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病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說出病毒的繁殖方式。2、理解病毒與人類之間的關系。【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嘗試與同學進行交流,形成交流與合作的能力。2、通過觀看視頻資料,嘗試對資料進行分析與歸納,形成分析與歸納信息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病毒的種類,結構和繁殖,能科學對待病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關注病毒與生物圈生物的關系,尤其是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艾滋病,并關愛艾滋病患者,關愛生命。教學重點: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三、教學難點:病毒的主要特征四、教學方法和媒體:教學方法:講授法 讀書指導法 討論法 教學媒體: 視頻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 同學們有沒有騎過共享單車?共享單車譽為新四大發明(高鐵、共享單車、支付寶、網購)之一,而最近卻頻報不少共享單車企業倒下,一時又成為社會熱點,那說到共享單車,老師想起前段時間在微博看到這么一則“新聞”,說的是ofo小黃車的坐墊上發現了一根根小針,這根小針上沾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不小心扎到就會感染艾滋病,引起人們一陣恐慌……聽到這,同學們該如何利用生物學相關知識去判別這是一則新聞還是謠言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病毒。 貼近生活、激發興趣,積極思考 一、病毒的大小 同學們都有過感冒的經歷,很多時候一個同學感冒了就容易傳染給其他同學,我們叫流行性病毒感冒,流行性病毒感冒很常見,但我們有同學看過流感病毒長什么樣嗎? 那沒見過是不是病毒就不存在了呢? 對,不是病毒不存在,而是病毒太小了。 思考,沒見過 不是,而是病毒太小了,需要用到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三、病毒的結構和繁殖 現在請同學們再觀看一組圖片,看完總結一下病毒與我們前邊學習的動物和植物有哪些不同和聯系的地方。 病毒的結構: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 病毒的繁殖:寄生在活細胞中,將自己的遺傳物質注入活細胞當中,利用活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 即歸納出病毒的主要特征:個體及其微小,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組成的核心;專門寄生在活細胞內,以復制方式增殖。 利用課后時間,六人一組,設計方案,繪制圖紙,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做出噬菌體的模型。 觀看圖片,對病毒的結構形成感官的認識,并且可以說出病毒是無細胞結構的,而動植物是有細胞結構的,且病毒利用活細胞制造新的病毒。 四、病毒的種類 1、根據寄主不同,分為動物病毒 、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根據遺傳物質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討論 五、病毒和人類生活的關系 同學們知道有哪些人類或者動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嗎? 那病毒都是對我們人類生活有害的嗎?有沒有有利于我們生活健康的? 舉例歸納總結學生回答,并指導學生樹立對病毒的正確認識,既有不利的,也有有利的,科學對待。 舉例回答:流感、甲肝、乙肝…… 思考,回答五、拓展討論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同學們這節課都收獲頗豐,很棒!那老師想問問同學們,老師在正式上課之前留給你們的小難題,怎么去判斷這是一則“新聞”還是一則謠言? 是謠言,講解艾滋病的三大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并提示學生,即使小細針上沾有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但血液含量也極少且利用課堂所學知識,我們可知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當中,離開了活細胞就無法生存…… 最后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艾滋病,并關愛艾滋病患者,關愛生命。 積極回答 思考,嘗試解答 認真聽講,并思考 對艾滋病生成科學的認識,并學會艾滋病患者、關愛生命 六、鞏固練習 要求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六、板書設計:第五章 病毒一、病毒的發現二、病毒的種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三、病毒的結構和繁殖:無細胞結構,復制方式繁殖四、病毒和人類生活的關系七、作業:學練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