單向流動,而且一個營養級的總能量大約只有10%-20%傳到下一營養級。所以,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四)有毒物質的富集師:一些有毒物質,比如鉛、汞、銅、鋁等重金屬和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DT)等,一旦進入生態系統,就容易被生物體吸收而不易被排出。某條小河被DDT污染,下面這幅圖是此生態系統某條食物鏈中各種生物體內DDT的含量。分析數值,你能發現什么?生:越是處于較高營養級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DDT的含量就越高。師:想一想,為什么越是處于較高營養級的生物體,體內有毒物質的含量就越高?生:沿著食物鏈逐漸積累起來的。師:如果這些積累了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生:DDT會在人體內不斷積累,引起中毒。當有毒物質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導致死亡。師:根據圖片,你能說出什么是有毒物質的富集嗎?生:有毒物質會沿著食物鏈越積越多,越是處于較高營養級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濃度就越高,這種現象叫有毒物質的富集。根據有毒物質的富集這一概念的理解,學會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師:1956年,日本水俁灣附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貓舞蹈癥”和人的“水俁病”。病貓步態不穩,抽搐,甚至跳?!白詺ⅰ保疾〉娜溯p者口齒不清,步履蹣跚,面部癡呆,手足麻痹,知覺出現障礙,手足變形,重者神經失常,直至死亡。后調查表明,日本某公司向水中排放了大量含汞的廢水,水俁灣里的魚蝦因為工業廢水被污染,而這些被污染的魚蝦又被動物和人類食用。汞沿著食物鏈越積越多,導致了病癥的發生。對此,你有什么感想?生: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三、課堂小結1.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食物鏈。許多食物鏈彼此交錯相互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叫做食物網。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4.有毒物質會沿著食物鏈逐漸積累,越是處于較高營養級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濃度就越高,這種現象叫有毒物質的富集。四、課堂練習1.下列食物鏈中,書寫正確的是 ( A?。?br/>A.草→兔子→狐貍→狼 B.植物遺體→真菌→動物 C.莊稼←田鼠←蛇←山鷹 D.青蛙←蛇←鼠←貓頭鷹2. 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細菌在生態系統中都是分解者 B.高等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是分解者 C.無論在什么生態系統中,自養生物都是生產者,異養生物都是消費者 D.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就是指以生產者為食的動物,如鼠、兔等 3. 在“草→鼠→蛇→鷹”這條食物鏈中,如果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則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 A )A.鷹 B.蛇 C.鼠 D.草【板書設計】 1.食物鏈:由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2.食物網:食物鏈彼此交錯相互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3.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單向流動、逐漸遞減)。4.有毒物質的富集:某些有毒物質會沿著食物鏈逐漸積累。【教學反思】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心仍然很強烈,看圖猜謎的活動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用生物間的捕食關系進行導入是比較恰當的。仍然沿用導入中的幾種生物,引出食物鏈的概念,并講解食物鏈的書寫規則,通過一個練習加以鞏固,也可以檢測出學生對食物鏈書寫的掌握程度。再利用教材中給出的資料分析,引出食物網的概念。通過自己動手,學生不但自主地獲取了知識,而且提高了分析的能力。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及生態系統的功能是本節的教學難點,同樣的,為學生提供資料,并加以適當的問題引導,由學生自己分析、討論并得出結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作為參與者和引導者。通過有毒物質富集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從而進行情感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