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五章 第一節 傳染病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能列舉常見的傳染病并說出其病因(2)使學生了解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3)使學生了解預防傳染病的三項基本措施2.過程與方法(1)通過教師對內容的處理講解,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通過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和具體傳染病的分析,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課堂討論與當堂表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有關傳染病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衛生防范意識,樹立熱愛、珍惜生命的態度。教學重點1.使學生能列舉常見的傳染病并說出其病因2.使學生了解傳染病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教學難點[區分傳染病與非傳染病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學情分析:學生對感冒的傳染病并說出其病因引導學生對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因而掌握預防傳染病的三項基本措施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教學課件 傳播的三個環節的視頻學生準備 傳染病的三個環節的視頻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學生課前展示 小組長課前提問,小組競答活動二:導入新課學生小品:公車上 背景:2003年的那個春天1.2003年的春天發生了什么事?2003年的那個春天是非典盛行的春天,咳嗽是非典的一個典型癥狀2.那個人真的得了“非典”了嗎?不一定3.為什么人們對此感到如此地恐懼? “非典”是一種可傳染的疾病,由SARS病毒引起,由于當時人們不了解,死亡率比較高,傳播非常容易,屬于傳染病。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非常普遍的,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天,我們就來對“傳染病”這樣一個危害人類健康的敵人作一個剖析。新授活動三:1.交流課前調查結果課前已經布置學生回去調查身邊的親戚、朋友曾經患過的疾病。學生回答調查的結果。2.通過小測試區分傳染病與非傳染病,引導出傳染病的概念、特點在學生所說的一些疾病中,有些是傳染病,而有些則不是,提問能否將它們進行區分。看FLASH,做小練習,讓學生區分傳染病與非傳染病。讓學生根據所看的內容分析區分的依據。通過學生的分析得出,要區分傳染病與非傳染病,關鍵要看引起疾病的原因和是否具有的傳染病所具有的特點。由此可以概括出傳染病的定義、病原體的種類以及傳染病的特點。媒體展示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病原體: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3.介紹傳染病的分類傳染病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人們為了學習和研究的方便,將常見的傳染病分成了幾種類型。向學生介紹常見傳染病的類型以及舉例:①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結核、麻疹、百日咳等②消化道傳染病:蛔蟲病、蟯蟲病、細菌性痢疾等③血液傳染病:乙型肝炎、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④體表傳染病:血吸蟲病、沙眼、狂犬病、破傷風等活動四:小組交流總結提高4.通過分析艾滋病的傳播引導出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在血液傳染病這種類型中有一種叫做艾滋病。將艾滋病提出來與學生一起具體。讓學生根據課前所收集的有關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從艾滋病的發現、艾滋病的病原體以及艾滋病的傳播等方面介紹艾滋病。艾滋病自發現至今,被感染的人數是逐年增加。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哪些行為能傳染艾滋病?①與艾滋病病人共同進餐 ②靜脈吸毒者共用一個針管 ③在運動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④與艾滋病患者擁抱 ⑤與艾滋病患者共用紋身、紋眉器械 ⑥觸摸艾滋病患者摸過的門把手 ⑦輸入含有HIV的血液 ⑧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馬桶 ⑨與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須刀學生表述討論結果。老師公布答案,②⑤⑦⑨這四種行為能傳染艾滋病。與學生根據結果分析出這幾種行為反映了艾滋病病毒到達健康人的途徑。提出一種傳染病要實現傳播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環節。 ② ①個體A ③個體B ①②③分別代表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①傳染源:能夠傳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②傳播途徑:離開傳染源后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③易感人群:對傳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根據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讓學生說出艾滋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艾滋病的傳染源:艾滋病病人或HIV攜帶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幾乎所有健康的人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了解了常見傳染病的類型及其病因,通過對艾滋病詳細的分析總結出了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措施。希望今天所學習的知識能真正成為你日常生活中的一筆財富。最后祝每位同學都能健康成長!板書設計: 第一節 傳染病 一、染病與非傳染病,引導出傳染病的概念、特點 二、介紹傳染病的分類三、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