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一、設計依據:蘇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的內容屬于課標中“生物圈中的人”這一主題,而本章節為全書的最后一節,更應該在學習完人與生物圈的各種關系后,結合人對生物圈的影響、對生態平衡的破壞,造成的嚴重后果等方面對環境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進而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認同保護生物圈要從自身做起的觀點。保護生物圈關鍵在行動,而堅定的環保意識是行動的前提和必然。故本節課,我采用調查《自我環境保護意識的評價》,分析補充資料,設計探究實驗“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必要性”,垃圾分類小游戲等環節層層遞進,從意識到行動,逐步達成本節課的三維目標。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生物圈與人的關系 (2)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3)評價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2、能力目標: (1)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2)進行探究實驗設計,提升科學探究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參與環保行動在身邊的討論,關注環境保護,認同環保從自身做起的觀點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評價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2、教學難點: (1)認同保護生物圈要從自身做起,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等四、課型:新授課五、課時:1課時六、教學方法:課堂討論法、調查法、啟發法、探究實驗法七、課前準備: (1)PPT課件 (2)垃圾分類游戲FLASH動畫八、教學流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1、展示生物圈中各種生態系統的美景照片 1、欣賞美麗的生物圈 由于本節課為借班上課,學生沒有上一節課(生物圈環境在惡化)的知識基礎,故采用情景創建的方法,使學生意識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正收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2、引導學生思考,在人類發展的各個時期,人類與生物圈的關系。 2、分析人類發展各時期,人類與生物圈的關系、原因,以及對生態平衡的影響 3、展示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破環的實例照片 3、渾身沾滿石油的海鳥、垃圾遍布的河道、霧霾籠罩下的城市……觸動學生 關注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 4、采訪:你舉得自己的環保意識如何? 4、自我點評 通過對自己環保意識的評估,客觀了解自己的環保意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在環保方面的不足之處。為學生完善自身的環保行為、提升環保意識奠定了思想基礎。 5、指導學生完成《自我環境保護意識的評價》 5、根據自己的真實想法、行為、習慣或愿望填寫填寫《自我環境保護意識的評價》表格,并按照打分公式給自己的環保意識賦分 6、點評各個得分段所體現的環保意識 6、反思自己的環保意識和生活中自己不夠環保的行為 7、討論:如何關心和保護環境? 7、從身邊的小事談起,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可以保護環境?舉例說明 8、總結:保護生物圈,應該從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 8、我們每天都要做的“小事”——丟垃圾也和環保息息相關 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圈 9、思考:為什么丟垃圾是“小事”也是“大事” 9、估算每天人均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 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來分析更具說服力 10、展示相關數據,其中年產垃圾量的巨大數值對學生形成巨大的沖擊力 10、計算每年南京產生的生活垃圾總量 11、展示資料:通過資料一引導學生思考(1)南京生活垃圾的主要處理方式是什么?(2)這樣做對城市最直接的影響是什么? 11、分析解讀資料:資料一說明:(1)南京的生活垃圾最主要的處理方式是填埋(2)該種處理方式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運用南京本地的事例貼近學生生活 12、展示圖片:《危險區域未經授權不得入內》《環保機構超級基金管理區域》通過資料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一個居民區會出現這么多奇怪的疾病現象?(家里地下室常常有難聞的液體滲出,庭院里的籬笆腐爛變黑,兒童在地上玩耍之后會生皮疹,成年人則越來越多地出現癲癇、肝病和精神失常,而新生兒里則常常出現畸形。) 12、資料二說明:垃圾未經有效處理不僅會污染土壤、空氣等還會威脅當地居民身體健康 層層推進,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垃圾不能及時有效處理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為環保意識不強的同學再次敲響警鐘 13、思考:如果把垃圾(含有害物質)傾到在遙遠的南極而不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不是就沒有危害了? 13、這樣的行為可能會污染水源,魚甚至企鵝。仍然會影響到我們自己。說明:垃圾不負責的隨意丟棄可能傷害到更大的范圍 14、處理垃圾過程中暴露出重重危機。對此,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14、學生討論。建議將垃圾分類處理(如有害、無害的分類,能自然降解、不能自然降解分類,可回收、不可回收分類) 思考垃圾處理的可行辦法,為探究實驗的探究方向及實驗設計做鋪墊 15、探究: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必要性回憶探究實驗的步驟 15、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設計探究實驗,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并進一步驗證自己的推想,分析垃圾分類的意義及必要性。為學習垃圾分類的打基礎。 16、展示實驗可能用到的實驗材料,啟發學生討論實驗過程。特別提示學生要注重以下問題的思考:(1)實驗需要哪些器材?(2)實驗的操作步驟是怎樣的?(3)如何控制單一變量?(4)如何設置對照實驗?(5)如何避免實驗偶然性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16、學生討論,并結合教師指導的5個問題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小組匯報討論的實驗方案。其他小組對方案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質疑和完善 17、和學生共同總結實驗結果及結論。垃圾分類有必要。①有利于垃圾資源化②有利于垃圾減量化③有利于垃圾無害化指導學生課后實驗驗證。 17、設計實驗結果紀律表,并分析推測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18、觀看垃圾桶的“演化史”(從單筒到雙筒到多筒),分類很細致。思考:2000年就南京就開始推廣垃圾分類,可是如今小區里標注著用于存放不同類垃圾的筒里卻仍堆放著未經分類的垃圾。這種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8、學生討論并表達意見:(1)環保意識不足,覺得沒必要或太麻煩(2)不知道垃圾應該如何分類(3)相關的法規懲戒力度不夠其中絕大多數的意見集中在第二條 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初步體驗垃圾分類的方法。游戲能寓教于樂,激發學生興趣。 19、學習目前我國采用的垃圾分類一般方法。 19、歸納何為可回收垃圾,何為不可回收垃圾,何為有害垃圾。舉例說出。 20、游戲:垃圾的分類 20、進行游戲,有錯誤之處其他同學幫助修正 21、總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通過改善及的行為方式,樹立社會新風尚,用行動捍衛、保護優美的環境 21、談談自己能為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法治宣傳推動保障 22、普法宣傳: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問世標志我國環保工作進入了法治階段。環保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22、結合聯合國世界環境日近年來的主題認同:保護自然環境,保護生物圈,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從法治和宣傳的角度來強化學生環保的信心八、板書設計: §13-2 保護生物圈——從自身做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