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濟南版生物七上第二單元 第三章 第二節 細菌教案主備學校: 備課時間:2017備課組長: 主備人: 執教人: 執教時間:教材分析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在“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動物”的基礎上安排的,是后面學習生態系統、生物進化、生物技術等知識的基礎。通過了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實驗的歷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實驗的操作步驟,啟發學生思考,鍛煉分析能力教學目標 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征; 通過將細菌的細胞結構和動植物細胞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鍛煉收集信息、分析推測的科學能力; 了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實驗的歷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實驗的操作步驟,啟發學生思考,鍛煉分析能力,認識到科學發展離不開實驗技術的進步,更要依靠科學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描述細菌的繁殖方式,認識到細菌繁殖速度很快,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重點難點 重點:細菌的主要特征、細菌的繁殖方式。 難點:細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實驗的歷史性突破。學情分析 此處上課教師填寫教學方法 小組自助互助課前準備1.有關細菌的掛圖2.學生準備有關細菌發現的材料課前預習:探點一: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認真閱讀課本P110—111,完成下列各題。1.病毒的形體極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____________才能觀察到它們,這類生物的營養方式是________。2.病毒的形態多種多樣,主要有 、 、 等。3.病毒是一類沒有________結構的特殊生物,它們的結構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___ 和內部的__________組成。4.病毒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內才能生活和繁殖,在寄主細胞內,病毒是以______ 的方式進行繁殖的。5.根據病毒侵染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 、 、 三類。6.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為什么說它屬于生物?探點二: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根據課本P112圖2.3—8,P112圖2.3—,9,P112圖2.3—10分析討論(1)病毒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有哪些影響?(2)在與病毒作斗爭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病毒有益的一面。除書中介紹的以外,你還能舉出一些實例嗎?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⑴你能說出病毒的形態結構嗎?⑵你們見過細菌嗎?聽說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二、問題探析:1、細菌的形態結構認真閱讀課本111頁內容并觀察課本圖2.3--4, 思考并回答問題:⑴你能說出細菌的分布嗎?⑵細菌個體形態有 ? ? 、 ? ? 和 ? ? 形。2、觀察細菌的形態實驗閱讀課本“觀察酸奶中的乳酸菌”的實驗內容,用顯微鏡認真觀察細菌的形態結構。分析討論問題:⑴使用高倍鏡觀察時,為什么要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的對象?⑵你觀察到的細菌形態有哪幾種?⑶細菌的細胞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結構有何異同?請填寫下表:比較 種類 不 同 點 共同點細 菌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 三、知識歸納鞏固練習: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病毒特點的是( ) A.個體十分微小,只能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B.沒有細胞結構 C.在寄主細胞里生活和繁殖 D.可以獨立生活2.下列生物中,沒有細胞結構的是( ) A.乳酸細菌 B.衣藻 C.草履蟲 D.肝炎病毒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的是( ) A.煙草花葉病 B.痢疾 C.雞瘟和豬瘟 D.流行性感冒4.2003年1—5月,在亞洲許多國家流行SARS(非典型肺炎),這種病原微生物屬于( )A.細菌 B.病毒 C.酵母菌 D.曲霉5.下列選項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體健康的綠膿桿菌的病毒是( )A.動物病毒 B.人類病毒 C.植物病毒 D.細菌病毒6.病毒的營養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A.自養腐生 B.異養腐生 C.異養寄生 D.自養寄生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細菌 B.水螅 C.煙草花葉病毒 D.蚯蚓。8.下列生物屬于病毒的是( )A.痢疾桿菌 B.結核桿菌 C.痢疾桿菌噬菌體 D.大腸桿菌。9.下列生物的生活方式屬于寄生的是( )A.噬菌體和痢疾桿菌 B.流感病毒和醋酸桿菌; C.酵母菌和煙草花葉病毒 D.大腸桿菌和青霉。10.噬菌體屬于下列哪一種病毒類型( )A.動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細菌病毒 D.微生物病毒。11.下列哪一項不是人類利用病毒為人類服務的實例( )A.無脊椎動物病毒制成殺蟲劑 B.給高燒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體治療燒傷病人的化膿性感染 D.給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12.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 )A. 煙草花葉病 B. 流行性感冒 C. 雞瘟和豬瘟 D. 痢疾作業布置: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