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2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分析圖文資料,感受人類產生的基本條件和生活狀況,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約作用。2、知道農耕技術進步的意義。3、描述我國早期人類生活區域分布情況、生活與生產情況,知道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學習重難點】我國早期人類生活區域分布情況、生活與生產情況一、預習案1.大約一萬年前,全球氣候變得溫暖起來。由于的變化和的增加,僅靠采集、狩獵難以滿足人類對食物的需求。于是人們漸漸地開始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馴養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動物,以補充食物。原始和逐漸產生了。和的產生與發展,標志著人類從食物的轉變為食物的,是食物生產的革命。2.伴隨著的出現,生產工具有了顯著的改進。人們在對石器進行打制之后,還要把它磨光。這種平整光滑、刃部鋒利的石器,我們稱為。以這種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3.在舊石器時代,人們靠、為生;在新石器時代,人們主要依靠人工種植的和飼養的為生,出現了定居的聚落。4.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農業聚落出現在。而在距今9000年前后,我國以及遼河流域一帶也開始出現農業聚落。5.在浙江余姚的,人們發現了距今約7000年的聚落遺址;在陜西西安的,人們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聚落遺址。6.原始農業聚落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實現了。這對于人類文明的起源和傳承有著重要意義。二、展示案1.完成下列表格項目概況時間原因內容工具意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活方式有了哪些重大的發展和進步?為什么說這些是重大的發展和進步?3.填寫下面的表格,比較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異同。遺址食住用自然環境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相同點三、檢測案1.下列有關農業聚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農業聚落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實現了定居B.農業聚落的出現,對于人類文明的起源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C.半坡聚落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農業聚落D.河姆渡聚落在浙江余姚,距今約7000年左右2.下列項目對應正確的是()①河姆渡——種植粟②河姆渡——使用磨制石器③半坡——種植水稻④半坡——會紡線織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出土的文物中,不屬于半坡的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4頁)(共41張PPT)“北京人”考古檔案距今約70萬~20萬年周口店龍骨山洞穴打制石器(舊石器)、木棒等舊石器時代采集、狩獵共同勞動,共同分享,過著群居生活環境險惡:森林密布,氣候比較溫暖、濕潤,兇猛的野獸威脅著北京人的安全。單靠個人力量無法生存。使用天然火,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術。距今約三萬年,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又生活著一群遠古人類,因為他們的骨骼化石在山洞中發現,被稱為山頂洞人。時間時代地點生產工具獲取食物的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用火狀況農村掠影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原始農業原始農業的產生一萬年前全球氣候變暖和人口的增加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磨制石器和陶器標志著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為生產者這一變化有什么影響?項目概況時間原因內容工具意義原始種植業栽培野生植物小麥、水稻、谷子原始畜牧業馴養捕捉到的野生動物生產工具的變化石鐮收割莊稼石耘田器開墾耕地石磨盤和石磨棒加工谷物說一說:石鐮等這些石器與舊石器時代的石器有什么不同?工藝上的不同。將打制石器放在礪石上加水夾砂磨光,制成平整光滑、刃部鋒利的石器。可以多次利用,提高勞動生產率。以磨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時代——新石器時代黑陶缽人面魚紋彩陶盆生活用具想一想:這些陶器有什么作用?儲存和烹煮食物原始農業、畜牧業的產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現,使人類逐漸開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農業聚落。第一站:古代西亞農業聚落請你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1.這個農業聚落由那些部分構成的?那里的房屋什么樣式的?2.那里的人從事那些生產活動?從畫面上可看出他們馴養哪些動物?3.圖中他們使用怎樣的家具和生活用具?4.村落居民與外界怎樣溝通、往來?5.厚厚的墻是用來干什么的?九千年前西亞人的生活圍墻、生活區、生產區原始農業、畜牧業、制造陶器牛、豬、羊等簡陋大門、梯子防御我國的農業聚落第二站:浙江余姚河姆渡聚落說出河姆渡遺址位置和距今時間時間:距今約7000年地點:長江中下游地區,現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河姆渡半地穴式干欄式判斷下面分別是哪個是河姆渡遺址的房屋,請說明各自特點和判斷依據。長江中下游,氣候溫暖潮濕,干欄式房屋利于通風、防潮。黃河流域,冬較冷夏較熱,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涼。河姆渡遺址--住河姆渡:干欄式房屋河姆渡遺址--住稻谷遺存骨耜黑陶缽下列文物能驗證什么觀點?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距今約七千年,我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現了原始農業(種植水稻)、畜牧業,使用磨制石器,能夠生產黑陶并定居。第三站:陜西西安半坡聚落說出半坡遺址的位置和距今時間時間:距今約五六千年地點: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現在的陜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半坡:半地穴式河姆渡遺址--住石磨盤和石磨棒人面魚紋彩陶盆紡輪粟、菜籽魚鉤石斧西安半坡出土距今約五六千年,我國陜西西安半坡村出現了原始農業(種植粟)、畜牧業和紡織業,使用磨制石器,能夠生產彩陶并定居。下列文物能驗證什么觀點?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的異同(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文化的異同)長江流域氣候濕潤水網密布干欄式水稻牛黑陶黃河流域氣候干燥河流較少半地穴式粟豬狗彩陶小麥相同點都生活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會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過定居生活,從事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遺址生活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建筑形式糧食作物飼養動物制作陶器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 河姆渡人與半坡人的生產生活為什么會有如此的差別? 造成其不同之處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氣候、河流分布等自然環境方面的差異。自然條件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從而成為形成不同區域文化的重要因素。定居生活促進了原始農業、畜牧業的發展,食物來源有了保障,人們的生活質量更加穩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提供促進了人們精神生活的改善,對于人類文明的起源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活方式有了哪些重大的發展和進步?為什么說這些是重大的發展和進步?生產工具舊石器新石器生活方式群居定居原始農業的出現新石器時代典型原始農業聚落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約旦河谷河姆渡半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1-2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ppt 8.1.2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導學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