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生物總復習二(知識填空與例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生物總復習二(知識填空與例題)

資源簡介

中考生物總復習二(知識填空與例題)
考點十一 生物與環境
1.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結構、生理、分布等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陽光_、_溫度__、_水_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_其他生物__。
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適應: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_形態結構__和_生活方式_。
(2)適應實例
_保護色__:某些動物為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
_警戒色__:某些具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具有警示作用。
_擬態____:某些生物的外表形態、色澤或斑紋,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狀態。
典例精析
【例13】我們當地種植的新疆哈密瓜與原產地哈密瓜口感差異較大。這種現象說明( A )
A.環境影響生物 B.生物適應環境 C.生物影響環境 D.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
針對訓練
13.下列關于生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生物能適應環境,但不會影響和改變環境
B.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
C.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形是對干旱環境的適應
D.影響生物生活的生態因素只包括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
考點十二 種群
1.種群
(1)概念:種群是指生活在__一定區域內___的___同種生物個體__的總和。
(2)種群不是同種個體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種群有_種群密度、_年齡結構_、__性別比例_、_出生率和死亡率_等。
2.直接反映種群的繁榮與衰退的特征是_種群密度__,能夠直接決定種群大小變化的特征是_出生率和死亡率__,能夠預測種群變化方向的特征是_年齡結構_。
典例精析
【例14】 一片森林中的桉樹苗、小桉樹、大桉樹組成一個( A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
針對訓練
14.金華市國家級旅游城市,有許多著名景點,以下關于景區內生物的描述屬于種群的是( C )
A.雙龍景區內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華山上所有的鳥類
C.諸葛八卦村內所有的人 D.武義牛頭山所有的生物
考點十三 生物群落
1.群落: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_所有生物_的總和。群落內的同種生物個體之間存在有_種內互助__和_種內競爭____關系;不同種生物之間存在著_共生__、__競爭_、__捕食___、__寄生__等關系。
2.植被:在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_植物__,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它。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植物的總和稱為_植物群落__,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_植被____。
3.群落的結構:生物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結構。生物群落的結構包括__垂直結構___、__水平結構___和__時間結構___。
典例精析
【例15】 淺海中海藻、節肢動物、魚類、微生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這些生物構成了( A )      
A.群落    B.種群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
針對訓練
15.下列四種群落類型中,群落結構最復雜的是(A  )
A.熱帶雨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考點十四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1.生態系統的成分
(1)_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_包括:太陽能、熱能、空氣、水、土壤等。
(2)__生產者__: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
(3)_消費者__: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
(4)_分解者_: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等。
2.生態系統的功能
(1)能量流動: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的太陽能。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單向__的,而且是_逐級遞減_的。
(2)物質循環:物質是指組成生物體的一些基本化學元素,物質循環不同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反復出現__和_循環的__。
3.各種生物通過捕食關系形成的聯系,叫__食物鏈__。很多食物鏈相互交錯形成的復雜關系,叫_食物網_。
(1)食物鏈的表示方法:用箭頭表示捕食關系,被捕食者在_前___,捕食者在_后___。食物鏈的起點是_生產者___。
(2)食物鏈中只顯示___生產者___和__消費者_,_分解者___和__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_____不出現在食物鏈中。
典例精析
【例1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B  )
A.影響生物的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組成草原生態系統
C.麥田中的小麥和雜草之間是競爭關系
D.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針對訓練
1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C )
A.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
B.生產者和分解者是聯系生物和非生物的兩個重要環節,是不可缺少的
C.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質和能量
考點十五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生態系統具有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_生態系統的穩定性____。
2.生態系統具有_自動調節能力___,生態系統中的成分越_復雜__、生物種類越_多__,自動調節能力越_強__,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
3.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的_限度___的,如果人為干預或自然因素的變化超過了這個限度時,生態系統的穩定狀態就會被破壞。
4.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自然因素具體有_火山爆發_、__地震_、海嘯、__水旱災害___、雷電、火災、_臺風__、滑坡、泥石流等。
5.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指:_工業三廢__、農藥化肥、_生活垃圾_、汽車排放尾氣而造成的大氣、水和土壤污染。
典例精析
【例17】在一定條件下,森林生態系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是因為森林生態系統( A )
A.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斷分解有機物 D.能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針對訓練
17.農田生態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相比是比較脆弱的,其原因是農田生態系統的( B )
①生態平衡穩定性強②生態系統組成單一③生態系統結構復雜④生態平衡穩定性差⑤動植物種類繁多⑥生態系統結構簡單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⑤  D.①⑤⑥
考點十六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理解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照,把 二氧化碳 和_水___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 有機物 (主要是淀粉),并且釋放 氧氣 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水 ;場所: 葉綠體 ;條件: 光照 ;產物: 有機物、氧氣 。
(3)反應式: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
2.光合作用的探究:包括 暗處理 、 選葉遮光 、光照、摘下葉片、 酒精脫色 、漂洗加碘_、觀察顏色等幾個步驟。為了避免影響實驗效果,實驗前將植株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 消耗葉片中的淀粉 ,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葉片在實驗前儲存的。
3.光合作用的意義
(1)完成了物質轉化,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一部分用來構建植物體自身,另一部分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
(2)完成了能量轉化,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
(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典例精析
【例18】有關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B )
A.光合作用原料是氧氣和水 B.制造有機物必須有光
C.葉綠體只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 D.光合作用只能制造淀粉
【例19】取A、B兩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對實驗現象及解釋正確的是( A )
A.葉片A中間變藍而邊緣不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B.葉片B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
C.葉片B變藍,說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葉片A變藍,葉片B不變藍,說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陽光
針對訓練
18.下列關于光合作用意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 )
A.是人和動物的營養來源 B.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
C.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平衡 D.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來源
19.某同學在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準備通過實驗來驗證有關因素是否真的影響了光合作用,如圖為他的實驗過程。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他的實驗目的是驗證光合作用是否需要_光___。
(2)通過將植物放置在_黑暗___處一段時間,可以去掉葉片中原有的光合作用的產物。
(3)步驟_d___的作用是去除葉片中的葉綠素。
(4)步驟e是檢驗植物葉片中是否生成了_淀粉__,該產物用_碘液___來檢驗會呈現藍色。
(5)若葉片未遮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不變藍,可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_光___。
考點十七 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生物體利用_氧氣_將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 和_水__,同時釋放_能量___的過程。
2.反應式: .
3.影響因素:溫度、氧氣的濃度。
4.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與聯系
典例精析
【例20】能正確表示葉片在黑暗環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氣進出情況的是( B )
針對訓練
20.如圖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與釋放曲線(不考慮溫度因素),A、B、C為曲線上的點,D為橫坐標上的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B  )
A.A點綠色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
B.B點綠色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C.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
D.光照強度大于D時光合作用不再增強
考點十八 呼吸系統
1.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包括 呼吸道 和_肺_兩部分。前者包括_鼻_、咽、_喉_、氣管、支氣管等器官,是氣體進出_肺_的通道,并對吸入的空氣有 過濾、溫暖和濕潤 的作用;后者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進行 氣體交換 的場所。
2.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1)吸氣:肋間外肌、膈肌等呼吸肌_收縮__,引起胸廓擴大,胸廓內容積增大,導致肺擴張,于是肺內氣壓_小于__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泡。
(2)呼氣:肋間外肌、膈肌等呼吸肌_舒張__,引起胸廓縮小,胸廓內容積減小,導致肺回縮,于是肺內氣壓_大于__外界大氣壓,肺泡內氣體排出體外。
3.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_擴散__方式進行的,即從濃度_高__的地方擴散到濃度_低__的地方。
4.人體的呼吸作用: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_氧__的參與下被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給人體進行各項生理活動,同時有一部分轉化為內能,用來維持人體_體溫___的恒定。
典例精析
【例21】 (2016,德州)如圖是人的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D )
A.從甲到乙時,膈肌收縮,呼氣
B.從乙到甲時,膈肌舒張,吸氣
C.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乙狀態
D.吸氣開始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
針對訓練
21.如圖表示某人在平靜和運動兩種狀態下的呼吸情況,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 )
A.曲線A為平靜狀態
B.曲線A的呼吸頻率較高
C.曲線B狀態時,呼吸深度較小
D.曲線B狀態時,氣體交換率較低
考點十九 物質循環
11.自然界中的氧循環
大氣中的氧氣來源于植物的_光合_作用。大氣中的氧氣消耗的主要途徑是動植物的_呼吸_作用、微生物的_分解_作用、燃料的_燃燒__、其他 緩慢氧化 反應(如鐵生銹、食物的腐敗)等。
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3.自然界中氧循環和碳循環的意義:使氧氣和二氧化碳保持著相對平衡,從而使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保持相對穩定,維持整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典例精析
【例22】下列活動對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C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焚燒秸稈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力發電
針對訓練
22.下列做法對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C )
A.對草原實施輪牧并控制放牧數量
B.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
C.倡導“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贈賀卡”
D.合理使用燃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考點十九 土壤的成分
1.成分:包括生物(_動物、植物、微生物_)和非生物(_水、空氣、無機鹽、有機物__)兩類。
2.性狀與類型:性狀主要體現在黏性、通氣性、保水保肥性等方面,類型可分為__砂土類土壤_、__黏土類土壤_、__壤土類土壤_。
3.主要威脅:土壤污染、過度開發和利用等。
4.保護土壤:土壤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對它的依賴是必然的,我們必須保護好土壤。
典例精析
【例1】 向放有塊狀土壤的燒杯中加水使其剛好浸沒土壤,不久發現本來浸沒土壤的液面下降,這個實驗可證明( C )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無機鹽 C.土壤中含有空氣   D.土壤的密度大于水
針對訓練
1.土壤中生活著蚯蚓和其他小動物,它們能使土壤中的無機物成分增加,原因是(D )
A.蚯蚓通過呼吸作用排放無機物 B.蚯蚓的排泄物進入土壤
C.蚯蚓通過松土把地面的無機物帶到土壤中 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考點二十 根的結構
1.根尖的結構
(1)_根冠__:外層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內部細胞小、排列緊密。起保護作用,使根在向前生長時,不被土壤顆粒擦傷。
(2)分生區:細胞的細胞壁_薄__,細胞核較_大_,細胞質_濃_,沒有液泡。能不斷_分裂_,使根的細胞數目不斷增加。
(3)_伸長區__:細胞的液泡較小(通過吸收水分而形成),細胞壁較薄。細胞能迅速生長,把根尖推向土層。
(4)根毛區:又叫成熟區,根毛區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細胞壁較薄,內有輸導組織(導管)。根毛區是根尖吸收_水分和無機鹽_的主要部位。
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1)吸水:當根毛細胞液濃度_大于__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
(2)失水:當根毛細胞液濃度_小于_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失水。
3.氮、磷、鉀等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典例精析
【例2】 (2015,聊城)如圖是植物根尖模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
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處的細胞具有較強的分裂能力
C.③處的細胞沒有細胞壁 D.④具有保護作用,主要由導管細胞構成
【例3】 (2015,永州)當植物的根處于吸水狀態時,外界溶液濃度(甲)與根毛細胞液濃度(乙)的關系是( C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針對訓練
2.(2016,重慶)有關植物根的敘述,錯誤的是( A )
A.成熟區細胞的迅速伸長是根伸長的唯一途徑
B.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
C.植物體的根系對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D.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3.(2015,湘潭)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中培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實驗的變量是水分的多少B.實驗應該在黑暗處進行
C.土壤浸出液為植物生長提供了無機鹽D.實驗說明植物生長一定需要氮、磷、鉀
考點二十一 植物結構
1.雙子葉植物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往里分別是_樹皮_、_韌皮部_、_形成層_ 、_木質部_、_髓__。
(1)樹皮:具有_保護__作用。
(2)韌皮部:內含輸導有機物的_篩管___。
(3)形成層: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形成層細胞能不斷_分裂__,產生子細胞。子細胞能吸收營養物質,不斷長大,向外形成_韌皮部__,向內形成_木質部__,使莖加粗。
(4)木質部:內含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_導管___;
(5)髓:位于莖的中央,其細胞體積較大,具有_儲藏營養__的作用。
2.物質的運輸
(1)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在根、莖、葉木質部的導管中自_下___而_上__地向枝端運輸。
(2)有機物的運輸:在根、莖、葉韌皮部的篩管(相通)中自_上__而_下__運輸。
典例精析
【例4】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圖中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_B_,原因是環剝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通道——_篩管_。
(2)該實驗還說明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枯萎,這是因為_水分_通過莖的_導管_向上運輸。
針對訓練
4.科學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碳進行檢測無機物運輸的部位及方向,標記一段時間后,先后在莖的樹干和葉的脈絡中發現含此標記碳。此實驗證明運輸無機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C )
A.韌皮部的導管、由上向下 B.韌皮部的篩管、由上向下
C.木質部的導管、由下向上 D.木質部的篩管、由下向上
考點二十二 葉的結構
1.葉的結構:葉片由表皮(分為_上表皮__和_下表皮__)、_葉肉__和 __葉脈__等結構組成。
2.保衛細胞和氣孔
(1)葉表皮對葉起_保護_作用,其上有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由成對保衛細胞控制的_氣孔_,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也是散失體內水分的“門戶”。
(2)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_;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_關閉__。
3.蒸騰作用
(1)定義: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_氣體狀態__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2)意義:①有效降低葉片溫度,使植物在強光下進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傷;②促進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③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典例精析
【例5】如圖是氣孔張開和閉合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 )
A.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門戶”,水分以氣體形式也可以通過氣孔
B.夜幕降臨時,葉片大多數氣孔呈①狀態,蒸騰作用隨之減弱
C.當太陽升起時,葉片氣孔可由狀態②轉為狀態①
D.氣孔①→②狀態的轉化可能影響無機鹽的運輸
針對訓練
5.如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示例:[1]上表皮)。
(1)葉片由表皮、[_2_]_葉肉_、葉脈三部分組成。
(2)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細胞內_葉綠體___;產生的有機物通過葉脈中的篩管_(填結構)運輸到其他器官,除自身利用外,還能為其他生物提供_食物_。
(3)植物通過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的[_5_]_氣孔___散失到大氣中,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4)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要用于自身其他生命活動,需要通過_呼吸__作用才能釋放出來。
考點二十三 人體的七大營養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營養素主要有水、_無機鹽_、_糖類_、_蛋白質_、_脂肪_、_維生素_、膳食纖維等七大類。其中_糖類__、__蛋白質_和_脂肪__等有機物都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2.營養素的作用
(1)水:是_構成細胞__的主要成分,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進行,并且體內的養分和廢物都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進行運輸。
(2)無機鹽:食物中含有多種無機鹽,它們不能提供能量,卻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3)糖類:是人體所需_能量__的主要來源。
(4)蛋白質:是_細胞生長及組織修復__的主要原料,占人體細胞干重的50%以上。
(5)脂肪:是生物體內__貯藏能量__的物質。當人體內的糖類氧化分解不足以供給人體所需時,才會分解脂肪提供能量。
(6)維生素:不參與細胞構成,不提供能量,但參與人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對保持人體健康作用極大。
(7)膳食纖維: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及時排便等。
3.平衡膳食:健康的飲食要求食物種類盡量多些、數量適當、營養物質之間的比例合理,并且與身體消耗的營養物質保持相對平衡,即所謂平衡膳食。
典例精析
【例23】每一天我們都要從食物中獲取不同的營養物質,在這些營養物質中,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對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卻很重要的是( C )
A.蛋白質、無機鹽、水  B.脂肪、維生素、糖類
C.維生素、無機鹽、水  D.脂肪、蛋白質、糖類
【例24】中考第一天,媽媽為小麗準備了一份午餐:米飯、韭菜、西紅柿、紫菜,要使這份午餐營養搭配更合適,你認為還需增加的是( A )
A.牛肉、雞蛋 B.花生、黃瓜 C.饅頭、生菜 D.面條、茄子
針對性練習
23.某同學的媽媽因病手術,他為媽媽準備了以下營養品,其中最有利于傷口愈合的是(B)
A.蘋果、香蕉 B.牛奶、雞蛋 C.巧克力、橙汁 D.面包、餅干
24.四位網友在網上曬午餐,其中營養比較均衡的是( C )
A.網友“笑對人生”:牛肉面3兩(面+牛肉片)
B.網友“春草”:炸雞2塊+可樂1杯+薯條1包
C.網友“愛米飯”:米飯3兩+碎肉豆腐+蔬菜湯
D.網友“波波”:混合水果1盒(蘋果+草莓+水蜜桃)
考點二十四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及酶的作用
1.人體將食物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過程叫做_消化__。消化有物理消化和化學消化。
2.食物中水、無機鹽、維生素不需消化就能被吸收;膳食纖維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糖類、蛋白質和脂肪是大分子有機物,必須在各種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后才能被吸收。
(1)淀粉在口腔中部分消化成麥芽糖,其余部分在小腸中消化成_葡萄糖__。
(2)蛋白質在胃中初步消化,在小腸中消化成_氨基酸___。
(3)脂肪在小腸中消化成_脂肪酸__、_甘油___。
3.食物消化后,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系統的管壁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做_吸收_。
4._小腸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與之相適應的特點是:①小腸很長;②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積;③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④小腸內有多種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種消化酶:胃只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大腸主要吸收水分、無機鹽和維生素。
5.酶的成分:_蛋白質__。
酶的性質:生物催化劑。
酶的特點:_專一性_、__多樣性__及高效性。
消化酶的作用:使不能吸收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能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
酶的作用條件:受到_溫度__、pH等條件的影響。
典例精析
【例25】中的曲線分別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線X、Y、Z表示營養物質)。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淀粉、蛋白質、脂肪開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
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膽汁
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為可以被細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
D.Y曲線代表脂肪消化的過程,Z曲線代表蛋白質消化的過程
針對訓練
25.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與成人相比,處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多。如圖為組成消化系統的部分器官圖,其中能消化蛋白質的器官是__②和④__(填編號)。蛋白質消化后的最終產物是_氨基酸__,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
考點二十五 體內物質的運輸
1.血液的主要組成及其功能
2.心臟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兩部分。左右兩部分又被能夠控制血液定向流動的、只能向一個方向開的_房室瓣___分別隔成上、下兩個腔。整個心臟可分為四個腔,每個腔都分別與相應的血管相連。左心室與_主動脈__相連;右心室與_肺靜脈__相連;左心房與_肺靜脈__相連;右心房與_上、下腔靜脈__相連。
3.血管分類及特點
(1)動脈:管壁_厚__、彈性_大__,管腔小,血流速度_快_,把血液從_心臟__送到全身各處。
(2)靜脈:管壁較_薄_、彈性_小_,管腔_大_,內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血流速度_較慢_,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
(3)毛細血管:管壁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腔_最小_,血流速度_最慢__,紅細胞成_單行__逐個通過,有利于物質交換。
4.血液循環: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環過程中要流經心臟_2_次。血液循環可分為_體循環_和_肺循環_。血液循環的途徑始于心室,終于心房。體循環和肺循環是相互連通、同時進行的。_左心室__→_主動脈__→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體循環),右心室→_肺動脈_→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_左心房__(肺循環)。
5.血型和輸血
(1)ABO血型系統:人體血型由紅細胞上的_凝集原__種類決定,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血型,是常見的血型系統。
(2)輸血:原則上輸_同型血__,考慮的是受血者的血清中的凝集素能否與供血者紅細胞上的凝集原發生凝集反應。而異型輸血只在一定血型間可以進行,且在緊急情況下才采用。輸血量要少,輸的速度要慢。
典例精析
【例26】臨床上根據病人病情需要,有針對性地選用不同的血液成分進行輸血,對于貧血、大面積燒傷和血小板缺乏者,應分別輸入( B )
A.血小板、血漿、紅細胞 B.紅細胞、血漿、血小板
C.血漿、紅細胞、血小板 D.紅細胞、血小板、血漿
【例27】如圖為處于某一生理狀態時心臟示意圖,箭頭表示血流方向,此時心臟所處的狀態是( B )
A.心房收縮、動脈瓣關閉 B.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
C.心房和心室都舒張、房室瓣打開 D.心室舒張、動脈瓣關閉
針對訓練
26.如圖為心臟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D )
A.①的管壁厚,彈性大,內流動脈血
B.⑤的心壁最厚,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
C.心臟四個腔內血流方向為:⑦→⑨→④→⑤
D.⑦左心房收縮,房室瓣打開,血液流向⑨
27.下列關于人體血液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A.靜脈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最先到達心臟的右心房
B.人體在血液循環的過程中,總是先體循環后肺循環
C.人體通過肺循環后,血液由含氧較少靜脈血變成含氧較多的動脈血
D.將新鮮的豬心臟做灌流實驗,水從主動脈灌入后從主動脈流出
考點二十七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及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有氧呼吸:糖類+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無氧呼吸: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2.尿液的形成過程:進入腎臟內的血液要經過腎小球的_濾過作用_進入腎小囊形成_原尿__;原尿再經腎小管的_重吸收作用_形成尿液。尿液再經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體外。
3.水鹽平衡: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梭w可以通過_腎臟_保持水和鹽含量的穩定,但其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另外,皮膚、呼吸系統也承擔了部分功能。
4.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包括_同化作用_和_異化作用_兩個方面。_同化作用__是指生物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新的_自身組成物質_,并儲存_能量
______的過程。_異化作用_生物體不斷氧化分解自身組成物質,釋放能量,并不斷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
典例精析
【例28】當原尿流經腎小管,其中哪種成分的濃度變化趨勢符合如圖所示( B )
A.水    B.葡萄糖 C.無機鹽   D.尿素
針對訓練
28.孝孝陪爺爺到醫院體檢,發現爺爺的尿檢結果異常,尿液成分中含有葡萄糖。你認為他爺爺的病變部位是( C )
A.腎小球     B.腎小囊內壁 C.腎小管     D.膀胱中考生物總復習二(知識填空與例題)
考點十一 生物與環境
1.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結構、生理、分布等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
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適應: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適應實例
_______:某些動物為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
________:某些具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具有警示作用。
________:某些生物的外表形態、色澤或斑紋,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狀態。
典例精析
【例13】我們當地種植的新疆哈密瓜與原產地哈密瓜口感差異較大。這種現象說明(  )
A.環境影響生物 B.生物適應環境 C.生物影響環境 D.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
針對訓練
13.下列關于生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能適應環境,但不會影響和改變環境
B.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
C.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形是對干旱環境的適應
D.影響生物生活的生態因素只包括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
考點十二 種群
1.種群
(1)概念:種群是指生活在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的總和。
(2)種群不是同種個體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種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直接反映種群的繁榮與衰退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直接決定種群大小變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預測種群變化方向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14】 一片森林中的桉樹苗、小桉樹、大桉樹組成一個(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
針對訓練
14.金華市國家級旅游城市,有許多著名景點,以下關于景區內生物的描述屬于種群的是(  )
A.雙龍景區內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華山上所有的鳥類
C.諸葛八卦村內所有的人 D.武義牛頭山所有的生物
考點十三 生物群落
1.群落: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____________的總和。群落內的同種生物個體之間存在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關系;不同種生物之間存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關系。
2.植被:在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_______,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它。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植物的總和稱為_________,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________。
3.群落的結構:生物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結構。生物群落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15】 淺海中海藻、節肢動物、魚類、微生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這些生物構成了(  )      
A.群落    B.種群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
針對訓練
15.下列四種群落類型中,群落結構最復雜的是(  )
A.熱帶雨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考點十四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1.生態系統的成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太陽能、熱能、空氣、水、土壤等。
(2)_____________: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
(3)_________: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
(4)________: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等。
2.生態系統的功能
(1)能量流動: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的太陽能。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_______的。
(2)物質循環:物質是指組成生物體的一些基本化學元素,物質循環不同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各種生物通過捕食關系形成的聯系,叫___________。很多食物鏈相互交錯形成的復雜關系,叫___________。
(1)食物鏈的表示方法:用箭頭表示捕食關系,被捕食者在____,捕食者在____。食物鏈的起點是______________。
(2)食物鏈中只顯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出現在食物鏈中。
典例精析
【例1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影響生物的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組成草原生態系統
C.麥田中的小麥和雜草之間是競爭關系
D.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針對訓練
1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
B.生產者和分解者是聯系生物和非生物的兩個重要環節,是不可缺少的
C.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質和能量
考點十五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生態系統具有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中的成分越______、生物種類越____,自動調節能力越____,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
3.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的_______的,如果人為干預或自然因素的變化超過了這個限度時,生態系統的穩定狀態就會被破壞。
4.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自然因素具體有__________、_______、海嘯、____________、雷電、火災、_______、滑坡、泥石流等。
5.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指:_______________、農藥化肥、_______________、汽車排放尾氣而造成的大氣、水和土壤污染。
典例精析
【例17】在一定條件下,森林生態系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是因為森林生態系統(  )
A.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斷分解有機物 D.能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針對訓練
17.農田生態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相比是比較脆弱的,其原因是農田生態系統的(  )
①生態平衡穩定性強②生態系統組成單一③生態系統結構復雜④生態平衡穩定性差⑤動植物種類繁多
⑥生態系統結構簡單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⑤  D.①⑤⑥
考點十六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理解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照,把 和____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 (主要是淀粉),并且釋放 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原料: ;場所: ;條件: ;產物: 。
(3)反應式: 。
2.光合作用的探究:包括 、 、光照、摘下葉片、 、____、觀察顏色等幾個步驟。為了避免影響實驗效果,實驗前將植株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 ,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葉片在實驗前儲存的。
3.光合作用的意義
(1)完成了物質轉化,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一部分用來構建植物體自身,另一部分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
(2)完成了能量轉化,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
(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典例精析
【例18】有關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光合作用原料是氧氣和水 B.制造有機物必須有光
C.葉綠體只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 D.光合作用只能制造淀粉
【例19】取A、B兩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對實驗現象及解釋正確的是(  )
A.葉片A中間變藍而邊緣不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B.葉片B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
C.葉片B變藍,說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葉片A變藍,葉片B不變藍,說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陽光
針對訓練
18.下列關于光合作用意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是人和動物的營養來源 B.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
C.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平衡 D.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來源
19.某同學在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準備通過實驗來驗證有關因素是否真的影響了光合作用,如圖為他的實驗過程。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他的實驗目的是驗證光合作用是否需要____。
(2)通過將植物放置在____處一段時間,可以去掉葉片中原有的光合作用的產物。
(3)步驟____的作用是去除葉片中的葉綠素。
(4)步驟e是檢驗植物葉片中是否生成了____,該產物用____來檢驗會呈現藍色。
(5)若葉片未遮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不變藍,可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____。
考點十七 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生物體利用____將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生成 和____,同時釋放____的過程。
2.反應式: .
3.影響因素:溫度、氧氣的濃度。
4.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與聯系
典例精析
【例20】能正確表示葉片在黑暗環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氣進出情況的是(  )
針對訓練
20.如圖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與釋放曲線(不考慮溫度因素),A、B、C為曲線上的點,D為橫坐標上的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點綠色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
B.B點綠色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C.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
D.光照強度大于D時光合作用不再增強
考點十八 呼吸系統
1.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包括 和____兩部分。前者包括____、咽、____、氣管、支氣管等器官,是氣體進出____的通道,并對吸入的空氣有 的作用;后者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進行 的場所。
2.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1)吸氣:肋間外肌、膈肌等呼吸肌____,引起胸廓擴大,胸廓內容積增大,導致肺擴張,于是肺內氣壓____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泡。
(2)呼氣:肋間外肌、膈肌等呼吸肌____,引起胸廓縮小,胸廓內容積減小,導致肺回縮,于是肺內氣壓____外界大氣壓,肺泡內氣體排出體外。
3.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方式進行的,即從濃度____的地方擴散到濃度____的地方。
4.人體的呼吸作用: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____的參與下被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給人體進行各項生理活動,同時有一部分轉化為內能,用來維持人體____的恒定。
典例精析
【例21】 (2016,德州)如圖是人的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從甲到乙時,膈肌收縮,呼氣
B.從乙到甲時,膈肌舒張,吸氣
C.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乙狀態
D.吸氣開始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
針對訓練
21.如圖表示某人在平靜和運動兩種狀態下的呼吸情況,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曲線A為平靜狀態
B.曲線A的呼吸頻率較高
C.曲線B狀態時,呼吸深度較小
D.曲線B狀態時,氣體交換率較低
考點十九 物質循環
11.自然界中的氧循環
大氣中的氧氣來源于植物的____作用。大氣中的氧氣消耗的主要途徑是動植物的____作用、微生物的____作用、燃料的____、其他 反應(如鐵生銹、食物的腐敗)等。
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3.自然界中氧循環和碳循環的意義:使氧氣和二氧化碳保持著相對平衡,從而使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保持相對穩定,維持整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典例精析
【例22】下列活動對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焚燒秸稈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力發電
針對訓練
22.下列做法對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
A.對草原實施輪牧并控制放牧數量
B.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
C.倡導“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贈賀卡”
D.合理使用燃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考點十九 土壤的成分
1.成分:包括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兩類。
2.性狀與類型:性狀主要體現在黏性、通氣性、保水保肥性等方面,類型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威脅:土壤污染、過度開發和利用等。
4.保護土壤:土壤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對它的依賴是必然的,我們必須保護好土壤。
典例精析
【例1】 向放有塊狀土壤的燒杯中加水使其剛好浸沒土壤,不久發現本來浸沒土壤的液面下降,這個實驗可證明(  )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無機鹽 C.土壤中含有空氣   D.土壤的密度大于水
針對訓練
1.土壤中生活著蚯蚓和其他小動物,它們能使土壤中的無機物成分增加,原因是(  )
A.蚯蚓通過呼吸作用排放無機物 B.蚯蚓的排泄物進入土壤
C.蚯蚓通過松土把地面的無機物帶到土壤中 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考點二十 根的結構
1.根尖的結構
(1)____:外層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內部細胞小、排列緊密。起保護作用,使根在向前生長時,不被土壤顆粒擦傷。
(2)分生區:細胞的細胞壁____,細胞核較____,細胞質____,沒有液泡。能不斷____,使根的細胞數目不斷增加。
(3)__________________:細胞的液泡較小(通過吸收水分而形成),細胞壁較薄。細胞能迅速生長,把根尖推向土層。
(4)根毛區:又叫成熟區,根毛區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細胞壁較薄,內有輸導組織(導管)。根毛區是根尖吸收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部位。
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1)吸水:當根毛細胞液濃度____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
(2)失水:當根毛細胞液濃度____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失水。
3.氮、磷、鉀等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典例精析
【例2】 (2015,聊城)如圖是植物根尖模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處的細胞具有較強的分裂能力
C.③處的細胞沒有細胞壁 D.④具有保護作用,主要由導管細胞構成
【例3】 (2015,永州)當植物的根處于吸水狀態時,外界溶液濃度(甲)與根毛細胞液濃度(乙)的關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針對訓練
2.(2016,重慶)有關植物根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成熟區細胞的迅速伸長是根伸長的唯一途徑
B.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
C.植物體的根系對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D.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3.(2015,湘潭)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中培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的變量是水分的多少B.實驗應該在黑暗處進行
C.土壤浸出液為植物生長提供了無機鹽D.實驗說明植物生長一定需要氮、磷、鉀
考點二十一 植物結構
1.雙子葉植物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往里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樹皮:具有____作用。
(2)韌皮部:內含輸導有機物的____。
(3)形成層: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形成層細胞能不斷____,產生子細胞。子細胞能吸收營養物質,不斷長大,向外形成_____________,向內形成_____________,使莖加粗。
(4)木質部:內含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____;
(5)髓:位于莖的中央,其細胞體積較大,具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物質的運輸
(1)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在根、莖、葉木質部的導管中自____而____地向枝端運輸。
(2)有機物的運輸:在根、莖、葉韌皮部的篩管(相通)中自____而____運輸。
典例精析
【例4】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圖中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____,原因是環剝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通道——____。
(2)該實驗還說明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枯萎,這是因為____通過莖的____向上運輸。
針對訓練
4.科學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碳進行檢測無機物運輸的部位及方向,標記一段時間后,先后在莖的樹干和葉的脈絡中發現含此標記碳。此實驗證明運輸無機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韌皮部的導管、由上向下 B.韌皮部的篩管、由上向下
C.木質部的導管、由下向上 D.木質部的篩管、由下向上
考點二十二 葉的結構
1.葉的結構:葉片由表皮(分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等結構組成。
2.保衛細胞和氣孔
(1)葉表皮對葉起____作用,其上有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由成對保衛細胞控制的____,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也是散失體內水分的“門戶”。
(2)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____;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____。
3.蒸騰作用
(1)定義: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___________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2)意義:①有效降低葉片溫度,使植物在強光下進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傷;②促進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③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典例精析
【例5】如圖是氣孔張開和閉合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門戶”,水分以氣體形式也可以通過氣孔
B.夜幕降臨時,葉片大多數氣孔呈①狀態,蒸騰作用隨之減弱
C.當太陽升起時,葉片氣孔可由狀態②轉為狀態①
D.氣孔①→②狀態的轉化可能影響無機鹽的運輸
針對訓練
5.如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示例:[1]上表皮)。
(1)葉片由表皮、[____]____、葉脈三部分組成。
(2)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細胞內___________;產生的有機物通過葉脈中的____(填結構)運輸到其他器官,除自身利用外,還能為其他生物提供____。
(3)植物通過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的[____]____散失到大氣中,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4)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要用于自身其他生命活動,需要通過____作用才能釋放出來。
考點二十三 人體的七大營養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營養素主要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膳食纖維等七大類。其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有機物都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2.營養素的作用
(1)水:是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進行,并且體內的養分和廢物都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進行運輸。
(2)無機鹽:食物中含有多種無機鹽,它們不能提供能量,卻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3)糖類:是人體所需_______的主要來源。
(4)蛋白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原料,占人體細胞干重的50%以上。
(5)脂肪:是生物體內_________________的物質。當人體內的糖類氧化分解不足以供給人體所需時,才會分解脂肪提供能量。
(6)維生素:不參與細胞構成,不提供能量,但參與人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對保持人體健康作用極大。
(7)膳食纖維: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及時排便等。
3.平衡膳食:健康的飲食要求食物種類盡量多些、數量適當、營養物質之間的比例合理,并且與身體消耗的營養物質保持相對平衡,即所謂平衡膳食。
典例精析
【例23】每一天我們都要從食物中獲取不同的營養物質,在這些營養物質中,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對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卻很重要的是(  )
A.蛋白質、無機鹽、水  B.脂肪、維生素、糖類
C.維生素、無機鹽、水  D.脂肪、蛋白質、糖類
【例24】中考第一天,媽媽為小麗準備了一份午餐:米飯、韭菜、西紅柿、紫菜,要使這份午餐營養搭配更合適,你認為還需增加的是(  )
A.牛肉、雞蛋 B.花生、黃瓜 C.饅頭、生菜 D.面條、茄子
針對性練習
23.某同學的媽媽因病手術,他為媽媽準備了以下營養品,其中最有利于傷口愈合的是(  )
A.蘋果、香蕉 B.牛奶、雞蛋 C.巧克力、橙汁 D.面包、餅干
24.四位網友在網上曬午餐,其中營養比較均衡的是(  )
A.網友“笑對人生”:牛肉面3兩(面+牛肉片)
B.網友“春草”:炸雞2塊+可樂1杯+薯條1包
C.網友“愛米飯”:米飯3兩+碎肉豆腐+蔬菜湯
D.網友“波波”:混合水果1盒(蘋果+草莓+水蜜桃)
考點二十四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及酶的作用
1.人體將食物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過程叫做______。消化有物理消化和化學消化。
2.食物中水、無機鹽、維生素不需消化就能被吸收;膳食纖維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糖類、蛋白質和脂肪是大分子有機物,必須在各種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后才能被吸收。
(1)淀粉在口腔中部分消化成麥芽糖,其余部分在小腸中消化成________。
(2)蛋白質在胃中初步消化,在小腸中消化成_________。
(3)脂肪在小腸中消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物消化后,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系統的管壁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做_______。
4.______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與之相適應的特點是:①小腸很長;②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積;③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④小腸內有多種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種消化酶:胃只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大腸主要吸收水分、無機鹽和維生素。
5.酶的成分:___________。
酶的性質:生物催化劑。
酶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及高效性。
消化酶的作用:使不能吸收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能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
酶的作用條件:受到_______、pH等條件的影響。
典例精析
【例25】中的曲線分別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線X、Y、Z表示營養物質)。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淀粉、蛋白質、脂肪開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
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膽汁
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為可以被細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
D.Y曲線代表脂肪消化的過程,Z曲線代表蛋白質消化的過程
針對訓練
25.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與成人相比,處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多。如圖為組成消化系統的部分器官圖,其中能消化蛋白質的器官是___________(填編號)。蛋白質消化后的最終產物是__________,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
考點二十五 體內物質的運輸
1.血液的主要組成及其功能
2.心臟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兩部分。左右兩部分又被能夠控制血液定向流動的、只能向一個方向開的____________分別隔成上、下兩個腔。整個心臟可分為四個腔,每個腔都分別與相應的血管相連。左心室與__________相連;右心室與___________相連;左心房與__________相連;右心房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連。
3.血管分類及特點
(1)動脈:管壁____、彈性____,管腔小,血流速度____,把血液從____送到全身各處。
(2)靜脈:管壁較____、彈性____,管腔____,內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血流速度_______,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
(3)毛細血管:管壁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腔_______,血流速度________,紅細胞成_______逐個通過,有利于物質交換。
4.血液循環: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環過程中要流經心臟____次。血液循環可分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血液循環的途徑始于心室,終于心房。體循環和肺循環是相互連通、同時進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體循環),右心室→________→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_________(肺循環)。
5.血型和輸血
(1)ABO血型系統:人體血型由紅細胞上的__________種類決定,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血型,是常見的血型系統。
(2)輸血:原則上輸___________,考慮的是受血者的血清中的凝集素能否與供血者紅細胞上的凝集原發生凝集反應。而異型輸血只在一定血型間可以進行,且在緊急情況下才采用。輸血量要少,輸的速度要慢。
典例精析
【例26】臨床上根據病人病情需要,有針對性地選用不同的血液成分進行輸血,對于貧血、大面積燒傷和血小板缺乏者,應分別輸入(  )
A.血小板、血漿、紅細胞 B.紅細胞、血漿、血小板
C.血漿、紅細胞、血小板 D.紅細胞、血小板、血漿
【例27】如圖為處于某一生理狀態時心臟示意圖,箭頭表示血流方向,此時心臟所處的狀態是(  )
A.心房收縮、動脈瓣關閉 B.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
C.心房和心室都舒張、房室瓣打開 D.心室舒張、動脈瓣關閉
針對訓練
26.如圖為心臟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的管壁厚,彈性大,內流動脈血
B.⑤的心壁最厚,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
C.心臟四個腔內血流方向為:⑦→⑨→④→⑤
D.⑦左心房收縮,房室瓣打開,血液流向⑨
27.下列關于人體血液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靜脈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最先到達心臟的右心房
B.人體在血液循環的過程中,總是先體循環后肺循環
C.人體通過肺循環后,血液由含氧較少靜脈血變成含氧較多的動脈血
D.將新鮮的豬心臟做灌流實驗,水從主動脈灌入后從主動脈流出
考點二十七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及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有氧呼吸:糖類+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無氧呼吸: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2.尿液的形成過程:進入腎臟內的血液要經過腎小球的_________進入腎小囊形成________;原尿再經腎小管的____________形成尿液。尿液再經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體外。
3.水鹽平衡: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 人體可以通過_________保持水和鹽含量的穩定,但其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另外,皮膚、呼吸系統也承擔了部分功能。
4.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包括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個方面。___________是指生物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新的________________,并儲存_______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是指生物體不斷地氧化分解自身組成物質,釋放能量,并不斷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
典例精析
【例28】當原尿流經腎小管,其中哪種成分的濃度變化趨勢符合如圖所示(  )
A.水    B.葡萄糖 C.無機鹽   D.尿素
針對訓練
28.孝孝陪爺爺到醫院體檢,發現爺爺的尿檢結果異常,尿液成分中含有葡萄糖。你認為他爺爺的病變部位是(  )
A.腎小球     B.腎小囊內壁 C.腎小管     D.膀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平凉市| 彰化县| 泾阳县| 浦江县| 永修县| 三都| 共和县| 齐河县| 灵丘县| 凉城县| 壶关县| 陈巴尔虎旗| 邯郸市| 盐边县| 平舆县| 抚松县| 盐城市| 察隅县| 五河县| 加查县| 右玉县| 嘉峪关市| 建宁县| 肇庆市| 酒泉市| 凉城县| 无棣县| 得荣县| 习水县| 巴里| 康定县| 桦川县| 民县| 佛冈县| 福鼎市| 新营市| 长沙市| 宁波市| 施秉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