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個人教學設計課題名稱:人體的神經調節姓名 年級學科 七年級 教材版本 蘇教版一、教學內容分析? 《神經調節》一課的內容要求是: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舉例說明神經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 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層次和腦、脊髓的位置、結構和主要功能。 2. 能力目標 通過分組觀察、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助學習的能力;通過實物模型拼裝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集體討論、搶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 ?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課堂上注意力不能很長時間的集中,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但對生活有很強的好奇心,樂于探索,愿意與人合作。四、教學過程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基本結構 活動2:顯微鏡觀察 多媒體呈現:實驗要求 1. 正確使用顯微鏡,在低倍鏡下快速找到神經元。 2. 將完整的神經元移至視野中央,轉換至高倍鏡仔細觀察。在P32空白處,用鉛筆畫出你們組看到物象。 3. 觀察神經元形態特點。你對神經元的形態有什么樣的感覺? 多媒體呈現:高分辨率神經元圖 1. 神經元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這三大基本結構嗎?(請同學指出。) 2. 神經元還有哪些特殊的結構呢? 請大家指出兩位同學的圖有何異同。 活動3:動動手——神經元如何構成神經呢? 思考1:將水筆帶筆套一端代表細胞體和樹突,那 么水筆芯可以比作什么?(軸突)外面的筆管代表什么呢?(髓鞘。包裹著髓鞘的軸突就構成了神經纖維。) 動手:請同學將多支(有筆管和筆芯)水筆用寬膠帶包裹在一起。 思考2:組成的更粗結構是什么呢?(神經,寬膠布代表的是一種特殊的結締組織) 動手:將一組幾個同學做的“神經”再用寬膠帶包裹在一起。(形成更粗的神經) 多媒體呈現:神經元、神經纖維、神經三者關系圖 三、觀察神經系統的組成 多媒體呈現圖片: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模式圖 活動5:拼模型,說功能 多媒體呈現圖片:脊髓的結構模式圖 四、思維拓展 1. 如果某人右側大腦的運動中樞受到損傷,會出現什么病癥? 2. 想一想,你的左、右側大腦哪一面更占優勢?你能為更好地開發右側大腦,提出些好的建議嗎? 同桌完成比賽游戲,通過游戲切身體會到人對來自外界的信息會作出相應的反應。并進一步思考:這些反應都離不開神經系統的調節。 1.正確使用顯微鏡,成功觀察到神經元,對神經元形成直觀的感性認識。 2.畫出人體一般體細胞圖,并指出其基本結構。 3.結合模式圖,完善、鞏固對神經元結構的認識。 4.通過模式圖及教師點撥,自主發現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起相連接。 5.分小組活動,利用自己熟悉的、隨處可取的筆,彩色寬膠布,模擬神經元構成神經的方式。 6.通過小制作將神經元、神經纖維、神經這些微觀結構傳化為直觀認識。自主發現神經元是如何構成神經的。進一步認識到人體的神經系統就是由數以億計的神經元組成的,而興奮就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元間傳導,從而構成人體信息傳遞和處理的網絡系統。深刻體會到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分小組活動,利用自己熟悉的、隨處可取的筆,彩色寬膠布,模擬神經元構成神經的方式。 1自讀課本P33-P34,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問題1):神經系統包括哪兩部分? 問題2):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和周圍部分分別由什么組成? 2.?請同學們結合模型思考: 自讀課本P36,小組討論問題。 激發自己對神經系統的探索興趣。 1.?通過觀察、畫圖的方式產生對神經元形態特點的注意,激發對神經元結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過觀察不同放大倍數的神經元圖,對神經元特殊的形態產生更強烈的好奇感和探索欲。 ? 通過小制作將神經元、神經纖維、神經這些微觀結構傳化為直觀認識。自主發現神經元是如何構成神經的。進一步認識到人體的神經系統就是由數以億計的神經元組成的,而興奮就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元間傳導,從而構成人體信息傳遞和處理的網絡系統。深刻體會到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1.從微觀學習轉入宏觀角度,進一步認識神經系統的組成。 2.通過動手拼模型,激起對腦的深入探索。 3學以致用,鞏固大腦的重要功能。從而認識到神經系統對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性,重視自身安全。 ?六、教學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