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按照人、動物和植物分成了三部分。本節以講解和比較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為主。教材中分別以家蠶和蝗蟲為例,介紹了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課堂上讓學生分析資料,對常見的其它昆蟲的生長發育類型進行分類、總結。同時比較昆蟲、兩棲動物、人類和綠色開花植物的在生殖方面的共同點,課上通過啟發、觀察、比較、討論、探究等形式,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體驗到生物學知識與多學科的密切。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2.描述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3、比較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觀察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提高觀察能力。2.通過觀察圖片、視頻等相關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鍛煉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嘗試在基于本學科基礎上,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三、教學重點能夠舉例說出昆蟲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四、教學難點嘗試運用所學,對常見昆蟲的生殖發育進行分類;并嘗試與多學科內容建立聯系。五、板書設計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昆蟲的發育方式: 受精卵 →幼蟲 → 蛹 → 成蟲(完全變態發育) 分裂生殖受精卵 → 若蟲 → 成蟲 (不完全變態發育) 兩棲動物的發育 營養生殖 受精卵→幼體 → → 成體(變態發育) 人的發育 孢子生殖受精卵→胚胎 → 胎兒→ 嬰兒→→成人 出芽生殖 精子+卵細胞 新個體 父本 母本 母本 有性生殖 無性生殖六、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 圖片導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多媒體課件展示家蠶和蝗蟲幼蟲、成蟲的圖片。昆蟲的發育類型都包括哪些? 觀察圖片,思考問題。 復習舊知 家 蠶 的 生 殖 與 發 育 出示家蠶的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的差異比較表,引導學生總結出家蠶發育過程各階段。 學生分析歸納家蠶的發育經過:卵 →幼蟲 → 蛹 → 成蟲四個時期。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學生列表比較分析,歸納出變態發育的概念,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舊知 蝗 蟲 的 發 育 過 程 教師展示蝗蟲發育過程的圖片,并和蠶的發育過程圖片進行對比,提出問題:“蝗蟲和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有什么異同?你知道昆蟲的變態發育有幾種類型嗎? 學生觀察圖片,列表比較兩種昆蟲發育過程的異同。歸納總結,蝗蟲的發育過程經歷:卵 →若蟲 →成蟲三個時期。各小組派代表列舉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有哪些,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有哪些,全班同學動手寫出: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 →幼蟲 → 蛹 → 成蟲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 → 若蟲 → 成蟲。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學生列表比較,歸納出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達到突破本節重點的目的。同時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運用舊知 學生分組活動 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手中資料,寫出幾種常見昆蟲的發育類型 學生閱讀資料,劃出依據,寫出發育類型,并選擇一種昆蟲以列表、文字或繪圖形式進行表述 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應用知識、小組分工合作的能力。歸納總結 引出新知 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昆蟲、兩棲動物和人的發育特點,找出共性。 學生通過比較、觀察,能夠找到這些生物的生命起點都是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父本、母本提供的生殖細胞結合而形成的,這種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培養學生觀察、總結歸納的能力。 教師提出問題,是所有生物體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嗎?如果不是,你能舉出例子嗎?教師同時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語文書上內容 學生回答問題,嘗試舉例說明,有的生物一分為二;有的生物體通過孢子繁殖等。 嘗試與多學科找到交叉點,引導學生體會不同學科在敘述相關內容時的不同特色,嘗試鍛煉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課 堂 小 結 提出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收獲了什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昆蟲的發育方式:變態發育1、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2、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同,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對課堂教學進行歸納梳理,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總結規律。課 堂 檢測 布置書上檢測題 學生獨立思考并按要求完成檢測。 鞏固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布置任務 針對不同學生安排不同任務 學生聆聽后,自己選擇 鍛煉學生完成任務的能力,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擅長進行選擇,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七、課后小結PAGE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