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力的存在》反思自從產假開始到現在,真的是很久沒有走進課堂去上課了,真的感覺課還是要一直上,才會有進步,長時間沒上課就感覺課堂的把握度沒以前那么好了,對于課堂上的語言組織也弱了,學生的突發狀況處理不夠到位,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不夠。所以這個反思,也是對我這快一節沒上課的總結。總的來說,這節課下來,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話不會說了,很多問題的提出指向性不明確,學生接收信息不明確,導致課堂任務落實不到位。同時沒有很好的將學生的錯誤進行引導,忽視了一些后進生。這是我接下來在課堂中亟需改進提高的地方。本節課的難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這一個難點的處理上,先通過“動手試一試:兩只氣球,怎樣擠壓方式會能得到如圖效果?”這一環節,讓學生先產生疑惑,為什么分別用一只氣球去擠壓另一只氣球產生的效果會跟兩只氣球相互擠壓的一樣,然后再去分析受力情況。但在這里,教師的引導不夠好。應該改成:紅球擠壓綠球,綠球受到力發生形變,結果紅球也形變了,說明什么? 在學生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個結論之后,可以試著讓學生再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佐證,這樣能更好地理解這句話。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運用PPT呈現一些現象讓學生來解釋。為什么降低難度,同時讓學生的講述更加富有邏輯性,應該給好學生框架,讓學生嘗試模仿著來說。希望接下來能不斷是聽課,爭取機會上課,多多磨練提升自己!集體備課教案時 間 月 日 執教人 集體研討 二次備課輔備人 七年級 科學 備課組全體老師 課 題 3.1力的存在(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從力的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出力作用的兩種效果,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能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確認力的存在。能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事實,確認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象。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事物所產生的效果,來確認該事物存在的一種方法,嘗試簡單的歸納。利用簡單的實驗器材、動手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觀察與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習慣,利用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提高對科學價值的認識。 教學重點 能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確認力的存在能應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難點 能應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視頻、圖片、實驗儀器、教案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學生活動:請兩個學生上來扳手腕,獲勝的學生頒發大力士的榮譽稱號。教師:那什么是力,你能看得到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力的存在。二、認識力分析下列各圖文字所描述的現象中涉及的力,指出各個力涉及哪幾個物體,反映的是物體之間怎樣的作用。學生回答過程PPT投影跟上(講明施力物體,受力物體)總結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感受力 小組合作:請對老師提供的小車、氣球、彈簧、乒乓球、橡皮筋以及你身邊的物品分別施加力,并說說你是怎么感受到力的存在。(限時3分鐘)。學生發言,老師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抓住關鍵詞,在副板書上進行記錄。提問1:我們可不可以給剛剛看到的力產生的這些形式一個統稱?(他們都屬于力的作用效果)提問2:你能將這些力產生的作用效果進行一個分類嗎?1、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2、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磨課時發現學生會說力是物體的位置發現變化,這里可以這么處理:位置的變化說明物體在做機械運動,而我們的機械運動是用速度來描述快慢的)能力提升 情景1:物體受力發生形變有些是很容易觀察到的,如手捏礦泉水瓶,瓶子變癟。但有些形變又是很難察覺的,我們來看這么一個玻璃瓶,我用手去擠壓它,發的形變我們剛如何觀察呢? 追問:我們怎么把這種難以觀察的形變放大? 提問1:今天老師帶來了這樣一個瓶子,這會不會給你一些啟發呢? 提問2:它是怎樣讓我們觀察到形變的?他的原理是什么? 教師演示——微小放大法提問3:實驗可以怎么改進,讓效果更加明顯?(將玻璃管變得更細)情景2:手壓桌子,桌子是否發生形變?要怎么設計實驗觀察?領會“力”動手試一試:兩只氣球,怎樣擠壓方式會能得到如圖效果?請學生上來演示操作方法,補充完整三種操作形式。提問:為什么這三種方式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作用效果?追問:這說明什么?總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六、應用“力”游泳時人轉身后如何變快? 汽車撞柱子,汽車為什么受損?生:1、轉身后,人的腳給泳池壁一個作用力。同時,泳池壁也給人的腳一個相反方向作用力,從而使人的運動加快。2、撞擊時,汽車給柱子一個作用力。同時,柱子也給汽車一個相反方向作用力,所以汽車受損。反沖現象及應用實例教師講述: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個科學結論,其實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現象。學習科學我們能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問題,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從生活中來,最后運用到生活中去。 作業設計 校本3.1板書設計 3.1 力的存在力教學反思 可以先帶學生說一個例子,然后再讓他們自己說降低難度。形變運動狀態的變化(速度大小,速度方向)力的作用效果概念: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反沖現象)(共12張PPT)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 第三章第2節力的存在(第一課時)誰是你身邊的大力王? 游戲規則:全班推選兩個力氣比較大的同學,上臺PK扳手腕,獲勝的同學將獲得大力王的稱號!學習目標1. 能根據力的作用的實例概括出力的意義。2. 能由力的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出力的作用的兩種效果。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確認力的存在。3. 能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事實,認識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象。任務一、認識力 分析下列各圖所示的現象中涉及的力,指出各個力涉及哪幾個物體,反映的是物體之間怎樣的作用。(限時1分鐘)人提水桶壓路機壓路面磁鐵吸引螺釘施力物體受力物體馬拉車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任務二 體驗力 小組合作:請對老師提供的小車、彈簧、乒乓球、橡皮筋以及你身邊的物品分別施加力,并說說你是怎么感受到力的存在。(限時3分鐘)1、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2、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的作用效果速度大小速度方向能力提升手用力擠壓玻璃瓶,玻璃瓶受到力了嗎?玻璃瓶的形變你能否想辦法觀察?手用力擠壓桌子,桌子的形變該如何觀察?微小放大法任務三、領會“力” 動手試一試:兩只氣球,怎樣擠壓方式會能得到如圖效果?A.左球不動,右球壓向左球B.右球不動,左球壓向右球C.兩球同時向中間壓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任務四、應用“力”游泳時人轉身后如何變快? 汽車撞柱子,汽車為什么受損? 轉身后,人的腳給泳池壁一個作用力。同時,泳池壁也給人的腳一個相反方向作用力,從而使人的運動加快。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撞擊時,汽車給柱子一個作用力。同時,柱子也給汽車一個相反方向作用力,所以汽車受損。任務四、應用“力”【應用】反沖現象及應用實例。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對BB對A隨堂練習1.如圖所示的各情景中,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表現形式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2、關于力的認識.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B、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或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C、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才會產生力的作用D3、下列能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現象是( ) A、用力推車,車由靜止變為運動 B、船工用撐桿推岸,船隨之離岸而去 C、用力拉弓,弓發生形變 D、成熟的蘋果從樹上落下來B小 結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物體的形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存在》評課稿本節課選自七下科學第三章第二節的第一課時《力的存在》,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難點應該是突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整體上下來,整節課的各個環節設計是流暢的,任務明確。重難點清晰,師生互動良好。但是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在上課過程中,還是缺少了“學生為本”的思想,在很多問題的設問上還是將自己和學生區分開了,可以多用用“我們”。2、各個環節的設計已經很清晰了,但是在任務交代上,交代得不明確,導致學生在執行任務時沒有針對性。整個課堂老師的語句顯得比較啰嗦不夠精簡,提出的問題不夠有針對性。在對學生引導時,引導語句不夠精準到位,很難讓學生馬上能想到正確的答案。3、本節課的難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這一個難點的處理上,先通過“動手試一試:兩只氣球,怎樣擠壓方式會能得到如圖效果?”這一環節,讓學生先產生疑惑,為什么分別用一只氣球去擠壓另一只氣球產生的效果會跟兩只氣球相互擠壓的一樣,然后再去分析受力情況。但在這里,教師的引導不夠好。應該改成:紅球擠壓綠球,綠球受到力發生形變,結果紅球也形變了,說明什么? 在學生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個結論之后,可以試著讓學生再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佐證,這樣能更好地理解這句話。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運用PPT呈現一些現象讓學生來解釋。為什么降低難度,同時讓學生的講述更加富有邏輯性,應該給好學生框架,讓學生嘗試模仿著來說。4、對于第一個任務——認識力,學生在看圖描述的中顯得有些吃力,為了降低難度,教師可以先拿一幅圖講清楚,再讓學生講剩下的圖。同時,這里就沒必要出現四幅圖了,就按課本的圖片來,降低難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力的存在.pptx 力的存在反思.docx 力的存在教案(3.1.doc 力的存在評課稿.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